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少年的科學書:遇見你生物
- 果殼編著
- 1375字
- 2022-05-23 21:27:14
主編說
這是果殼獻給少年的一份大禮
很多人說,做科普的果殼一直有“好為人師”的情懷,大家也天然覺得,果殼積累了這么多年,應該有很多適合少年看的內容吧?
但是,真正開始做“果殼少年”這個項目,我們比做其他任何一個項目都更慎重。我們反復提出策劃案,反復否定,終于在2017年年底,成立了項目組。
說實話,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做第一輪調研——和中學老師交流需求。當時,我們特別怕碰一鼻子灰,擔心如果老師覺得我們的工作沒有必要該怎么辦。幸運的是,在調研階段和老師們的討論,極大地鼓舞了項目組成員。當時還在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的朱巖老師,舍棄了午休時間和我們相會在學校門口的咖啡館。他說,果殼應該做一些學校老師沒精力弄的事情。他認為在中學階段擴展視野,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之后,我們還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中物理組老師開會討論了中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文章。老師們聽說果殼要專門給中學生做科普文章,都非常支持。因為老師們平時也需要想盡辦法尋找各種素材,來幫助學生了解課本中的知識在真實生活中的應用,如果果殼能利用自己在科研圈和科普圈的作者和專家資源來做一些知識應用的整理,就能讓教學如虎添翼。
于是,我們據此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參照初中的課標定主題。這樣一來,同學們白天學到了什么知識點,晚上就能看到與之對應的科普文章。
這里匯集了一批最好的學者和科普達人
在這樣的愿景下,我們在果殼內外挑選了最嚴謹、最專業、最適合做少年項目的科學編輯,在一個月內迅速搭建了團隊,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內容突擊隊。
組稿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策劃期的打磨。
給中學生看的文章,需要格外謹慎,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果殼做內容一貫秉承的原則。但我們不知道,現在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和偏好是什么樣的。我們只是模糊地覺得,文章不能太長、太晦澀,不然,作為課外讀物就非常不合適了。
為了“迎合”他們的“口味”,我們做了很多樣稿,甚至嘗試了一些網絡文章流行的寫法。但最后,我們還是否定了這些自作聰明的嘗試,大家一致認為,給中學生看的應該是優質的內容和規范的文字。我們應該自己先判斷出什么樣的內容是優質的,這樣才能讓少年們知道好文章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第一批作者是果殼作者中寫作能力公認最好的學者和科普達人,有葉盛、云無心、王永亭、朱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約了幾位學生一起來創作。后來,一位學生撰寫的演化相關的文章,成了“果殼少年”發布的第一篇文章。我們想要表達的是:“果殼少年”的內容是為了少年的真實需求而創作的。
這里有百里挑一的少年編委
為了更貼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十幾個中學生審讀過的。這批由中學生組成的少年團,叫作少年編委。邀請少年編委加入的目的是,避免中學生看不懂書中的文章或者對文章內容不感興趣。果殼微信公眾號每次發出少年編委的招募通知,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幾百份申請,我們并不要求少年編委是學霸,而是要求他們有廣泛的閱讀,有自己的愛好,并且愿意積極參與項目,畢竟在繁重的學習中,還需要每天看3~5篇文章,這是個不小的工作量。
令我們欣慰的是,少年編委的經歷,讓很多孩子發現了自己的興趣點,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大學專業選擇和未來職業規劃。
如今,這些精心創作的文章即將出版,如果它們能夠陪伴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我想,這可能是所有參與創作的作者、編輯、老師和少年編委都希望看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