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小鎮設計開發理論與實踐
- 夏南凱 王駿編著
- 2522字
- 2022-05-26 14:21:21
1.2 特色小鎮,贏在“特色”
“特色小鎮”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小鎮概念。一般提到的“小鎮”,更多的是一種行政區域上的概念,這種小鎮可以有產業,也可以沒有產業;可以有很深的文化底蘊,也可以僅是一個小規模的普通人群聚居地。但“特色小鎮”卻是一個集合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于一體的一個新型聚落單位,是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互相融合的一個特定區域。
真正的特色小鎮具有區域性產業特色,只有挖掘產業的內容及活力,制定產業的扶持及優惠政策,用產業的活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供需關系,才是特色小鎮的發展動力和可持續的基礎。
1.2.1 產業特色如何遴選?
加快中國特色小鎮建設,首先要立足自身資源和環境稟賦,把握區域分工和社會分工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和把握小城鎮發展的特色并且要突出特色。
產業優勢方面,依托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環境優勢,小城鎮選擇適宜的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有的小城鎮毗鄰城市,加快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勞動密集型的特色工業。有的小城鎮農業資源豐富,加快建設糧食主產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形成有特色有優勢的“一鄉(鎮)一業”和“一村一品”。有的小城鎮環境優美,主要發展特色種養業、休閑旅游農業。
遴選產業特色,第一,要客觀認知自身產業發展條件即產業基礎。無中生有的產業導入鮮有實例,絕大多數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都源于其產業基礎。對于產業基礎條件的客觀理性認知,是確定產業特色的第一步。例如要明確產業基礎中,哪些是動力因素,哪些是淘汰產能;產業鏈延展過程中,缺少哪些產業環節等。即便是引入新的產業門類,也要判斷其與原有產業基礎的適配性和關聯性。第二,要結合市場發展趨勢,判定產業特色的前瞻性。很多地區的產業基礎好,但是并不一定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優勢不與趨勢結合,最終也會被淘汰掉。因此,外部條件的影響中,產業趨勢尤為重要。第三,不僅要作為動力產業驅動經濟發展,還要有豐富的關聯性,能夠與眾多其他產業要素相關聯,形成群聚效應和帶動效應。以這三點作為產業特色遴選的依據,把握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做到客觀、有遠見且務實。
1.2.2 資源與文化特色如何提煉?
資源與文化也是特色小鎮體現特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旅游特色小鎮,資源稟賦的獨特性和文化底蘊直接決定了特色小鎮的“基因”。然而,對于大多數特色小鎮而言,資源環境趨同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一個區域內涌現出多個特色小鎮,已經成為一個共通的問題。因此,資源與文化的特色,必須經過有效提煉,才能真正服務于特色小鎮的發展。
相對于城市發展,特色小鎮本身的環境風貌,就是一種特色體現。當前,資源環境對經濟快速發展的約束形勢越來越緊迫,小城鎮獨特的資源環境,正在轉變為發展的競爭優勢。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適宜開發的土地、淡水等后備資源充裕,農村具備剩余勞動力,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供給充足、價格低廉……這些特征與城市化“擁擠、忙碌、污染”等問題形成鮮明對比,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逐漸形成人群“不徹底逃離城市”的消費返流。
然而,生態資源特色并不能直接作為特色小鎮的特色,有關部門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環境改造和生態修復,實現生態優化與景觀再造。具體形式包括:村鎮街區建筑風貌改造、村鎮房前屋后院落景觀改造、鄉村道路生態硬化與景觀道建設、景觀農業種植區風貌改造、生態水系景觀修復、村鎮垃圾清理與環境維護等。
與工業化、城市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色小鎮能夠很好地傳承和弘揚我國積淀千年的歷史民俗文化,一些鄉村集中了中國古風民俗、歷史遺跡和生活方式,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內涵支撐。從文化角度尋求突破,是凸顯特色小鎮個性化發展的根本因素。
然而,文化本身的獨特性也不能直接作為特色小鎮的文化特色,需要通過一些文化創新與演繹,將原有的文化升級。具體形式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鄉村農俗文化節慶活動、歷史文化遺跡保護、村落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宣揚等。
1.2.3 體驗特色如何打造?
特色小鎮不僅服務于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更重要的是服務于人本身,讓本地人、外地人都能夠通過特色小鎮獲益,實現“主客共享”的局面。因此,特色小鎮的體驗特色的打造尤為重要。
體驗特色一般來源于體驗內容的設置,也就是特色小鎮中可供消費的項目設置,往往都是旅游或者類旅游項目。特色小鎮的體驗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業態消費體驗、玩樂體驗、旅居夜游體驗。其中,業態消費體驗還包括特產購物、餐飲消費等。通俗地說,就是在“吃、住、行、游、購、玩”六大類型消費中,凸顯體驗特色。而在這些消費形態中,體驗特色的打造方式各有不同。
餐飲體驗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美食攻略。以本地特產為食材,采用本地特色烹飪技法制作,打造專屬的特色美食、宴會品牌。
旅居住宿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美宿攻略。以小鎮民宿、裝配式建筑為形態,發展不同于一般星級酒店的特色居住系統,將小鎮生活方式導入到居住業態中,成為除居住以外的體驗附加值,享受不同于“過客”的美宿體驗。
交通體驗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暢行攻略。以旅游風景道、營地和驛站的建設為基礎,打造邊走邊看、自在慢行的旅游節奏體驗。催生自駕車攻略、露營攻略等體驗服務。
游覽體驗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美拍攻略。好的風景也需要有發現美的眼睛。以美拍作為特色體驗的方式,重新發現景觀的獨特性,打造一批諸如“小鎮十景”類的特色景觀節點。
購物體驗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紀念品攻略。將本地的特產包裝成創意化、精致的旅游特色商品,讓游客將旅行帶回家。為本地農副產品拓展了渠道,拉動了地方經濟消費,同時也為重游率和滿意度的提升貢獻力量。
娛樂體驗方面,打造特色的小鎮玩樂攻略、夜游攻略。結合小鎮的發展實際,遴選可使人互動參與的體驗項目進行包裝和提升,重點以家庭親子、寓教于樂、中老年康養、青年婚戀等細分市場為主,打造特色的游樂項目。其中,以夜游體驗為重點,挖掘小鎮中可夜游的空間和項目,引導游客住下來,延長停留時間,實現消費增長。
綜上所述,通過體驗特色的打造,不僅能夠為特色小鎮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時還能夠以市場的眼光調整小鎮業態結構,聯動其他產業門類,有效利用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加的配套設施,助力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