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915字
- 2025-03-24 18:22:30
匈奴
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屬尚無定論。《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于黃帝”。也有人認為其是移居北地的夏桀的后裔。由于起源不明,其族屬乃至語言都成了疑問。戰國末期,匈奴常擾掠秦、趙、燕北境,三國相繼筑長城以拒之。冒頓單于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于(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游牧帝國。西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漢高祖率大軍親征匈奴,結果被冒頓圍于白登山,后用計逃脫。此后開始與匈奴和親,歲奉貢獻,并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到漢武帝時,由于國力強盛,曾三次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后來,由于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匈奴發生了兩次分裂:一次是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于并立的局面,結果前53年,呼韓邪單于率眾歸漢,徙居陰山附近。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于,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昭君嫁呼韓邪單于,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后,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到東漢初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于,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遂再次分裂: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則為北匈奴。公元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軍聯合打擊北匈奴,先后敗之于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北匈奴至此從中國古書中消失),一部分進入東歐。魏晉之后,無論南匈奴還是北匈奴都曾輝煌一時:以北匈奴為例,他們遠走歐洲后,滅突厥阿蘭國,征服日耳曼民族,攻克君士坦丁堡,讓東羅馬帝國覆滅。其疆域東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力量盛極一時;南匈奴則在動亂的形勢中,相繼建立了“漢”“前趙”“夏”“北涼”,在“十六國”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司馬氏的西晉王朝也是被匈奴人劉淵推翻的。后來,匈奴人逐漸融合于鮮卑、柔然與中原民族之中,到了南北朝后,“匈奴”之名就在史冊中永遠消失了。有人認為今天的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后裔,該說法仍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