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艱難的讀書歲月

  • 范仲淹十講
  • 符海朝
  • 2660字
  • 2022-05-10 11:51:25

范仲淹中進士前的求學時期,曾經經歷過一段相當艱苦的歲月,但是,范仲淹“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終于得以考中進士,這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由于范仲淹幼年喪父,所以其青少年時期的生平活動,史籍中幾乎是空白。但是,通過范仲淹的詩文和其他間接記載,仍然可以勾勒出范仲淹進士及第前的關于其學習和生活的一些情況。

第一節 書臺夜雨 斷齏畫粥

一、書臺夜雨

據方健先生考證,大約在北宋至道、咸平年間(995—1003年),范仲淹的繼父朱文翰為官安鄉縣,范仲淹在安鄉縣就讀。安鄉縣在洞庭湖畔,所以,范仲淹對洞庭湖的風光銘刻在心,否則不會在沒有到過洞庭湖的背景下,單憑他人的繪畫,就寫出完全符合洞庭湖風光的《岳陽樓記》。北宋以后,由于范仲淹久負盛名,在明清時期付梓的不同版本的《安鄉縣志》中,都留下了范仲淹讀書臺的記載,“書臺夜雨”也成為安鄉八景之一。

范仲淹的詩文中,也有一些關于洞庭湖的描述:

隴頭瑟瑟咽流泉,洞庭蕭蕭落寒木。

仕宦自飄然,君恩豈欲偏。才歸劍門道,忽上洞庭船。墜絮傷春目,春濤廢夜眠。岳陽樓上月,清賞浩無邊。

優游滕太守,郡枕洞庭邊。幾處云藏寺,千家月在船。疏鴻秋浦外,長笛晚樓前。旋撥醅頭酒,新炮縮頂鳊。

二、斷齏畫粥

朱文翰做長山縣令期間,范仲淹常去附近長白山[1]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后劃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腌菜,調半盂醋汁,吃完后繼續讀書,連續過了三年這樣的時光。后世便有了“斷齏畫粥”的美譽,斷的意思是切斷,齏指的是醬菜或腌菜之類。

這個故事可以鼓勵后學讀書,但是經不起細細推敲。朱文翰做縣令,對范仲淹母子也不錯,諒不至于讓他過如此艱苦的生活。

范仲淹在長白山醴泉寺讀書期間,還留下了一則故事。一天晚上范仲淹讀書到深夜,忽見一只白鼠鉆入一墻洞中,吱吱直叫。范仲淹感到好奇,挪開洞口一塊石頭,一看究竟。小白鼠倏然而去。范仲淹發現洞中有一個小壇子,搬出來后揭開蓋子一看,里面裝的是滿滿一壇碎銀子。范仲淹猜想可能是誰暫時匿于此處,于是把壇子放歸原處,又把石頭挪回去,繼續讀書。

范仲淹功成名就之后,醴泉寺的僧人們欲修復年久失修的廟宇,苦于缺少錢財,便給范仲淹寫信求援。范仲淹只是捎來書信一封,未見有錢財相送,僧人們感到大失所望。讀了書信之后,按照范仲淹書信上的指示,果然找到了那壇銀子。

關于范仲淹青年時期對待財富的觀念,還有一則故事。范仲淹當時與一煉金術士交往較深,該術士去世之前,派人叫來范仲淹,說道:“我能把水銀煉成白銀,我兒尚幼,無法將此術傳授給他,現在我要傳給你。”然后把已經包好的方子和煉好的一斤白銀一并給了范仲淹,范仲淹來不及謝絕,術士已經停止了呼吸。十幾年后,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找到他,把方子和白銀都給了他,包裝的樣子還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

這兩則故事不管真實性如何,確實是范仲淹一生清廉美德的反映。

范仲淹少年時期,曾經和朱氏兄弟一起去拜訪長山縣的名士崔遵。崔遵觀察了一下幾個人的言談舉止后,讓其他幾個人先走,獨獨留下了朱說(范仲淹),引入中堂繼續閑聊。崔遵當著夫人的面說道:“朱學究雖然年少,他日不僅僅會是顯宦,而且會揚名于天下。”從此之后,他待朱說(范仲淹)如骨肉,對其悉心指導。

崔遵估計是從幾個人的言談舉止中,發覺朱說(范仲淹)獨到的氣質和遠大的志向,故對其寄予厚望。

第二節 布素寒姿

應天書院最早開辦于后晉時期(936—946年),由虞城(今河南省虞城縣)人楊愨興辦。動蕩的艱苦歲月,書院辦學規模自然不大。后來,畢業于此的戚同文[2]接管學校后,逐漸取得了官府在資金方面的資助,實力增強,特別是師資方面有所加強,逐漸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北宋初年在此學習后進士及第的達到五六十人,其中王礪等七人更成為朝廷大臣。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戚同文去世后,學校一度停辦。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富民曹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在國家大興文治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決定捐巨資重續書院香火,于是擴建校舍達百余間,擁有圖書幾千卷,書院的辦學規模和水準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應天府的長官將曹誠的義舉上報朝廷后,真宗賜名應天府書院,任命戚同文的孫子戚舜舉主持書院的事務,學校從此變為官辦學校。

因為戚同文人稱睢陽先生,應天府后又改稱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所以應天書院又名睢陽書院、南京書院。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二十二歲的范仲淹開始了應天書院五年左右的學習時光。這是范仲淹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畢竟,宋代四大書院,應天書院居首[3]。

范仲淹在青年時期,首先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人生信念:“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意,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其次鑄就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種人格在中國古代,只有極少數儒家弟子才能做到。在書院讀書期間的一些詩,充分反映了他的志向和堅強的人格。

為了實現人生的目標,他能夠忍受任何艱難困苦,夜晚讀書困了的時候,就用冷水洗洗臉,繼續讀書寫作。同宿舍的同學見他一年四季都吃得很粗糙,有時候送他好吃的飯食,但是他堅決拒絕,害怕吃了之后,抵擋不住誘惑,削弱過艱苦生活的能力。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到應天府朝拜放有太祖趙匡胤畫像和牌位的圣祖殿。應天書院的學生也都跟著眾多的百姓去看熱鬧,渴望能夠一睹龍顏。只有范仲淹沒有去看熱鬧,而是一如往常地在學校讀書。同學們看完熱鬧回來,不管是否看到真宗本人,都在繪聲繪色地講述真宗如何無愧于真龍天子的角色。有的則接下來講述路上碰見的美女的顏值,有的干脆哼起了晏殊的一句艷詞:“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相好的同學于是問范仲淹為何不去,范仲淹回答道:“官家[4]總會見到的,將來見也不晚。”

來年就要參加進士科的考試了。范仲淹相信五年的寒窗苦讀,一定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讓母親和養父高興,讓九泉之下的生父高興,讓所有關心他的親朋好友高興。當然,他的人生旅途也將開始一個大的轉折。

注釋

[1]位于今山東省鄒平市和章丘市交界處。

[2]《宋史·范仲淹傳》等古籍中記載范仲淹曾經師從戚同文,其實,戚同文早在范仲淹出生之前就已經去世。歷史學家鄧廣銘先生早在20世紀40年代發表的《論范仲淹的師承》一文中即對此問題做過詳細考證。該文原載《大公報·文史》第16期,1947年2月5日。后收入《鄧廣銘全集》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近年,苗潤博博士又對此問題進行補充論證,見《范仲淹師承問題補證》一文,《宋史研究論叢》第十八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3]另外三個是湖南衡陽石鼓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

[4]宋代一般稱皇帝為官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舟曲县| 台湾省| 苗栗市| 新巴尔虎右旗| 泾阳县| 棋牌| 嘉定区| 潍坊市| 石首市| 涡阳县| 娄底市| 措勤县| 佛冈县| 吉水县| 河北省| 永宁县| 昂仁县| 瓮安县| 麻城市| 凤阳县| 石林| 东山县| 高碑店市| 太保市| 孟州市| 华池县| 尉氏县| 德令哈市| 德清县| 田林县| 土默特右旗| 乐至县| 右玉县| 神农架林区| 晋城| 合川市| 高要市| 磴口县| 东平县|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