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詹福瑞

中國古代詩歌以兩種形態傳世,一種是別集,一種是總集,唐詩的傳播亦如此。據初步調查,唐詩總集應在七百余種,存世四百六十種左右。別集因為關涉到詩人研究,歷來受到學者的重視,而總集研究則相對較少。在總集中,又因輯錄唐詩文獻的份量,更重視有詩必錄的匯集本,而不甚關注唐詩選本。然就研究意義而言,選本的價值不在別集之下,甚至有過于別集,它不僅有傳統學術的作品輯佚和??钡膬r值,更可藉此描述某一時期作家作品的傳播與接受,考察批評家或某一文學流派、某一地域的文學觀念。選本研究,還有我近些年所強調的研究文學經典化的價值。因此研究梁代蕭統編《文選》甚至成為一門學問,稱之為“文選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唐詩選本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先是孫琴安、陳伯海、朱易安先生從揭示唐詩總集的書目文獻入手,出版相關著作,繼之傅璇琮、陳尚君先生率先開展唐人選唐詩整理與研究,漸次成果日多。聚焦明代,既有金生奎《明代唐詩選本研究》專著,又有查清華《明代唐詩接受史》、孫青春《明代唐詩學》涉及選本,至于論文也是日見其多了。

欣欣此書的初稿是博士論文。她的研究興趣在唐詩選本,對明代唐詩選本文獻上頗下功夫,查閱一手資料,對現存明代唐詩選本作了總體性考察。但受我培養方向為文學批評史的限制,不得不選了這樣一個題目,即以唐詩選本為入徑,考察明代的詩歌批評。明代詩學思想極為活躍,各張門戶,標榜己見,然如黃節所言“有明一代之詩,步趨唐轍”(《詩學》),批評仍然是圍繞如何學唐而展開。明初高啟以唐詩為模范,“蓋明詩步趨唐轍,季迪實為之倡,而摹擬之風,亦季迪為之始”(同上)。弘治以還的前七子,雖言復古,而詩尚中唐。至王世貞、李攀龍等后七子起,論詩“必推盛唐”。到了公安三袁,始反王世貞、李攀龍“文則必欲準于秦漢,詩則必欲準于盛唐”,“王、李之風漸息”。然無論公安三袁,還是竟陵的鐘、譚,都是浸淫唐詩甚深者。所以明代詩學與唐詩的淵源甚深,而唐詩選本則是明代詩學各家表達詩學觀的重要載體。唐詩選本發展至明代,在繼承前代唐詩傳播與接受歷史的基礎上,與詩學批評密切結合,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明代唐詩選本體例完備、內容豐富,體現了明人在唐代詩歌文獻整理方面的卓越成績,同時也活躍了明代詩歌批評,豐富了明代詩學,極大地促進了明代文學創作的繁榮。因此以唐詩選本為入徑研究明代詩學,是頗有學術眼光的。不僅如此,此一選題,也避開了明代唐詩選本和明代詩學已經取得很多成果的正面的綜合性研究,使其在眾多的同類研究中獨具特色。

欣欣的答辯很順利,論文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畢業后,她未急于出版論文,繼續做明代唐詩選本研究,2015年加入我的歷代唐詩選本整理與研究課題組,為子課題“明代唐詩選本研究”的負責人,更是集中精力于此,從文獻到選本的內容更為全面而又具體地考察明代唐詩選本,研究不斷精進,修改論文亦見明顯提升,同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入選后期資助,說明欣欣論文的學術水平又一次得到未名專家的認可,我很感欣慰。

此書之創獲在兩方面最為突出:

深入考察唐詩選本與詩歌流派關系,探討流派之爭中唐詩選本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選本的角度重新審視明代各家流派的詩學思想,以唐詩選本中的批評印證流派的詩學主張,此為其一。明代不同歷史時期,都有詩學領袖揭起詩學主張的旗幟,或倡復古,或尚趨新,或論格調,或主性靈,呈現出鮮明的流派特征。而不同的派別,也都編刊有自己的唐詩選本。值得關注的是,欣欣此書為我們揭示出明代唐詩選本的編撰與詩歌流派之間所形成的獨特的相互依存關系。一方面,唐詩選本的大量產生依托于各個詩歌流派宣揚詩學主張、確立詩歌范本的需求;另一方面,眾多詩歌流派的詩學主張因同氣相求的唐詩選本而傳播得愈發廣遠,影響也愈大。此書圍繞二者之間這種緊密聯系展開深入探討。例如,在復古詩派與唐詩選本一節中,以選本為主線,通過選目之比較以及對評點、序跋的解讀,不僅以有別于詩話等著作的視角重新考察復古派的詩學理論,同時也勾勒出了一條與復古派詩學思想發展變化交叉并行的選本發展線索,兩者相互交織,共同展現了明代中期詩學復古的主流思潮。性靈派影響下的唐詩選本則是通過對個案的分析來反觀這一詩學流派在明代后期的巨大影響,從選詩對象、選詩標準及具體的詩作評點等入手,展現其與復古派之間激烈的詩學紛爭。明代末季,竟陵派異軍突起,其領袖鐘惺、譚元春以編選唐詩的方式再次證明了詩歌選本在詩學論爭中的重要作用,其《詩歸》也成為風靡一時的詩歌選本。其中《唐詩歸》亦有單行本存世,集中體現了選家對唐詩的認識以及竟陵派的詩學思想。欣欣對《唐詩歸》的解讀細致深入,尤其是對鐘、譚不以盛名選詩深層原因的分析,很有說服力,豐富了學界對《唐詩歸》的認知。明末清初的詩壇,在流派紛爭中慢慢呈現出調和融通的趨勢。本書通過對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部唐詩選本李沂《唐詩援》的深入考證與解讀,不僅糾正了學界對其作者與編選時間的著錄錯誤,同時展示了這部唐詩選本融合各派思想、調和折衷的選詩特色。

梳理唐詩選本序跋與評點,發掘提取明人的詩歌批評觀,豐富了明代詩學,此為其二。明代唐詩選本具有很高的詩學價值,它以一種更為具體形象的方式傳達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詩學觀念。欣欣此書爬梳明人唐詩選本,歸納抽取出明代詩學中最突出的三個理論話題。首先是辨體論。明人在辨體方面有著獨特的心得體會,辨體理論的發展較前代也更為突出。但是目前為止專門從唐詩選本角度探討明人辨體觀念的卻不多見。而此書則通過對明代唐詩選本體例、序跋的分析解讀,考察了明人對古體、律體的辨析,對絕句與律詩的關系探究,對五言古詩的古、唐之辨,對樂府的古、唐之辨??偨Y出明代唐詩選本大都采用的“以體為序”的編選體例,以及高棅《唐詩品匯》所構建的獨特的辨體模式,從異于詩學論著的角度充分展現了明人獨特的辨體成果,為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明人的辨體觀提供了新的視角。其次是格調論。“格調”論是明代復古派詩學主張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書在唐詩選本視域下重新考察明人的“格調”論,既有某一時期唐詩選本中所體現的“格調”論的橫向分析闡釋,又有從先導者高棅的《唐詩品匯》以“格調”論詩,到踐行“格調”論的胡纘宗《唐雅》將“雅格”“雅調”作為銓選詩歌的標準,再到李栻修正與改良“格調”論《唐詩會選》的縱向考察。一縱一橫,從選本的角度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最具明代詩學特色的“格調”論。最后是性情論。“性情”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重要話題。本書同樣是透過唐詩選本這面鏡子清晰地映現出明人“性情”觀發展嬗變的過程。作者通過對大量唐詩選本的深入解讀,結合選詩評詩,提煉出明人豐富的性情觀。其中有的選本體現出的是受理學思想浸染強調“性情之正”的“性情”觀,有的選本則是在性靈思潮影響下,對“性情”的理解更側重于人的一己真情,發現了選本形態下“性情”更為豐富的層次。

欣欣本科就是我的學生,我給他們班講文學批評史課,此后就不再有機會給本科授課。欣欣是學習委員,印象中是文學感悟力很好的學生。后來從我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性格開朗通達,治學亦認真。當然,目前學界在處理選本這一批評形式上,還未具備像研究詩話那么豐富的經驗,畢竟選本沒有呈現給我們直接的批評語言,它最直接的批評就是選詩,然而要真正地掌握這種批評方式,對其作深入透徹的分析研究,不僅需要對詩歌史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要具備對詩歌作品的良好感悟力。欣欣此書尚存在對選詩的把握不夠到位、理論與選詩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但是學無止境,面對古人留下的這筆文學遺產,我們曉得本著嚴謹的研究態度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就一定會發掘出更多更珍貴的詩學理論。我相信欣欣現在正在撰寫的另一部明代唐詩選本專著,會呈獻給學界更豐厚的內容、更新穎的面目。

2021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阳高县| 石台县| 渝北区| 宜昌市| 鹤山市| 玉门市| 江川县| 台中市| 苍梧县| 辰溪县| 年辖:市辖区| 凯里市| 建水县| 吴旗县| 淮北市| 蓬溪县| 凤山县| 县级市| 禹州市| 商河县| 榆社县| 琼海市| 彩票| 盐池县| 新宁县| 蓬莱市| 讷河市| 白朗县| 华安县| 阳山县| 开阳县| 大关县| 马尔康县| 静安区| 兴宁市| 新邵县| 沙坪坝区| 三门峡市| 襄城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