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兩個基本的分析方法,我和杜老師都不是很滿意,覺得這些方法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后諸葛亮。在決策的當下幫助非常有限,但是事后用來吹牛,拔高自己的水平很有用。
我還給杜老師模擬演示了一把:看到了v字線,我就火速沖了進去,不到一刻,股價就連續拉漲,賺了不少呢。實際上買的時候,我壓根心里都沒有底,等到股價大漲的時候,我自己都嚇到了,不過難得蒙上了一次,不裝一會怎么對得起自己的運氣呢。這時候大可以狂吹特吹這形態分析如何有用,畫線分析幫助我奪得頭籌什么的;但是這些東西其實并沒有真正的改善我們的勝率,只是在聊天時能夠聊勝于無。
我們兩個打算從基礎著手,比如K線這個東西。因為畫線和形態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形成的時間太靠后了。比如畫線,畫一個撐壓線還好,要是要畫一個趨勢線,怎么都需要階段兩個低點或者高點,等線畫出來,黃花菜都涼了;形態分析就更甚了,往往都是股價已經走出了上漲或下跌形態了,我們才能認知到對應的圖形。這對于我們求勝心切的人來說,效率太低了。
目前我們還在是學習積累階段,自然是多練多試才能快速提升。選擇的方法也自然要求新求變。
而所有技術分析的方法里面,最快的最直接的無疑就是K線分析了,按照時間周期形成了K線就能反應出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來。
首先是K線的繪制:首先我們找到該日或某一周期的最高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后再找出當日或某一周期的開市和收市價,把這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假如當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高(即低開高收),我們便以紅色來表示,或是在柱體上留白,這種柱體就稱之為“陽線”。如果當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低(即高開低收),我們則以綠色表示,又或是在柱上涂黑色,這柱體就是“陰線”了。
因為文化底色不同,像杜老師在的這個文化圈,喜歡紅色,認為紅色代表吉祥喜慶;而另外一個文化圈里面,喜歡綠色,認為綠色代表生機。因此表現在K線上,兩個文化圈的K線漲跌選用的顏色也就有了差異。
一根根長短不一,上下影線不等,紅紅綠綠的線段就是我們要分析的K線了。
按照K線柱體的長短,又可以分成大陽線/大陰線、中陽線/中陰線、小陽線/小陰線、小陽星/小陰星;疊加上不同長短的影線,K線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總之K線的基本形態可以達到24種之多,而且這里面的分類還有很大的自主裁量空間,比如大中小的尺度劃分不同,會讓兩個投資者各自認可的K線形態名稱有差異。
我和杜老師覺得用文字來表述這些K線形態太麻煩了,什么時候這里可以貼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