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1147字
- 2025-03-24 18:22:36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12世紀后半葉,蒙古族崛起于漠北。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稱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強大的力量。它在三次西征的同時,先后滅西夏、金國,為統一全中國做好了準備。這時,成吉思汗病逝,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先后繼任大汗。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一個新王朝,他把原來西夏、金、宋、大理和蒙古本土合并成一個帝國,改國號“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1276年,元朝發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從此,蒙古國由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成為了中國正統王朝的一個朝代。
元朝建立后,農業逐漸得到恢復。因為蒙古族從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低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農業因此有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手工業也很發達,隨著棉花種植的普及,紡織業發展得很快,棉紡織技術十分高超。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元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即詳細記載了當時元大都的繁榮景象。除此之外,宗教、文化、科技都較之先前有了長足進展。但是,物質的豐富讓統治者的生活逐漸奢華起來的同時,其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亦更加激化。從1308年至1333年,元朝先后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元朝內部斗爭之激烈從中可見。除了生活奢靡,蒙古人還實行四等民族劃分法,第一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中國北方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人)。職業也被分成十級,其次序為: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漢人的地位最低;在職業劃分中,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元帝國還對一些沒被征服的鄰邦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不斷的征伐加上對漢人的歧視政策,人們反抗不斷。僅在元朝初年,就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成功。到了元朝中后期,政治愈發黑暗腐朽,皇帝為了繼續維持豪華的生活,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民族受到的壓迫尤為嚴重。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揭竿而起。而后,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卷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并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后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揮師北伐,終于在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于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