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頂灶,尊姓上官,大名頂灶,是我的岳父。
第一次見到岳父,是2005年初夏,我記得他話出奇的少,連讓茶遞煙都沒有常人的寒暄,年青正盛的我侃侃而談,當時自以為什么都表達出來,才稱之為聰明,而他只是略微動容的附和著。可能是初到省城,亦或是有些生疏,相較于妻子的秀麗和聰慧,他的寡語木納讓我好生疑惑,這對父女怎么竟是天壤之別呢?
與岳父再見時,就到6月份訂婚了。他依然是言乏喜少,與席間的觥籌交錯和華言麗語如隔兩世。但當我和妻子端杯敬酒時,我隱隱約約看到了些許濕潤,他分明感覺是有好多話要對妻子說,也有許多囑咐要對我說,但在眾人臺詞般言語聲的淹沒下依是沉默,那眼神有些喜悅,但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戀疚和對未知的擔心,他雖然什么都沒說,但在片刻凝眸間,好似什么都說了。
岳父出身貧寒農家,大半生都泡在苦難的罐子里。妻子孩提時,家住在山西鄉寧山上,岳父上有二老,下有四個子女,家里就他一個壯勞力,全家九口就靠他一人勞作。他沒日沒夜,除了干活還是干活。在大隊,別人干一份,他就干兩份,別人挑肥揀瘦,他卻從無爭怨,為的就是和善為人、多掙工分;在鄉間,鄰里親朋一有事,無論是蓋房、砌墻,還是收割、播種,熱心腸的他總是早到晚走,把事兒辦得妥妥帖帖。后來,好不容易在山下修了新房,但為了還債和生計,岳父卻更忙更累了,燒石灰、煉焦炭、辦磚廠……,幾乎每天都披星戴月、饑腸轆轆地回來。
岳父曾親口告訴我兩件事,一件是有一次他進城辦事,實在太餓了,舍不得買飯吃,就花幾毛錢買了幾斤桃子,可巧碰到在鄉寧二中上學的兩個姐姐,轉手就把裹腹的桃子給了她們,老漢卻前心貼后背,一直強撐到晚上回家。另一件事是為了給莊稼多施肥,他不僅到電廠里面掏糞,而且還在電廠附近自建了茅廁,常常是上面還在方便,下面他在忙碌。幸運的是,岳父明事理、看得遠,盡管當時家境貧寒,但依然咬著牙供四個孩子念完書。四個孩子中,妻子學業最出眾,盡管中考發揮不利,但依然考上了當時最難進的中專。聽妻子說,后來她才知道,當時三千多元的學費都是岳父母一塊一塊湊齊的。
兒子出生后,岳父母就來家當起了全職保姆。當時我和妻子都忙,擔子就全落到老倆口肩上。無論我多晚下班,岳母都會把新炒的菜端出來,再配上我喜歡的面條、烙餅、羊湯等吃食。岳父身體尚可,常常會帶著貝貝四處遛彎,有時用頭頂著,有時一只手托著,無論是翻、滾,還是走、跑,甚至騎自行車,這些本領,都離不開他手把手的指教。為了讓我倆休息好,每到周末,他總早早把貝貝帶出去,直到飯點才帶回來;為了減輕岳母負擔,洗碗、拖地、打掃全都一手包攬;為了省錢,他堅決不讓請保姆,說別人管不放心,家具、玩具壞了,都是他自己修。
共同生活的三年里,我從沒聽過岳父一句抱怨,也從未見過岳父一次表功,他就是這樣無休止地干活,燃燒般地付出,所有的言語都深藏在他心里,所有的心思都打轉在他眼神里。共同生活的三年里,我也開始慢慢地了解岳父,尤其在我病郁期間,聽他娓娓開導,我才明白,其實老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就是什么都不說。他的愛就是行動和付出,而且從未期盼過反饋和回報。這種通透和見地,與妻子如出一轍,可以說,父女倆真是一脈相承。對岳父的參悟,讓我不知何時開始鄙夷當時的自己,如此的膚淺、如此的張揚、如此的自私自我,對著他,我的“人”字竟寫的如此淺薄和虛晃。
2014年我們遷居上海,首當其沖就是裝修二手房。當時我在溫州,妻子在太原,怎么辦?萬般無奈又請出了岳父,記得當時他來上海,先要選個落腳地,前前后后跑了幾家賓館,他都嫌貴,最后還是堅持要住在正裝修的家中,我好說歹說,他才勉強住進快捷酒店。當時我就心想:“別人花女婿的,都是理直氣壯的,而我這位老岳父,千里來滬吃苦監工,卻還要摳著為女婿省錢,真的是無話可說!”即便這樣,他也才住了幾天,就悄悄地搬到家里了。裝修期間正值雨季,加之南方蚊蟲眾多,十幾天后我再見他時,他頭上、腿上、背上都被叮咬的幾無完膚,有的地方更是疤摞著疤、血蓋著膿,我內疚地看著岳父:“爸,您受苦了,一會咱到外面飯館吃,您還是住到賓館吧,咱不缺這倆個錢!”“**,真不用,你們搬到上海,離家更遠了,倆個娃,以后開銷還不知道要有多大,再說窗戶都開著,我住外面不放心!”
就在我轉來轉去不到二十分鐘時間里,岳父不知從哪變出來一盤西紅柿炒蛋、一盤熱饃、一鍋米湯。到廚房一看,原來他竟把上家留的廢棄煤氣灶鼓搗好了。于是乎,翁婿倆就坐在毛坯的家中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到肚里那舒坦勁真不是飯店能有的。當時,我就心想:“爸呀!能成為您的女婿真是福分,您真真切切教會了我‘好人’二字怎么寫,以后只要有機會,我就一定盡我所能讓您享福,讓全家省心!”
剛剛安頓到上海,夢魘般的病郁又雙雙光顧我和妻子,聽到消息,這邊電話一放,那邊岳父就風塵仆仆地來了。我當時在溫州工作,周末回家除了唉聲嘆氣,一句人話也沒有,常常是蒙著被子窩在二樓。兒子還小、上下學都需要接送,女兒則剛剛學會走路。岳父常常是凌晨起來做飯,送走貝貝后,開始喂小寶吃飯。飯后為了讓妻子補覺,又不顧腰腿疼痛,帶著外孫女到江邊玩耍。周末我回來時,他知道我愛吃肉,總是提前去菜市場買些做好的豬頭肉,吃飯時總盯著我吃完:“**,不管啥情況,一定要吃飯,只有吃上,人才能頂住,你們要各家管好各家!”那段漆黑無邊的日子,岳父就是我們全家最無聲但最強大的支柱。
人在俗世,苦難必然伴隨著憋屈。聽妻子說,小時候大家庭不太和諧,岳父常常是一頭母親、一頭愛妻,總是在兩全中苦苦掙扎。還有就是岳父常常對親戚朋友們總是無私付出,但當他有難有事時,卻總得不到呼應和援手。盡管如此,他也是一笑而過,從沒有一句言語。遷居太原不久,岳父咬著牙買了新房,裝修時為了省錢,家具材料都選的是基本款,有的甚至是自己做的。沙子、石子、瓷磚等建材大多是自己一袋一袋扛上七樓的,中間也遭到不少樓霸的圍堵和兒女的不解。
就我而言,有兩件事讓我久未釋懷:一件是岳父母住家照顧兒子時,間逢春節,當時老家爸媽要來太原過年,自私的我竟然不管不顧,把老倆口“請”出去,屈居二姐家過年;還有就是岳父省城買房時,當時也是最困難的時候,而我平平地對照標準,僅僅借出五萬元。這兩件事,岳父母來上海時,我也曾跪在他們面前哭訴懺悔過。后來,也算是老天開眼,好人好報,村里征地拆遷補償了一大筆錢,岳父母的境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弟也如愿升職做了副行長,而且還生了兩個聰明活潑的小侄子。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早就定好了八月中旬回山西的機票,想著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地再次歡聚。可8月10日晚,內弟突然來電,哽咽地告知:“咱爸去世了!”我和妻子一下子蒙了,爸爸早上不是還在發信息嗎?怎么一轉眼就……?抱著抽泣的妻子,我心里不停地問:“不是好人有好報嗎?老漢這么好的一個人,怎么才六十八就突然撒手人寰了?”這個問題伴隨著鄉間大雨,一直困擾了我好多天。
直到岳父下葬那天,朝日破云而出,陽光直耀墓中,我才恍然大悟,岳父一生利他為人,他更愿兒女們安好,更愿自己是在為親人們積累福報。而對我來說,他其實根本沒走,而是化成一面明鏡,直掛蒼天,讓后代得以銘記他好人的一生。跪在他的靈前,心里總算有些釋然了:“爸爸,愿您一路走好!天堂高飛!我一定以您為鏡,對**更愛,對家人更親,請您在天上看著我們吧!”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