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說巫史傳統(1999)

贊而不達于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于德,則其為之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孔子(《馬王堆帛書·要》)

二十年前(1978年)我議論寫思想史可以有兩種方式(歷史的或哲學的,“我注六經”式或“六經注我”式),曾引起某些批判。抱愧的是,我今天仍然只能是“六經注我”式的寫法:制造概念[1],提供視角,以省察對象。因之所說多為假說式的斷定;史料的編排,邏輯的論證,均頗疏闊。但如果能揭示某種關鍵,使人獲得某種啟發,便將是這種話語的理想效果。

我以前曾提出“實用理性”“樂感文化”“情感本體”“儒道互補”“儒法互用”“一個世界”等概念來話說中國文化思想,今天則擬用“巫史傳統”一詞統攝之,因為上述我以之來描述中國文化特征的概念,其根源在此處。我寫了三本中國思想史論,從孔子講到毛澤東,這篇則主要講孔子以前。孔子是傳統的轉化性的創造者。在孔子之前,有一個悠久的巫史傳統。

我以為,中國文明有兩大征候特別重要,一是以血緣宗法家族為紐帶的氏族體制(Tribe System),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傳統(Shamanism rationalized)。兩者緊密相連,結成一體;并長久以各種形態延續至今。但文本限于思想史,只談后者。


[1] 參閱Gilles Deleuzw & Felix Guattari,What is Philosophy,Columbia UP,19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淮滨县| 南木林县| 汾西县| 台山市| 湘潭市| 商丘市| 聊城市| 沛县| 漳浦县| 黑山县| 太原市| 全州县| 永康市| 科尔| 古浪县| 项城市| 麻阳| 浠水县| 桦南县| 渭源县| 安陆市| 安宁市| 三门县| 邯郸县| 横峰县| 乡城县| 合水县| 富锦市| 东源县| 海安县| 遂溪县| 中山市| 浪卡子县| 刚察县| 礼泉县| 兴海县| 工布江达县| 南丰县| 十堰市|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