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
- 梁永安
- 4168字
- 2022-05-19 17:15:44
“摸魚”可恥?怎樣做一個理直氣壯的打工人
年輕人所說的“摸魚”“社畜”“打工人”,其實是一種自我表達方式。我們沒有產生像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那樣一種大的社會運動供年輕人表達,但是他們的社會情感又需要釋放,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我重生。在原來的價值體系里,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不滿意,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與它們的距離,并通過自我調侃的方式,表達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生活細節、工作方式等的急切欲望。
這一代年輕人所處的社會,轉型剛緩慢起步。起步階段,一個人在社會大環境里,應該有怎樣的站位,有什么樣的價值?現在年輕人表達、關注的,不是衣食住行等表層的物質問題,他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生存,而是對自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干什么的深度思考。當投石問路無果,他們就用這種方式獲得一個自我反思的途徑。
這些話語不是新詞,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表達,是他們對自己的文化屬性、勞動屬性發出的疑問?!胺鹣怠薄懊~”“打工人”這些熱詞看似反映出他們對工作不積極,但其實他們的人生態度并不消極。
這些熱詞的傳播還隱含了代際的問題,上一代人對當代青年人失去了示范性,日本也曾有過這樣的歷史境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年輕人是奮斗的一代,他們工作特別勤懇,后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批人升到中層,也習慣于晚上九十點不離開單位,但底下的年輕人難辦了,領導不走,大家也不好走。代際之間的節奏很不一樣,上一代人的示范下一代人根本不想接受,但又礙于面子不得不跟著,自然要“摸魚”。
回到中國來講,上一代人勤奮,他們勤奮的價值是確定的。當時公有制占主體,一切勞動都為了國家,具體目標也很清楚?,F在這一代年輕人卻不以這個為主要考量了,他們陷入了價值斷裂,前人的模式不可遵循,這一代年輕人要自己去摸索,但哪有那么簡單。
日本有個廣告,一個霸道總裁掌握著偌大一個公司,大家對他畢恭畢敬,他在公司威風八面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小姑娘走進來,頓時吃驚,表現出對她很畏懼的樣子,畢恭畢敬地幫她拿包。辦公樓里的員工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覺得簡直是魔幻景象。原來霸道總裁在游戲房里打游戲,遇到這個小姑娘,在游戲里小姑娘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你看,換了個文化環境,人的身份一下子倒置了。
場景置換也是時代置換,所以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不摸魚就壞事了,說明他固化了。他有這個狀態,說明他還在思考,在摸魚中探索,還算是清醒的人、有真生命的人。
19世紀工業運動之后,人們好不容易才爭取到8小時工作制。年輕人在8小時之外,他的生命應該去欣賞藝術、談戀愛,如果這些時間被侵占了,等于讓他喪失了生命旅程真正的完整性,這是很殘酷的事情,于道義上也是很不應該的。
但這也不是資本本身的選擇。19世紀的時候,世界還有大量的空白之地,資本家還可以去建立殖民地,因為有很多搶來的錢,所以不用過于剝削本國人民,“客觀”上改善了本國無產階級工人的生活。比如英國,1830—1880年,英國工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是因為資本家們在印度、非洲取得一些超額利潤,這時候可以實現8小時工作制,取得國內階級之間的平衡。
今天的時代大不一樣了,基于領土的全球擴張已經完成,國家之間文明沖突不斷,歸根到底是利益沖突、資源沖突。作為一個后起國家,中國要強起來,富起來,特別需要力量,這個時候依賴什么人至關重要。
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我們要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因為鼓勵的是能人,改革開放是讓能人釋放出力量,并不是釋放弱者的力量。以前我們是壓抑了強者的力量,但實際上這個力量很寶貴,我們國家現在還處在需要很多能人的力量得到釋放的階段,需要這個動力。越是過小日子的人,越沒有很強的奮斗精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還是在那些不甘心的人、創業者,有創新精神的大公司上。他們都有很強的主動精神、創業精神、奮斗精神,正好符合國家與時代發展的要求。
實際就產生了一個問題,60后、70后的奮斗觀念,跟后面起來的95后、00后這一代人,差距非常大。
我曾問過一些公司老板,你那里年輕人要不要加班,老板回答得很干脆:年輕人不加班是要自取滅亡。對老板這一代人而言,他們絕對是天然要奮斗,但是他們不知道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理念、生命態度在變化,工作之外還有更高的價值。人有完整性、全面性的要求,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自由時間。衡量人的解放,最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人的自由時間。年輕人的自由時間沒了,藝術心情、空間渴望、情感權利也全沒了,創造性匱乏,老板們這么做無異于殺雞取卵。
我們國家需要活力滿滿的人,需要有創造力的人,但這些年輕人已經被機器壓榨得迷茫了,將來也沒什么真正的活力。而調侃自己是“社畜”“摸魚”的人,最后有可能發展成“局外人”,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從長遠看。
國家現階段的發展成果是靠上一代人的人口紅利,集中起來拼命干出來的,而現在這一代人弄不好也要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國家與自我,到底怎么選擇?上一代人,他們的原創力其實還不夠,一個真正好的企業家、好的企業文化,是可以宣揚不加班的,關鍵要挖掘出企業的活力,如流程的合理化、高效的管理制度、優秀的激勵機制等方方面面。企業要有這個眼光,使人在整個群體里獲得尊嚴感,獲得一種價值感,人才會產生一種創造力量,才會優化、提升生產力。
生產力的根本說到底還是人的創造力、想象力。
面對想象的時候,我們從現有的技術和各種可能性里獲得一個新的、富有創新精神、富有科技性、富有知識支撐的可行性方案,關于公司微觀經濟,跟社會廣義聯系有很多可以兌現的東西,比如人的內部調動、優化,等等。
優秀的企業家,要下這個功夫,而不是簡單把人困在工位上加班,那只是簡單勞動的方式。
作為年輕人,大家要意識到,自己不是悄悄地、靜態地被動等待,你跟老板也是命運共同體。上一代的老板,他們有自己時代的局限,而新的一代,聚集了很多新的文化財富、社會知識,等等。你覺得目前自己的生命狀態不好,要摸魚,但也要有基本的轉變思想的能力。年輕人不要總是感性地說這不好那不好,而是要理性地好好想一想,什么叫“好”,因為“不好”是在“好”中比較出來的。你說加班不合理,但怎樣可以不加班,有什么樣的潛力可挖,有什么更好的處理方式,哪些地方可以貫徹科技知識,哪些地方可以改變,你要動腦筋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難題的方法。
如果年輕人有這樣的狀態,老板也會很高興,你也在改變老板,于是雙方都獲得了成長,生命的寬度也就此展開。這是一個好態度。愛思考好在哪里,怎么才能做到好,年輕人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思想與遠見。
年輕人最不好、最不能要的就是只抱怨但提不出建設性、成長性的方案。抱怨和批評只能讓彼此負重前行,無益于彼此。真正的破局還是要靠建設性建議,并且不是一個人的建設性建議,而是老板和年輕人一起來破局。有些企業就提倡不加班文化,但業績也很不錯。
人類的活動主要是生活,歐洲的觀念是,工作五天是為了周末兩天的生活,把生活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的生活,是符合人的生命本質的。農業社會里人整天沒日沒夜操勞,缺乏這種享受生活的觀念,全靠簡單勞動。有歷史以來,中國人都是在很艱苦的條件下謀生,人口壓力也大,覺得苦干是必需的,是美德,而缺少一定的風趣、智慧。
全世界的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活法是非常不一樣的。西班牙人覺得曬太陽是最高興的事情;國外很多商業場所五點關門,如果五點一分的時候來了一個大買賣,人家也不理你,因為他們覺得休息是第一位的;在俄羅斯的大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蘇聯時代國家給每家在郊區用木頭蓋了鄉間別墅,一到周末,城里不見人,大家統統跑去鄉下享受陽光。
一個群體聚集起來,不管是文化生產還是經濟生產,它是不同活法的人聚在一起,但如果把人限制在某一種活法中,那整個民族的細胞不會活躍起來,整個空間壓抑久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是一流的經濟、四流的生活。當時日本GDP排名世界第二,但日本人覺得自己過度勞累,整天加班,人不像人。現在我們年輕人的狀態跟那時候的日本人有點像,國家經濟在發展,但自己的生活處于四流階段,所以他們會感嘆“太難了”“上司太差了”“996來了”,這會是一段特別艱難的時期。這也是當代年輕人特別需要解壓的原因之一,他們崩潰、釋放,在崩潰和釋放的過程中成長、適應,這段路太陡峭了。
其實,年輕人的這種艱難是和國家同步的。年輕人恰好處在這樣的歷史階段——我國正在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向高收入國家沖刺。這就像是爬山,越接近頂端,難度越大。我在爬泰山的時候,到了南天門,接近山頂的那段路是最陡峭的。在國家競爭方面,為什么中國人的生活狀態現在這么緊張?曾經我們的國際關系是很和諧的,做衣服,做玩具,做各種流水線上的價格低廉且國外需要的初級產品,用億萬件這種產品換一架飛機?,F在我國出口產品規模排世界第一,以機電產品為主,開始與歐洲的終端產品競爭國際市場空間。比如,在造船方面,我們曾經造不了高壓液化氣船,這是日本的市場,現在我們已經訂單滿滿了,所以我們和日本的關系緊張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在沒有對他國造成威脅的領域就不會緊張,比如數碼相機,這一方面我們沒有過于發力,所以日本就一點兒都不緊張。再比如汽車產業,雖然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但是上海大眾汽車每生產一輛汽車就要交給德國一筆品牌使用費或技術轉讓費,我們沒有整輛車的知識產權。但在其他很多領域,我們正在進行彎道超車,和其他國家旗鼓相當,互相沒有優勢可言,競爭關系便緊張起來了。
國際競爭一緊張,其他國家可能會設法打壓,中國內部的形勢也會繃緊?,F在全民族正是用盡全力爬陡坡的時候,“內卷”“996”,這就是年輕人的處境——正好卡在這樣的國家發展節點上。
這一代年輕人處在生活、藝術多元化發展的時代,本來應該有正常的工作節奏,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去豐富自我,但是面臨著國家產業緊張的現實,不得不迎難而上,他們內心的焦慮、壓力是巨大的。在這種背景下,男青年、女青年也互相對彼此失望,因為對方不僅不能給自己提供紓解,反而會拉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孕育著特殊的群體。在這個階段之后,一個偉大時代就會來臨?,F在,很多問題堆積起來,迫使年輕人去解決,在解決時運用創新思維。社會的問題靠加班是解決不了的,一定要找出一些新的組織形式、生產方式、科技手段等,使生產力進入發展的新階段。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正處于怎樣的歷史處境中,由此來認識和理解自己做出的每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