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功夫在醫外
- 百億身家,我竟成了幫扶對象
- 隱世觀塵
- 2337字
- 2022-06-15 10:42:17
醫院東邊有一條老街,街上有幾家燒烤老店,生意火爆,店內滿員,店外的林蔭道上也擺了很多桌椅。
趙易虎要了五斤麻辣小龍蝦,錢樹林點了烤羊排,反正孫筱雅今天掙得多,敞開點菜她也不虧。
郭老師的口味清淡一些,點了一盤煮毛豆,一盤煮花生。
“半夏,你想吃啥?”孫筱雅心情好,而且也很感激姜半夏,想讓他多點些喜歡吃的好菜。
“這里的小炒做得不錯,尤其是紅燒肥腸、爆炒鴨腸和蔥燒豆腐,配著米飯吃超下飯。”
姜半夏當年在這家店里做過暑假工,剛才觀察了一下,雖然服務員和勤雜工換人了,燒烤師傅和后廚的大廚還是原來的那些人,都是老板的親戚。
“紅燒肥腸、爆炒鴨腸、蔥燒豆腐,再來五碗米飯。”孫筱雅全都寫上了,又要了扎啤和飲料。
姜半夏沒有讓孫筱雅把點菜單交給服務員,親自拿上點菜單,提上一包鮮荔枝往后廚里鉆。
“楊師傅,好久不見,你咋瘦下來了?”姜半夏進來,先跟楊大廚大招呼。
楊大廚盯著他打量半天,終于認出來了,“半夏?”
“你的記憶力真好,我還以為你早把我忘了呢!”
“嗨,咋可能忘了你,我這滑膜炎和肩周炎,當年可都是你給治好的,后來聽說你出車禍了,我跟老板商量著帶些禮物去看看你,結果去晚了,你已經出院回老家了,看來現在恢復得不錯嘛!”
“還好,恢復如常了,給你送點兒荔枝。”
姜半夏把那袋荔枝遞給楊大廚,同時又把點菜單遞上去了,“我和郭老師,還有幾個朋友來吃飯,你受累給整倆菜。”
楊大廚接過點菜單,問了一句:“你們幾個人?”
“算上我,五個人!”
“行,交給我了。”
“謝謝啦!”
姜半夏打完招呼就出來了。
孫筱雅笑瞇瞇地調侃道:“半夏,出來吃個飯,咋還拿荔枝賄賂大廚啊!”
“不是賄賂,是熟人,跟他打聲招呼,保證不虧。”姜半夏解釋道。
“熟人?你老鄉?”孫筱雅有些好奇。
姜半夏搖搖頭,然后把當年在這里打工的故事,又講了一遍。
孫筱雅聽得有些感慨,原來姜半夏讀書的時候,日子過得比她還要艱難,肯定吃不過少苦。
麻辣小龍蝦、烤羊排、煮毛豆、煮花生,還有紅燒肥腸、爆炒鴨腸、蔥燒豆腐陸續上桌了。
郭老師還要開車回家,滴酒不沾,但是沒少吃菜,尤其是姜半夏點的紅燒肥腸和蔥燒豆腐,沒停過筷子,真的太好吃了。
服務員又端來兩份菜,一盤蝦仁滑蛋,一盤燒菜心。
“咦?是不是上錯桌了?我們沒點這倆菜呀?”孫筱雅提醒服務員。
“楊師傅說是送給半夏和郭老師的。”服務員解釋了一句,放下菜就走了。
姜半夏說:“沒事兒,楊師傅是實在人,菜上桌了咱就吃。”
“這菜心燒得不錯,火候拿提得正好。”郭老師已經配著米飯吃上燒菜心了。
孫筱雅有點兒羨慕了,姜半夏的人緣太好了,多年前打工認識的同事,到現在還能續上交情。
現在的職場,大多都是人走茶涼,,幾年之后再偶遇,別說是送倆菜了,能打聲招呼就不錯了。
姜半夏的心情也不錯,曾幾何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經常跟三五好友下館子,一邊喝著小啤酒,一邊吹著牛,不用擔心下個月的房租,也不用擔心將來的日子,沉浸在眼下的小幸福里,這就是最安穩的好日子。
現在,基本上可以實現了。
他們一邊吃,一邊聊。
趙易虎喝點兒酒,有點兒上頭,忍不住又吐槽姜半夏,“我有點兒好奇,你當初在醫院上班的時候,一天能接診幾個病人?”
姜半夏知道他是啥意思,肯定是嫌棄他下午看診的時候,給每一位病人花費的時間太長了。
他反問一句:“你得過大病嗎?”
趙易虎以為姜半夏在罵他,有些不悅地說:“你看我像得過大病的人嗎?”
“我下午接診的那幾位病人,你治愈過類似的患者嗎?”姜半夏又問道。
“我還在跟診學習,哪有機會治那樣的病人。”趙易虎不服氣地道。
“等你治愈幾個這樣的病人,就會明白了。”姜半夏懶得跟他解釋。
反正以后也不打算跟趙易虎這樣的人打交道,而且以趙易虎的心態,哪怕有些本事,頂多也就治個尋常小疾,像今天下午他接診的這些疑難雜癥患者,趙易虎根本治不好。
郭老師是過來人,心里跟明鏡似的,微笑著勸姜半夏,“怎么說,你也算是他們三個的師兄了,別那么吝嗇嘛!”
姜半夏調侃道:“我怕話講得多了,影響大伙兒的食欲。”
孫筱雅趕緊表態,“不會,我現在就喜歡聽你讀一些經驗之談。”
“有郭老師在,本來也輪不到我來多嘴多舌地賣弄,但是筱雅想聽,那我就關公面前耍大刀,厚著臉皮說幾句。”
姜半夏先是謙虛了一下,然后開始講了。
中醫治尋常小疾,都是雕蟲小技,小技者,工匠也!
有一技傍身的中醫大夫,都會有擅長的領域,有的擅長治婦科病,有的擅長治療脾胃病,有的擅長治療虛損疾病,有的擅長治療腰腿疼痛等等。
這些只是戰術方面技巧,無論擅長什么,只要工夫過硬,都能端得好醫生這碗飯,不愁沒有患者上門。
但是,如果想治好那些西醫束手無策的全身系統性的疑難雜癥,那就需要戰略方面的考量,而且能否成功,戰術只占其三,戰略占其七。
這樣的病人,哪怕辯證準確,因為病程較久,比較復雜,所以收效比較慢,很多病人根本堅持不到顯效,便會認定這個醫生不行,又改換醫生從頭開始。
于是,這些病人便陷入了一種循環,頻繁的換醫生,卻一直治不好病,慢慢地就會失去信心和耐心,變得越來越焦躁,越來越消極。
這種情況,哪怕是優秀的中醫大夫,想要拯救病人,首先也得想辦法贏得病人的信任,而信任是最難建立的關系,尤其是在醫患之間。
這個時候就要治病先治心,姜半夏不惜占用大量時間,跟這些病人聊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閑話,其實背后都有深遠的謀慮與考量。
這其實是最難的,首先要洞悉人性,其次要擅長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握人性。
這方面的能力,真的要靠天賦了,書本上不會寫,也寫不出來,很多時候只能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簡單一句話,如果姜半夏想要拯救今天下午看診的病人,避免讓他們陷入頻繁換醫生卻一直治不好病的怪圈,那首先要跟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或者讓他們成為忠實的信徒。
如果無法跟這樣的患者建立這樣的關系,百分之九十九的幾率病人喝完藥之后不會再來復診,而是換個醫院繼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