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可不是普通的行伍把式。”陳慶之還在為最后那一槍贊賞不已,“你這最后一招回馬槍,儼然名門之后啊。”
“此刻我也不瞞著大家了,在下楊福清,祖父乃抗金名將岳飛麾下的一位統領,剛才使得是岳家槍法,最后一招確實是臥馬回槍。”
“岳家槍法?岳家槍法的傳人不應該姓岳嗎?”陳峰奇怪的問道,他以前看過什么楊家將、岳家將之類的影視劇,那什么槍法傳人都應該是他們后代才對。《射雕英雄傳》里的楊鐵心也是岳飛手下名將楊再興的曾孫,說起來嗎《射雕》的歷史背景好像就是現在呢,那個被金庸黑出翔的宋將呂文德此時應該在兢兢業業的組織軍隊抵抗金軍呢。
“我這岳家槍法,乃是當年岳將軍將槍法簡化傳給軍中的,人人習得。岳家槍法出手簡單,講究快速殺敵,要點也很簡單,所謂‘直取中宮兩邊蕩,左撥右引身先躬,反手斜上直指腰‘’,一改以前槍法之華麗。”
其實就是面對敵人時,直取中線是最短最快的,和詠春的日字沖拳是一個道理。
“你不認識一個叫楊鐵心的人吧?”陳峰突然問道。
“不認識,這是何人?”
“哦,不認識就算了。”陳峰只是突然惡趣味一番,心想萬一我辛辛苦苦搞軍隊,結果穿越的是武俠世界呢!
“不過你這槍法很厲害,”陳峰繼續說道,“我恰好在考慮一門近戰的技法。”
“厲害有何用,比不得少爺的火器!”
陳峰瞟了一眼陳慶之,知道他已經將事情告知了福貴,看來陳慶之應該是早就看出這個福貴不是普通人了。
“我的火器,乃是遠距離射殺的利器。但若是敵人沖到跟前,那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獵槍畢竟是獵槍,沒有像軍用步槍那樣裝刺刀。
“有這樣的利器,什么敵人還能靠近?”福貴心想這少爺莫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想得太簡單了,我這火器,如果是單兵作戰,想要擊中敵人,那得在兩百六十步以內,如果是集團作戰,那可以不用管準不準,一片打過去,那五百步六百步也不是問題。但不管是兩百六十步還是五六百步,如果碰上蒙古騎兵沖鋒,沖到跟前也就瞬息之間,除非我們有數倍于對方的兵力,在他沖到跟前之前就全部消滅一個不留。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蒙古人打仗,往往都是幾萬人一起出征。所以到時候肯定要短兵相接的,你這槍法就很好用,刺人刺馬都可以。”
福貴聽完一愣,心想少爺野心這么大的嗎?連金國人都還沒打敗,就想著打蒙古人,還是說他根本沒把金國人放在心上?
陳峰看著福貴,說:“怎么樣,有沒有興趣干一番大事業?”
其實從福貴向他展示槍法的那一刻,他就已經確定,福貴肯定是會加入了。
“在下楊福清,原為開禧北伐東路軍先鋒田俊邁麾下副指揮使,因田將軍遭小人陷害,未亡于金人之手,卻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心灰意冷,掛印而走。蹉跎十幾年,本以為會就此了卻殘生,沒想到遇到少爺您。若是少爺不嫌我老,原為少爺驅策。”楊福清單膝跪下。
陳峰扶起楊福清,問道:“田俊邁是何人?”
他知道副指揮使在軍中地位應該不低了,這楊福清應該是個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將領。
“少主,這田俊邁田將軍乃是一代名將,說起來是我大宋一件恥辱的故事。”陳慶之見楊福清終于向陳峰效忠,頗為開心,接口解釋道,“開禧北伐,東、中、西三路大軍,在兩淮、京湖、四川同時向金國發起進攻。東路軍的主帥乃是郭倪,此人常自比諸葛孔明,往往手持折扇,上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莫非是帶汁諸葛亮?”陳峰聽他這么一說,倒是想起來南宋有這么一號人物。
“沒錯,正是帶汁諸葛亮,原來少主是知道的。”楊福清點頭說道,說起來的時候還帶著憤恨不平的神色。
原來當年北伐時,郭倪被任命為東路軍副帥,由于主帥是個不懂軍事文官,他便成了事實上的主帥,所以這正是他建立不世功名、比肩孔明的大好機會。東路軍總共八萬人馬,郭倪撥出兩萬人馬由猛將田俊邁率領為先鋒部隊。田俊邁不愧是當世猛將,他一路勢如破竹,連克虹縣、靈璧等地,只用了七天時間,兵鋒便直指重鎮宿州。
但是任用田俊邁,是這位當世諸葛在北伐中唯一的亮點,他壞就壞在,又起用了他的弟弟郭倬率領五萬人馬去會和田俊邁圍攻宿州。
田俊邁兵臨宿州城下,打得宿州守軍龜縮在城內。受到田俊邁的影響,活躍在邊境的民間抗金力量忠義軍紛紛前來襄助,與宋軍一同攻城。
忠義軍乃大宋南渡之后留在北方的漢人之后,他們戰斗熱情高漲,奮不顧身往城墻上爬,與金軍展開肉搏,打得金軍節節敗退,眼看忠義軍大片大片爬上城頭,城門將破,這時,郭倬領著大軍到了。
這位郭倬一看,大事不妙,功勞都要被農民軍搶去了。果斷下令,放箭——瞄準那些農民軍!
于是,宋軍最有希望打破宿州城門的一次機會,就這樣被郭倬親手毀掉了。他可能看到農民軍都能爬上去,自己還不能爬上去?于是打退了農民軍之后,郭倬指揮宋軍攻城。這時候才發現,這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打。
既然城打不破,那就安營扎寨,做長期圍城的準備。
然后,他選擇了在低洼地帶扎營。郭倬作為一個南方人,竟然不熟悉這個季節的南方氣候。不久暴雨傾盆,大水將宋軍營寨摧毀。雪上加霜的是,宋軍糧道又被劫了。
又餓又累的宋軍,只能大敗而逃。接近八萬的軍隊,在郭倬帶領下回撤,結果反被金國援軍圍困在薊縣。毫無斗志的郭倬向金軍乞和,金軍主帥開出條件:我不要別物,但要田俊邁!
貪生怕死的郭倬竟然答應了這樣無恥的條件,將田俊邁綁了送到金營,于是金軍讓開一條路,郭倬率軍離開。但金軍并沒有信守承諾,而是半道而截,截住了一半宋軍,只讓另一半逃走。
聞得大敗,一半宋軍被殲滅。郭倪痛哭流涕,于是大家便稱其為“帶汁諸葛亮”。
講完這個故事,三人都唏噓不已。所謂千軍易得,良將難求,大宋卻一次又一次的謀害自己的良將。
“你們當時沒有反抗?”
“郭倬暴起發難,誰又能想得到呢?”楊福清嘆道,“田將軍最后囑咐我們,切不可因為他而分裂宋軍力量,能多活一些人便多活一些人。”
“真乃忠義之士。”陳慶之對他的故事已經很熟了,此時聽來,依然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