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福利體系的制度起點有較大差異,但從發展歷程看,制度模式逐漸趨同與融合

發達國家的福利體系,都經歷了逐漸擴展和完善的過程。從制度起源看,發達國家的福利體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俾斯麥模式;二是丹麥模式或貝弗里奇模式。[2]兩類模式雖然在起點上有顯著差異,但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歐洲各國都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兩種模式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鑒,并有逐漸融合的趨勢。

俾斯麥模式的社會福利體系,通常又稱為德國模式。這種模式以繳費貢獻為基礎,以社會保險為核心,是在勞動保險制度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的。以醫療保障為例,歐洲大陸國家的醫療保障體系,萌芽于中世紀的行業協會。法國大革命以后,行業協會被取締,但是醫療保障體系保留下來。1883年,俾斯麥保留了這種以行業或職業為基礎的醫療保障體系,但是納入國家的統一監管,形成歐洲大陸國家的強制性醫療保障模式。制度體系接近俾斯麥模式的國家,福利體系的發展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逐步把新的社會群體,如藍領工人等,納入社會福利體系;二是為新的社會群體,如白領工人、農民等,建立平行的社會福利制度。

丹麥模式是完全建立在稅收基礎上的福利體系。這種模式的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扶困濟貧、宗教慈善等制度模式。如養老保障方面,1891年丹麥頒布老年年金補助法,是僅次于德國的第二個養老保障制度,保障對象主要是貧困群體,并通常要附加經濟狀況調查(means-testing)。但是隨著福利體系的逐漸完善,經濟狀況調查的要求逐漸弱化或取消,成為所有國民普遍可以享受的最低養老保障制度。再如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家的國民健康保障體系(national health care systems),可以追溯到18世紀,瑞典法律鼓勵社區醫生(全科醫生的前身,GPs)根據情況,為缺乏支付能力的貧困病人提供醫療服務,這可以看作是普惠性的國民健康保障體系的最初起源,隨后在芬蘭、挪威等國家也建立了類似的制度。

兩種模式的福利體系雖然在制度起點上有差異,但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鑒,制度模式逐漸趨同與融合。以養老保障為例,多數采用丹麥模式的國家,在最低保障體系之上,逐步引入強制性的、部分基于繳費貢獻的養老保障體系。該做法與俾斯麥模式的福利體系更加接近。如瑞典在1959年頒布了國民附加年金的保險法規,隨后芬蘭(1960)、英國(1978)也先后建立類似的保障制度。在歐洲,只有丹麥和愛爾蘭仍然堅持最低限度的福利保障,并輔以自愿性的——不是強制性的職業和個人養老保險制度。而實行俾斯麥模式的部分地中海國家,20世紀80年代,為了把少量遺留的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老年人納入福利保障體系,在一般性的社會救助體系之外,專門建立針對該群體的以稅收為基礎的低水平老年保障體系(tax-financed minimum old-age benefit systems)。該做法與丹麥模式的完全以稅收為基礎,側重普惠性的最低福利保障,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到20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的歐盟/歐洲經濟區國家都已經建立普惠性的最低保障(普惠性的基礎養老金,或基于收入核查的普惠性的救助養老金,means-tested pension or social assistance)和強制性的與收入及繳費貢獻相關的養老保障體系,兩類福利體系在制度模式上逐漸趨同與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道孚县| 宜良县| 桑日县| 普陀区| 新竹市| 洮南市| 凌云县| 灵石县| 芮城县| 浙江省| 南充市| 永年县| 青岛市| 崇阳县| 大理市| 平安县| 疏附县| 阳西县| 筠连县| 崇州市| 潮州市| 丽水市| 郎溪县| 尚志市| 合川市| 罗江县| 闻喜县| 天等县| 郑州市| 鸡泽县| 华安县| 留坝县| 年辖:市辖区| 潮州市| 维西| 长沙市| 敦化市| 志丹县| 阿城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