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日本全面侵華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后,侵華日軍即不斷制造事端,圖謀侵占整個中國。1933年,日軍侵占熱河,隨后占領長城各口,開始向華北地區進犯,并迫使國民政府與之簽訂了《塘沽協定》。不久,日軍又制造了“察東事件”“河北事件”“張北事件”等,占領了察東等地,并在冀東扶植了殷汝耕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其后,日本華北駐屯軍又不斷制造事端,企圖并吞華北。

1937年7月7日,駐北平日軍第四混成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中隊長清水節郎的率領下進行演習。夜11時許,日方要求進入宛平城找人,遭到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吉星文團的拒絕。次日凌晨,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日軍突然炮擊宛平縣城,中國守軍當即予以還擊。七七事變爆發。

七七事變發生后,日本政府于7月11日召開五相會議,“決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華北”。[1]日本關東軍兩個獨立混成旅團、駐朝鮮第二十師團、日本本土的航空兵團和三個步兵師團等開始向平津地區集結。當日,日本內閣發表了《關于派兵華北的聲明》,宣稱日本政府已“下了重大決心”,向華北派兵,并任命香月清司為中國駐屯軍司令。

7月12日,香月清司到達天津,開始制定具體的軍事部署和針對第二十九軍的作戰計劃。日軍在完成一系列軍事部署后,便開始向平津地區發動進攻。7月25日,日軍占領廊坊車站,廊坊事件爆發。經過激戰,日軍相繼占領了廊坊、北倉、楊村、落垡等車站,阻斷了平津之間的交通聯系。

其后,日軍向北平城及通縣等地發起大舉進攻,但遭到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的頑強抵抗。7月28日,日本中國駐屯軍發表對中國軍隊“出師討伐”的聲明,在飛機的掩護下,從東、西、南三面向北平南苑中國軍隊營地工事發起了大舉進攻。駐守南苑的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在副軍長佟麟閣、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的指揮下,奮起抗擊,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戰斗,戰況極其慘烈,佟麟閣、趙登禹相繼英勇殉國。

在進攻南苑的同時,駐扎昌平、高麗營的日軍也向湯山、沙河的中國守軍發起了攻擊,并對北苑、清河、黃寺等地狂轟濫炸,中國守軍被迫退卻,西苑、北苑、沙河、清河等相繼失陷。7月28日,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被迫接受了日軍的“敦促書”,除留部分部隊負責維護北平治安外,其余部隊向永定河右岸撤退。7月30日,北平淪陷。天津也在當天失守。

其后,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制定了第二期作戰計劃,兵分三路,沿平綏、平漢、津浦鐵路向華北各地進攻。在日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下,察哈爾的張家口、萬全、延慶、懷來、宣化、龍關等縣市于1937年8~9月相繼淪陷,河北、綏遠、山西、河南等省大部也相繼失守。

中日兩國軍隊在華北展開鏖戰之時,日軍又將侵略的矛頭指向在中國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上海、南京等華東地區。七七事變后,駐滬日軍即不斷向中國方面挑釁。1937年8月9日,日軍駐上海海軍陸戰隊西部派遣隊隊長、海軍中尉大山勇夫率一名水兵,不聽勸阻,直闖滬西虹橋軍用機場,并率先向中國守兵開槍,被中國保安隊當場擊斃。這就是所謂的“虹橋機場事件”,即“大山事件”。事件發生后,上海市市長俞鴻鈞即向日本駐滬總領事交涉,謀求以外交途徑解決沖突,以防事態擴大。日本政府一面派員與中國政府談判,并提出苛刻條件;一面加緊作戰部署,向上海增派軍隊,并將32艘軍艦集結于吳淞口一帶。根據當時局勢,中國政府令上海警備司令張治中率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向上海、江灣、吳淞、北站等地推進。8月12日,日本參謀本部決定向上海出兵。13日上午,中國軍隊在江灣八字橋一帶修筑工事時,遭日軍射擊,當即奮起還擊,淞滬抗戰爆發。

193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上海守軍即日主動向日軍陣地進擊,14、15日空軍擊落敵機42架,并炸毀日軍第三艦隊旗艦“出云”號。會戰在閘北、滬東展開。19日,中國援軍第三十六師加入戰斗,曾一度突破日軍楊樹浦陣地,推進至匯山碼頭。23日,日援軍到滬,在吳淞、川沙、獅子林等地強行登陸,并以主力向羅店、獅子林、月浦等地猛烈進攻,中國守軍奮力阻擊,雙方在沿江一線展開登陸與反登陸激戰,均傷亡慘重。9月21日,中國軍隊調整部署,將第三戰區分為左、中、右三個作戰軍,由蔣介石接替馮玉祥任戰區司令長官,陸續調集兵力達70萬人;日軍總兵力則增至9個師團,22萬人。30日,日軍由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發起全線總攻擊,中國守軍血戰經月。10月26日,廟行與大場失守,蘇州河以北的中國守軍腹背受敵,西撤至虹橋、南翔、瀏河一線。11月5日,日軍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指揮2個師團、1個支隊在杭州灣北岸之金山衛、全公亭等處登陸,迂回上海。中國海岸守備部隊防線被敵突破,戰局急轉直下。6日,金山衛失守。8日,蔣介石下令全線撤退。9日,松江失陷。12日,上海淪陷。歷時近3個月的淞滬會戰結束。

日軍侵占上海后,迅即派兵向昆山、常熟、蘇州等地追擊,并于11月14日發起全面進攻,很快突破了蘇嘉、吳福國防線,太倉、昆山、常熟分別于11月14日、15日淪陷,吳縣、蘇州也于11月19日落入敵手。接著日軍又乘勝追擊,無錫、宜興、溧陽、常州、武進以及浙江的嘉善、嘉興、海鹽、崇德、平湖、桐鄉、長興、吳興,安徽的廣德等地也先后被日軍占領,直指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在日軍的步步緊逼下,鑒于當時的局勢,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決定將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黨部遷往重慶。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正式下令組建了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的華中方面軍,并下達了以“攻占敵國首都南京”為內容的“大陸第8號令”。從12月初起,日軍先后占領了江蘇的江陰、金壇、丹陽、溧水、句容、靖江及安徽的郎溪、宣城等地,分三路直撲南京,企圖從東、南、西三面合圍。南京守軍在唐生智的指揮下,倉促應戰,最終無法阻擋日軍的攻勢,南京于12月13日淪陷。日軍侵占南京后,即在松井石根、朝香宮鳩彥、谷壽夫等人指揮下,對無辜平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進行了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空前殘酷的大屠殺。從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軍在侵占南京的最初6個星期中,屠殺平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達30余萬人,奸淫婦女的暴行達2萬起以上,日軍還大肆搶劫、縱火、破壞,使全市1/3以上街道、建筑化為廢墟,公私財產損失達2300多億元。素以六朝繁華聞名于世的文明古都,一時血流成河,到處是斷壁殘垣,變成了一座尸橫遍野、滿目瘡痍的人間地獄。

至1938年3月,江蘇蘇北的絕大部分地區如揚州、江浦、江都、六合、宿遷、連云港、啟東、南通、如皋、海門、東臺,浙江的安吉、孝豐、武康、德清、余杭、杭州、杭縣、富陽、新登、定海,安徽的當涂、蕪湖、滁縣、滁州、全椒、和縣、來安、蚌埠、鳳陽、定遠、懷遠、天長等都已淪陷。

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津浦線,清除其南北西進的側翼,又先后調集了8個師團、5個旅團共24萬人,南北對進,夾擊徐州。中國政府為阻止日軍的進攻,拖住其西進的步伐,決定展開保衛徐州的會戰。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12個集團軍計60萬人,在徐州以北及津浦線南段阻止日軍南下北上。經過5個月的戰斗,徐州附近的邳縣、豐縣、沛縣、銅山先后失守。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

徐州會戰后,日軍即將當時已成為戰時中國軍事、政治及文化中心的武漢作為首要攻擊目標。1938年6月13日,日本內閣召開的御前會議正式做出進攻武漢的決定,以華中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大將為總指揮,調動14個師團的兵力和300余架飛機、120余艘艦艇,準備沿長江一線分5路進攻武漢。中國方面,蔣介石親任總指揮,調動兵力130多個師,約100余萬人。其部署為:以第五戰區李宗仁部駐防大別山地區,負責長江以北防務;第九戰區陳誠部負責武漢以東的江南防務,兼武漢外圍守備和市內警備任務,并由空軍、海軍相機配合作戰;第一、第三戰區從南北兩方面配合作戰,以牽制敵軍。7月下旬,日軍第十一軍沿長江南岸西犯,于26日攻占九江后分為兩路,一路沿瑞昌至武昌的公路向武昌以南迂回,另一路沿南潯路南進,掩護其側翼。日軍第二軍于8月下旬從合肥出發,一部沿大別山北麓,經商城攻武漢;另一部沿淮河南岸取信陽,迂回武漢。長江以南第九戰區依托廬山等有利地形奮勇阻擊日軍,取得了萬家嶺大捷等勝利。長江以北第五戰區據大別山之險,先后在黃梅、廣濟、葉家集、商城、沙窩、潢川、信陽等地阻擊敵人。戰至10月下旬,日軍分別攻占了鄂城、黃陂、應山等地,對武漢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10月24日,蔣介石下令放棄武漢。27日,日軍占領武漢三鎮。接著,日軍以主力追擊圍堵全面撤退中的第五、第九戰區軍隊。在鄂南地區,日軍于10月29日占領咸寧,11月3日占領嘉魚,6日占領崇陽,9日攻占通城,11日又攻占了岳陽。在鄂北地區,日軍于10月28日占領安陸,20日占領應城,11月4日又占領了皂市。湖北的黃安、孝感、云夢、漢川、蒲圻、羅田、英山及江西的德安、永修等地也在11月20日相繼陷落。

而在此之前的1938年5月10日,在日機及日艦對福建廈門進行狂轟濫炸,摧毀中國防御工事后,2000余名日本陸戰隊員在海軍少將大野一郎指揮下登陸,12日廈門淪陷。其后,廈門、福州口外的馬祖島,廈門附近大小金門,汕頭外的南澳島、東沙群島等閩粵沿海島嶼相繼為日軍占領。

廣州在上海失守后便成為中國對外聯絡的最重要港口,早在1937年12月日軍即準備攻占廣州,并已做好準備,但因廣州臨近英屬香港,廣州灣又是法國的租借水域,日軍如若進攻廣州,必然會危及英法利益,引起英法的強烈反應,因而日軍不得不暫時中止侵占計劃。1938年9月中旬,日本大本營為切斷中國外援補給線,配合長江兩岸日軍攻占武漢,以第五、十八、一○四師團編成第二十一軍,由軍司令官古慶干郎指揮,在第五艦隊、第四飛行團的配合下在澎湖列島集結。10月9日下午,日海軍第五艦隊護送運載步兵的巨大船群悄然向大亞灣進發。12日凌晨日軍在幾乎未遇抵抗的情況下,在大亞灣澳頭、平海附近登陸,并向淡水進犯。廣州東面的重要門戶惠陽于14日晚陷落。16日,日軍輕取博羅,向增城疾進,遭到中國守軍的抵抗。日軍一面加強對增城的攻擊,一面又派一部從龍門、正果出從化,向廣州做大迂回行動。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日軍于10月21日攻入廣州,廣州失守。接著,日第五師團從珠江口登陸,先后占領了虎門、佛山,中國軍隊退往粵北山區。

1939年1月19日,日本大本營“為建立對華南進行航空作戰及封鎖作戰的基地”,下達了攻占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的命令,[2]由海軍第五艦隊護送第二十一軍所屬臺灣旅團及海軍陸戰隊進行登陸作戰。從2月10日至5月上旬,經過戰斗,日軍控制了海南島各重要地區。1939年6月,日軍又出兵占領潮州、汕頭等地。

至1939年上半年,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包括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地區在內的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處于日寇的鐵蹄之下,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所不為,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國的經濟及文化教育設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丹江口市| 商水县| 靖安县| 赤水市| 长泰县| 英德市| 甘肃省| 本溪市| 仪征市| 平舆县| 修水县| 铁岭市| 凌源市| 永登县| 惠来县| 光山县| 梓潼县| 靖安县| 都兰县| 三台县| 洞头县| 尖扎县| 轮台县| 新安县| 武安市| 南澳县| 什邡市| 清徐县| 改则县| 五河县| 万全县| 富民县| 龙岩市| 瑞金市| 上思县| 洛宁县| 嘉祥县| 石屏县| 泽普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