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朱棣的“盛世”
接班人的難題
接班人問題,也就是權力如何平穩而高效地交接,一直是古往今來政治領域最為關鍵,也是在很晚時候才得以較為有效解決的重要問題。在世界各文明中,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大體分為兩種,一是強調平穩,二是強調高效。
強調高效的模式以游牧文明、伊斯蘭文明最為典型。游牧文明經濟基礎薄弱,主要依靠搶掠為生,需要強力人物統率部眾,因此注重選拔能力強悍者為大汗。伊斯蘭文明,尤其是奧斯曼帝國位于亞歐大陸的中間地帶,處于競爭激烈的地緣環境之中,為了保證帝國的生存和擴張,同樣傾向于選拔能力較強者。強調高效的繼承制度,容易選拔出杰出的繼承人,卻容易引發政治動蕩,乃至政權分裂,甚至導致文明的衰落。這其中尤以奧斯曼帝國的血腥繼承制最為殘酷。
強調平穩的繼承制度以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最為典型。在宗法制度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皇位繼承采取嫡長子繼承制、兄終弟及制,二者都是血緣機制的表現方式。由于前者更為強調血緣的縱向傳承,更為符合宗法原則,于是逐漸取代了后者,成為中國古代主流的皇位繼承制度。不論賢否,只看血緣的嫡長子繼承制,長期保障了中國古代皇位的平穩過渡。強調平穩的繼承制度,雖然有助于維護帝國的穩定,但容易選出庸碌的繼承人,給其他政治勢力干預朝政提供了可能,同樣會導致文明的衰落。在傳統中國社會,最為成熟的權力交接制度,產生在經歷了“九子奪嫡”慘痛經歷的清代雍正時期。前代皇帝將擬好的傳位詔書,放于“正大光明”匾額之后,一方面通過不公開的方式,保護儲君;另一方面在日常政務中加以歷練,從而為其未來登基做好鋪墊。這種權力交接模式結合了平穩與高效,是清代國力強盛的頂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