- 日月樓中:豐子愷與上海
- 徐玲芬
- 1413字
- 2022-06-09 10:29:04
一
豐子愷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以下簡稱“浙一師”)畢業后,他母親一心希望他回家鄉工作,他表兄也介紹他在家鄉擔任小學循環指導員。豐子愷沒有接受,因為他不想按部就班,只做一個小學教員,而放棄他喜愛的繪畫藝術。
這個時候,機會來了。他在浙一師時的學長吳夢非、劉質平準備在上海創辦一所培養圖畫、音樂及手工教員的藝術專科師范學校,正在招募同人。劉質平知道豐子愷暫無升學計劃,又不甘心放棄繪畫,就邀他一起來上海創辦學校。對豐子愷來講,只要能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繪畫、音樂工作,有一個實踐藝術教育的舞臺,有一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他來到上海,躊躇滿志,開始追求他的創業夢想。
此時的上海,伴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豐子愷他們創辦的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也就在此時應運而生。豐子愷作為創辦者之一,由此也邁出了他在上海實施藝術興學的第一步,辦學校、任教員,辦雜志、發文章,畫漫畫、作插圖,忙得不亦樂乎。青年豐子愷在上海這個藝術大舞臺上,初試身手,聲名漸起。
當時,豐子愷等人在上海創辦這樣一所藝術專科師范學校,有他們自己的理想。吳夢非曾在《上海藝術師范五周年的回顧》一文中闡述了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的初衷:
一是要改變當時學校普遍重理、化、英、算,輕藝術教育的現狀。二是為了更好地實施他們關于藝術教育的計劃。此前,吳夢非已在江浙幾處學校擔任藝術科教師數年,但常為學校境況所束縛,不能大膽地開展藝術教育工作。正好,那時與他志同道合的劉質平剛從日本回國,也主張創辦一所學校,又征得豐子愷同意加入,三個人便開始了新的嘗試。三是他們認為,若要在全國真正實施藝術教育計劃,首先要培養藝術科教員,非設專科師范不可。他們初辦學時,校名為“上海專科師范學校”,后來,又改名為“上海藝術師范大學”。
由此可見,他們辦學的宗旨很明確,他們自覺擔負起推廣藝術教育的神圣使命,想要通過創辦一所專門的學校,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從而在更大范圍內更好地實施藝術教育的計劃。事實證明,后來該校確實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
雖然當時他們的辦學條件很艱苦,但他們年輕,有理想。他們三個人在浙一師時都是李叔同(即后來的弘一法師)的學生,李叔同的藝術教育觀自然影響到他們的辦學理念。彼時,李叔同也在資金上大力支持他們辦學,還幫忙創作了一些字畫,交由他們變賣后充作辦學的資金。
上海專科師范學校是中國第一所私立藝術專科師范學校,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尤其是在注重藝術教育方面,更是開上海風氣之先。
1922年2月16日,上海專科師范學校正式開學,吳夢非任校長,豐子愷任圖畫主任,劉質平為音樂主任。另外,聘任計始復為教務主任兼倫理、教育教師,傅益修為會務主任。1923年9月開始,改名后的上海藝術師范大學又添設西洋畫科,豐子愷與周天初一起擔任特別講師,陳抱一為主任。1924年,豐子愷還為“上海藝術師范第四屆暑期學校”教“木炭人體寫生”“音樂常識”“音樂教學法討論”等課。1925年2月開始,豐子愷兼任上海藝術師范大學教務長。
在參與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的同時,豐子愷又在上海東亞體育學校、愛國女學、城東女學等學校兼課。城東女學當時的校長楊白民是李叔同的好友。這所中國人自辦的女學,率先設立了文藝專修科。豐子愷婚后曾送妻子徐力民到上海,進城東女學專修科學習圖畫。后來,徐力民因兒女成群,便回歸家庭,成為豐子愷藝術事業的賢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