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6章 146【御前吵架】

“絲價真漲了?”

“是,也就這幾天吧,聽說先是城中幾個大機戶,突然開始囤積生絲,又四處打聽絲源,然后其他機戶也開始跟風,就這樣漲起來的……”

織染局里,魏進忠與賈艾才從外返回,準備回居住的庭院,而高四也才清點好庫房內貯存的絲料,準備找魏進忠商量機戶申領印標事宜。

走到庭院門口,就碰見返回的兩人,高四連忙后退半步,欲行跪拜,口中稱道:“魏中使……”但一張口就被魏進忠打斷。

“免了吧,有事?”

高四立即回道:“正是,想與中使商量一下用印之事。”

“進來說吧,”魏進忠未做停留便進了大門,賈艾緊隨其后。兩人邊走邊繼續說,也不忌諱有外人聽去。

高四低眉順眼地跟在身后,一道進了庭院。

“是不是泄漏消息了?”魏進忠繼續方才的對話。

在他們身后的高四聞言,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誰會泄漏?奏疏才寄走,就算八百里加急到了宮里,也要走流程,怎么也得五六天啊。”

“也是……”魏進忠兩人沿著抄手游廊慢慢走,仿佛忘了高四還跟在身后。“話說回來,絲價漲就漲吧,俺提改桑為稻不也是想絲價往上漲嗎……”

高四心中慌亂,腳底也磕磕絆絆,還好倆人走在前面,看不見他此時的窘態。但他也很快做出調整,試圖掩下異樣。

“魏爺,既然是想絲價漲上去,標下有個主意,不妨一試……”

“說來聽聽。”

“干脆咱們再放出一些謠言,說朝廷已不許外省調糧入蘇松浙皖,來迫使南方實現糧食自給,以后湖廣、四川等省余糧全部用來接濟邊鎮,以充邊餉。”

“欸,這法子好!那就這么辦……”

兩人前面走著,高四默默跟在其后。穿過游廊就到上房,踏跺下,魏進忠忽然停下腳步,轉身過來。

高四不防,腳底拌蒜,差點撞上魏進忠。嚇得他趕緊剎住,“誒誒,魏爺,小的……”

魏進忠睨他,笑了一聲,道:“高大使,進房再說。”

“是是,”高四隨即點頭哈腰。

進了上房,魏進忠并未請他坐下,只道:“說吧。”

“是,”高四心中了然,“事是這樣……”于是很快將那天與潘大戶所言之事說了一遍。

魏進忠聽后,略作考慮,便欣然同意。

不過喝碗茶功夫,高四就從房里出來。沒有片刻耽誤,又急匆匆地離開院子。

“還是先找潘大戶去說……”他暗暗忖道。

~2~

“禁止外省調糧入蘇?”

蘇州府太守周一梧一早就聽衙役說起傳聞,不禁大皺眉頭,“聽誰說的?”

衙役回道:“不知,反正市井都在傳,而且弄得人心惶惶。”

“人心惶惶?慌什么?”周一梧反問。

“有人以此斷定,若真禁止外省調糧入蘇,為了解決肚皮問題,官府必定會增加民田植稻。但如今江南已經很少有人植稻,除非官田,一般家里有田的,都是栽桑種棉。所以都怕官府一紙命令下來,讓家家鏟去桑樹棉條,改種稻子。”

“不可能!”周一梧聽得臉色漸沉,“簡直一派胡言!”

“可是,不信也不行了,市面上的絲價已經在暴漲……”

一根絲,輕而易舉就牽動了一地百姓的神經,仿佛是繅絲娘靈巧的手指,一捏就捏住了絲頭。

而距蘇州四千里之外的京城,同樣有‘一根絲’,牽動了皇帝,和文武科道的神經,這根絲便是利益。

一般朝廷有大政,必先下廷議,而會官以議之前,先備揭帖。最好人各一本,若事出緊急,至少也要有節略先傳看各官,方才請會。

七月辛酉初二日,

以圣母徽號禮成,朱翊鈞先賜元輔沈一貫銀五十兩,彩緞二表里為賞。

隨后,擺駕文華殿。

黃瓦紅墻的殿宇,朱翊鈞曾經是那么熟悉,閉著眼都不會認錯他曾讀書的地方。至今依然熟悉,熟悉已陌生。

朱翊鈞于后殿下了龍攆,殿中設有御座,面南立一張龍屏以遮擋,廷議之所設在前后殿之間的穿廊。過去經筵進講常設文華前殿,日講在后殿穿廊,如今太子朱常洛的講學,也是這般。

未正二刻,司禮監、內閣,及六部尚書已至穿廊等候,先朝北行跪拜,朱翊鈞免禮賜座,隨后眾人落座。

按規矩廷議一般有吏部尚書主持,各部分別會奏。不過今日特殊,主持換成了掌印田義。

田義先道:“進忠所上揭帖人各一本,今日要議的內容,想必諸位已經清楚,咱家就先說兩句,算給會議開個頭。就說世宗皇帝,曾在浙江推行改稻為桑,而今日,諸位要議的是改桑為稻,雖然只是桑稻顛倒了一下,但都與民生息息相關。咱家以為,進忠所提其中一個觀點,是不錯的,如今南方產糧,除了上繳官糧之外,已經無法滿足糧食自給,這在土地條件最好的江南,就不可思議。那么,江南的土地哪去了?”

田義開了頭,半天卻無人接話,他看了看在座諸人,對沈一貫說:“沈閣老,您是元輔,要不您也說兩句?”

沈一貫沒有馬上接話,又沉默許久,才緩緩開口:“我昨日想了一夜,就在思考,魏少監曾使過的一些手段,比如山東花稅。朝廷國庫收田賦、鈔關、鹽茶專賣、門攤等雜稅,但花稅并不能歸于這些課稅中任何一項。所以我就在想,花稅到底是一種什么稅?”

“那閣老想明白了嗎?”田義問道。

“明白了一些,我以為花稅就是棉花漲價之后,稅增值部分的新稅目。魏少監聰明在于,他并未采用其他派出稅使所用的手段,而是鼓勵百姓多植棉,來增加課稅基數。好處是不增加百姓負擔,但國庫會因此增加稅入,商賈也能接受,必竟羊毛只會出在羊身上。”

“但這跟改桑為稻有何關系?”

“沒關系。但我想,聰明如魏少監,定會如法炮制。改桑為稻,魏少監真正的目的不在桑,也不在稻,而在絲。絲漲,綢緞豈有不漲的?漲價他才能稅。但最終會受影響的,無疑是朝廷重賦之地的江南。”

“閣老的意思,是同意還是不同意?”田義又問道。

沈一貫搖了搖頭。

“為何?”

“我替閣老回答為何,”刑部尚書蕭大亨忽然道。

田義看了看他:“好,蕭尚書請說。”

“蘇杭常鎮之枲麻,嘉湖之絲礦,上供賦稅,下給俯仰。改桑為稻,不過是求田畝之收,必不能持此女紅末業。不能持此業,吳綾蘇布又怎能遠銷海外?不能遠銷海外,又如何支撐朝廷重賦?”

“蘇州課征之重不用我再強調,但我想說的是,正因賦稅所限,蘇州并不依賴土地致富,若再改桑為稻,意義在哪里?”

“蘇州雖然重稅,但民卻不疲,正因持女紅末業者多。半城皆習機業,比屋皆工織作,又轉貿四方,所以才有綾布二物,衣被天下之說。正因市場之大,進一步促進織業發展,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故民不疲。”

“倘若朝廷一意孤行要改桑為稻,那么可以預見,蘇州將不再有四方商賈蜂攢蟻集,挨擠不開的盛況,絲織業受沉重打擊,百姓因此返貧,再加上重賦重租……不用我再說后果了吧?”

蕭大亨這番話一氣呵成,田義等他說完,又望向其他人,只有戶部尚書趙世卿臉上,眉頭深鎖,似乎有反對之意。

“趙尚書,你是戶部尚書,更有發言權,不如也表個態?”

趙世卿臉色的確不好看,顯然對蕭的言論有看法。“既然田司禮說了,那我就講兩句。”趙世卿站了起來,“首先要說的是,我同意改桑為稻。”

“你同意?”田義有些驚訝,“為何?”

蕭大亨呵呵笑了兩聲:“我以為在座諸位的觀點應該是趨同,必竟沈閣老說的對,魏少監的目的并不在桑在稻,而在絲價,只是令我沒想到,象賢居然……”

趙世卿冷笑:“哼,蘇松重賦重稅是沒錯,但是,自高祖皇帝時起就有了,并非現在才重賦重稅。而且我發現你們話中都只強調重賦,卻一字不提逋賦?”

“僅松江一郡,就欠逋賦數十萬兩,江南逋賦動輒數百萬,其在蘇吳就十居其五。你們不同意改桑為稻,也行,那就動腦筋想辦法,讓欠賦的重賦之地,把逋賦統統繳上來。”

蕭大亨不由笑了:“象賢,話不能這么說,逋賦是逋賦,跟改桑為稻沒有關系吧。”

“沒關系?”趙世卿一聽,臉色愈發不好,“那好,我就再說個事實,就在去年,杭州府的田就減了30頃,而地升了184頃;湖州府田減了79頃,而地升了28頃;嘉興更厲害,田減了1354頃,地升了1459頃。”

“我想,這應該能回答田司禮提的問題吧——江南的土地都到哪去了?”趙世卿又轉而看著蕭大亨,“夏卿,你聽了之后,還覺得沒關系嗎?”

“呃……”蕭大亨一時竟被問住。

“趙尚書,”朱庚對他道,“趙尚書是濟南人,想來不太知道南方的情況。嘉興是土高水狹而淺,頗不利于田,因此而多改為地來種桑植煙。”

“那就請問閣老,南方田減地增是不是真的?欠逋賦數百萬之巨,是不是真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淳化县| 育儿| 普定县| 绍兴县| 子长县| 繁昌县| 龙州县| 兰州市| 视频| 鄂州市| 凤翔县| 长春市| 府谷县| 福泉市| 宁晋县| 普兰店市| 高要市| 南投市| 庆安县| 肥东县| 江都市| 蛟河市| 白沙| 应用必备| 修文县| 贡觉县| 郁南县| 深圳市| 卫辉市| 海门市| 古交市| 山阴县| 阿勒泰市| 柳江县| 阿拉善右旗| 科技| 南昌县| 长阳| 郧西县|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