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潤日記:北大國發院印記
- 陳春花
- 1057字
- 2022-05-19 13:03:36
致福軒會議室
穿過中所宮門三間,會看到朗潤園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致福軒會議室。

這里曾是軍機大臣們商議國事之處,也是推動變革議事之地。不過于我而言,這里有一點點特殊,因為它連接了一段“善”的緣分。不知道這是不是致福軒最短的正式會議:姚老師介紹國發院不到20分鐘,陳發樹董事長便決定捐贈,支持學者們研究中國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在過去10多年與發樹先生的合作中,我總是感動于他的公益之心,感慨于他的高效決策,感恩于他對教育的鐘愛。當我來國發院工作之后,便邀請發樹先生來朗潤園看看,于是也就有了致福軒的這次短暫而意義深遠的交流會。隨后,他的善舉也開啟了與北大的一段佳話,我唯有用文字來記錄。
丙申年春深,北京大學一百一十八周年慶日,陳發樹先生攜四子,以善愛之舉,與國發院百余俊杰,齊聚于朗潤園,筑民族復興之夢,茲待于未來,為有壯志,是為記。
春深庭闊,未名湖畔,細雨潤田;大樹參天,浩然朗朗;百年樹人,英杰輩出;光陰變幻,風云激蕩,從未旁顧;時代更迭,風骨恒久,從未蹉跎;萬千挑戰,勉盡其責,從未退卻;民智之開,自強之行,知行合一;兼容并包,追求真理。勇往直前,以達其志,犧牲并有,煎熬淳化,以文化人,惟成北大。
抱定宗旨,育成人格;理性良知,佳話萌發,砥礪德行,師高學厚,一百余年,因其包容,鑄就傳奇。今日善舉,亦此發端;廣納英才,羅網眾學,根植中國,再現傳奇。
大學之力,惟其常新;五四之動,新之發端;前輩承之,后人繼之,如泣如歌,砥礪前行,堅忍執著,標新立異,虛心求證,究竟涅槃;與師同境,與真同行。
大學之魂,惟其擔當;北大之義,犧牲之義,何其浩然;一八九八,民族危亡,新學之路,民運相系,振臂高呼,大義在肩,使命必達。學之興旺,國之昌盛,民之動力。
獨然屹立,惟此精神;自由坦蕩,惟此思想。歷千萬祀,天壤同久;亦無盲從,亦無輕棄,亦無屈服,亦無張揚。默默無語,蘊含決心,內嵌執著,以示勇毅;為大學者,為良師友,長歌繞空,以忘其苦。誠惶誠恐,殫精竭慮,彼此呵護,教學相長,皆為成就,脫離桎梏。
朗潤春秋,達夢之地;學子熾熱,指點江山;自強不息,祈愿永光。社會賢達,以善而成;此生有此,皆已豐盛。青春如初,百卉萌動;德義再發,皆得了悟;今日之功,非為已往,非為現在,專為未來。感念同仁,鴻鵠之志,畢生盡力,博學敦行,遂安自心。
斯文小記,散韻不齊,駢律不工。只期略志時情、時感。備以存念之際,一并叩謝發樹先生傾力而為,北大及國發院首肯相諾,諸位師友謙遜同行。相信今日會達成:深厚久遠之影響,穿越時空之光芒,刻骨銘心之境界,發于內心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