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藝術博物館
- 董捷主編
- 2020字
- 2022-05-20 15:00:19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主編推薦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又名大不列顛博物館。該館成立于1753年,早期收藏基于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遺贈的71000多件藏品。通過不斷地接受捐贈和購買,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數量持續增加,如今,大英博物館擁有800多萬件藏品,時間跨度之長(從現在追溯到史前),收藏范圍之廣(非洲、北美洲、亞洲、歐洲等地區),令其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現有十個展館,分別是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尤以埃及館、希臘和羅馬館、東方館的藏品最引人注目,那些珍貴文物代表著人類古老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館內共有一百多個展廳,大多按照地區及時間序列分布,如希臘展廳、美索不達米亞展廳;或按主題展廳設置,如啟蒙運動展廳、收藏世界展廳、沃德斯頓(Waddesdon)遺贈展廳等。

埃爾金雕刻展廳,雅典衛城最杰出的建筑雕塑大半都收藏于此
文藝復興時期,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收藏陳列方式非常流行,這種被稱為“好奇柜”的收藏彰顯了收藏者的身份地位、品位和學識。在漫長的歲月里,漢斯·斯隆爵士(既是學者、博物學家,又是收藏家)的“好奇柜”收藏了數量龐大的自然科學標本、書籍、版畫、手稿、印刷品,等等。為了使這些珍寶得到保護,在即將離世之際,他立下遺囑,將其畢生的藏品捐給國家,并向公眾開放展示,作為回報,他的繼承人可獲得2萬英鎊。國家接受了他的遺贈,并在1753年通過了“國會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準建立大英博物館。1759年1月15日在蒙塔古宅邸(Montagu House)建立起來的大英博物館,遵循漢斯·斯隆爵士的遺囑,規定:“現有的與以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將被永久保存并供后世之用,且保證所有學者和懷有好奇心的人都能自由出入。”(《大英博物館法》)因此,大英博物館不歸屬于國王和教會,而是免費向公眾開放。

1754年出版物插圖中的蒙塔古宅邸
19世紀上半葉,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英國國力日漸強盛,帶動了英國博物館的發展,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陸續涌入英國。1802年,英國軍隊在埃及打敗法國軍隊,將法國在埃及收藏的文物運回英國,保存于大英博物館;1816年,埃爾金勛爵(Lord Elgin)將他擔任奧斯曼帝國大使期間帶回英國的雅典衛城雕塑低價賣給了大英博物館;1845年至1851年間,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Austen Henry Layard)將發掘出來的黑色方尖碑、浮雕等文物運到大英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古物部、希臘和羅馬部以及古近東部也在此時建立。同時,大量精英人物的捐贈、議會提供資金的收購,使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
1753年至1759年間,英王喬治二世將自國王亨利七世(Henry Ⅶ)以來的皇室藏書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共1.2萬冊。1823年,喬治四世(George Ⅳ)又將喬治三世(George Ⅲ)創建的國王圖書館(the King’s Library)中的藏書捐贈出來,使博物館的藏書達到8.4萬冊,這直接影響了博物館的擴張和改建。蒙塔古宅邸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羅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1780—1867)設計的一座方形合院式大樓。1857年,大樓落成。隨著藏書的不斷增加,越來越龐大的讀者數量令已有的閱覽室無法滿足需求,在當時的圖書管理員安東尼·帕尼茲(Anthony Panizzi)的努力下,新閱覽室計劃得以通過并實施。同年,圓形閱覽室(Round Reading Room)建成,為博物館的圖書收藏和公眾對圖書資源的利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方形大樓和圓形閱覽室組成了大英博物館的主體建筑。

19世紀80年代,由于空間的限制,博物館將自然歷史類藏品與考古文物分離,轉移到南肯辛頓區(South Kensington)新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中。

自然歷史博物館
1973年,博物館再次改變建制,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獨立出來,專門收藏書籍、手稿等圖書資料,不過,新機構還一直留在館內辦公,直到1997年才遷往位于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址。原大英圖書館的位置新建了伊麗莎白二世大中庭(Queen Elizabeth ⅡGreat Court),由英國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科林·圣約翰·威爾遜(Colin St John Wilson)設計,這一區域成為博物館的中央連接點,內有商店和咖啡店,是歐洲最大的天頂廣場。1994年,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設計事務所(Foster&Partners)重新設計的大中庭頂部是一個用玻璃和鋼鐵制成的鋼鐵穹頂,它將博物館的各個空間聯系起來,使整座博物館成為一個共通的空間。穹頂富有現代感的網狀設計與古羅馬、古希臘的門柱相映成趣。

大英圖書館
大英博物館每年接待的游客超過600萬人,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收藏藏品,使游客得到更好的參觀體驗,21世紀初,大英博物館又進行了擴建,改善了公共空間與設施。四個新的常設展廳,中國瓷器展廳,鐘表展廳,1050—1540年的歐洲展廳,“內巴蒙墓室:古埃及人的生與死”常設展廳,相繼落成開放;世界文物保護與展覽中心項目于2014年投入使用;伊斯蘭展廳和日本展廳也于2018年至2019年間陸續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