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 寫出你記憶里的珍珠

散文中有一類文章是以“懷念”為主題的,這類文章常寫已經故去的親人和朋友。

懷念親朋故友的文章是作者將內心濃烈、厚重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間,作者要寫的內容很多,而不能一一羅列,只能精選淘煉、擇其要者道來,言有盡而意無窮,表達無限悠悠、不盡感慨之情。

懷念親朋故友的散文,情到深處,返歸內心,也能將深厚情誼凝結為珠,使其越發明亮巨大,不吐不快,如老蚌哺珠、春蠶吐絲一樣,凝練的都是精華。這種散文是向內的,發掘內心世界的深泉,不同于訴諸新奇的游記,也是向外的,探尋無盡的外部世界。

向內能抵達深厚記憶之海,優秀作家可以通過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將之表達出來。我選編的這些散文既有作家對親人的愛、對友人的念,也蘊含了大時代的風暴、生命歷程的跌宕變化,以及人世間的愛與恨、悲歡與離合。

人們在經歷生離死別后,對故人的懷念之情往往特別強烈,如巴金先生的著名散文《懷念蕭珊》。每次閱讀這篇散文,我都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巴金筆下的愛妻蕭珊是那么好的一個女子,是友愛和善良的母親,是一位在紅衛兵掄起皮帶要打“李先生”時勇敢地擋在前面的弱女子。這樣一個好人,卻在那個動亂年代被迫害致死,不能與所愛的人一起走到人生盡頭。在“文革”動亂年代,多少人精心蓄意或蒙昧無知地以革命的名義來迫害他人。是這些人的身體里住著魔鬼,還是他們本身就是魔鬼?

巴金先生的文字火熱,其內心卻是冷靜的:他沉痛悼念愛妻,憤怒控訴“文革”,卻寬恕了迫害他和妻子的人。

懷念朋友是一種悠遠的思憶,如沈從文先生的散文《憶翔鶴》。這篇文章回憶了沈從文先生年輕時在北京的生活,以及青年朋友之間的單純情誼。因內心有理想、身體有激情,青年們雖貧困卻快樂地生活著,并總是展望著未來的光明。青年翔鶴是一位友好、友愛、快樂、熱情的朋友。這位熱情的朋友熬過了之前幾十年的動蕩時期,目睹著他的青年朋友們在不同的事變中紛紛逝去,而到了和平年代,他卻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了。

沈從文先生行文平和從容,不見激越,我們卻能從中感到情感起伏、暗流泉涌。

打動人心的情景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結合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時代背景,在事件發生時以細節展現出來。

對忘年交大朋友的另類懷念,也能讓人興味盎然,如黃永玉先生的《我少年、青年、壯年、暮年心中的張樂平》。這篇文章是對漫長歲月中特殊友情的追憶,讀來溫暖、諧趣而悠然,最值得珍藏。

黃永玉先生的文字詼諧有趣,其敘事方式也別具一格。他對自己和友人都懷著天真的心,不怕挖苦自己和時代同儕。黃永玉先生經歷了一個動蕩曲折的時代,見識了各種有趣無趣、或善良或惡毒的人。在這篇散文中,艱難困苦如水般在黃永玉先生的筆下流過,在逐漸變老但幽默依然的張樂平先生的身上流過,他棄掉了無趣與惡毒,只留下真摯和純真,因為無趣與惡毒不值得留下來污染記憶。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則是對自己老師的深情回憶。

沈從文先生經歷坎坷,意志堅強,創作獨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流作家、學者。沈從文沒有上過大學,卻當上了大學教授,成為獨具品位的學者。他在課堂上教授寫作,面對各地前來求學的青年才俊,不是高高在上地訓誡、教導、灌輸,而是擬了題目后跟學生一起寫(今天有多少語文教師做得到呢)。這種與學生們一起進行的具體探索和互動,對初學寫作的學生有直接而正面的影響。另外,沈從文先生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他讀到學生的好作品,就會寫信將其推薦給全國各地辦刊物的作家和編輯朋友。那時西南聯大的教師大多經濟困頓,沈從文先生也不富裕,而他卻總拿出錢來替學生寄很多的信。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良師,而且是益友,更是急公好義的俠士。

讀一篇有趣的文章,認識一個有趣的人,是跟更好的靈魂促膝交談。

寫人記事的文章,有時候連起來一起讀,會有特別的體會。沈從文先生寫的陳翔鶴,讓我們熟悉了陳翔鶴;汪曾祺寫的沈從文先生,使我們對沈從文先生有了更深的認識。作家龍冬寫的沈從文,又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了沈從文。

還有一類散文寫自我的生活、行動與認知,以及自己童年、少年的記憶,這樣的文章展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態度。如晉代名士王子猷“雪夜訪戴”那樣,興起而行,興盡而歸。這種自然、灑脫、隨心所欲的態度,至今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似乎只有晉代的奇妙人物才能做得出來。現在的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煩惱,面臨著各種羈絆,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瀟灑地“說走就走”呢?

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人,他們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十幾年前我去云南麗江閑逛,在一家客棧遇見一個青年女子。她說她酷愛旅行,但來到這里不想走了,于是就租了一幢房子做客棧,留了下來。這不就是當代的王子猷嗎?

普通人大多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很難打破生命中有形無形的種種硬殼,只能縮在自己的蝸居中坐井觀天。如果一個人能打破思想與行動的枷鎖,那么他就能讓自己的心靈和人生重獲自由。可惜這位女子不寫作,還有很多跟她一樣自由自在的人,他們也都不寫作,因此我們看不到他們的精彩人生。

本書也選入了幾篇關于人生親歷的文章,如老舍的《倫敦記憶》、方凌燕的《逃離》、李西閩的《幸存者》,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獨特記憶。讀者朋友們讀了或許會感到新奇、震驚和激蕩。為了緩和緊張氣氛,我還選入了自己的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記憶樹》。

親身經歷,如少年時期或者特殊時期的記憶和體驗,是散文寫作中最重要的素材。這些自己親歷的事,多年之后被回想起來,會更加清晰。

對于一名讀者來說,人生的幸福所需不多:一本書、一杯茶、一杯咖啡、一片葉子、一縷陽光足矣。

麗江有一家客棧,叫“一米陽光”。當時這個名字非常流行,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在一個狹窄的巷子里看到這家客棧以及招牌時,恍然大悟。這不是故意的濫情,而是寫實:狹窄的巷子里,確實只能照下“一米陽光”。“一米陽光”這個詞語因組詞特別,打破了詞語之間的藩籬,顯得詩意盎然,一度成為小資必備的詞語。

作為一個現代人,有“一米陽光”足矣。還有,我們偶爾要走神,要胡思亂想或者神思杳渺。

我一直反對濫用習語、俗語和成語,提倡真實、準確、自然的語言表達。像“一米陽光”這種表達是清新可喜、令人記憶深刻的。

我們對宇宙、人世間的萬物都可能瞬間有感,都可能從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并從這些習以為常、貌似毫無新意的事物中,突然產生新的靈感。靈感可能是一種由邏輯推導而獲得的經驗,也可能是一種由神思而達致的感覺,這些促使作家得以透過習以為常的事物,感受到事物底下的脈動。作者對一件事情突然產生神會,所表達出的獨特感受可能會更有說服力。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容易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說一句話瞻前顧后、吞吞吐吐,哪里能如孫悟空般翻得起筋斗云?倘若能爬上一塊兒破毯,像阿拉丁那樣飛出兩三里,還不被嚇得膽戰心驚地摔下來,就很不錯了。這樣,起碼爬上了魔毯,起碼飛到了人生的新高度。

無論做人還是作文,突破自己,讓心靈自由,使自己成為一個豐富、主動、自悅的人,這才是走在正途上。

2020年12月26日于多倫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兰州市| 临高县| 金寨县| 巧家县| 乐安县| 山阳县| 兴安盟| 齐河县| 平乐县| 松滋市| 连南| 长治县| 大安市| 耒阳市| 夏津县| 嘉荫县| 鸡西市| 乌海市| 玛曲县| 江油市| 长沙县| 西平县| 松滋市| 东方市| 利辛县| 达拉特旗| 宝清县| 会泽县| 马鞍山市| 张掖市| 舞钢市| 克拉玛依市| 东安县| 韩城市| 固镇县| 贵定县| 扎囊县| 平陆县| 兴隆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