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心態是成功的關鍵(1)

人生在世、哪一個不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如愿。其實,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這很小的差異就是心態,很大的差異就是不同的心態產生的結果。雖然影響成功的因素顧多,但決定因素仍是心態。只要調理好心態,就能促進其他因素的好轉。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積極的心態能喚醒人的潛力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定什么事情是自己不可能做到的。首先你要認為自己能,要去嘗試,再嘗試,最后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

一般而言,人生中的許多事情我們是能夠做到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但如果我們堅持前進,就能做到。

湯姆·普西剛生下來的時候只有半只左腳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里,湯姆也同樣可以走完10里。

后來,他學踢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只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并且得到了沖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備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促請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后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圣徒球隊,并且請求教練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孩這么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下了他。

兩個星期之后,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遠并且為本隊掙得了分。這使他獲得了專為圣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掙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了6,6萬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只剩下了幾秒鐘。這時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那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的畢特·瑞奇踢出來的。

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六萬六千名球迷屏住氣觀看,球在球門橫欄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湯姆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因為這是只有半只腳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嘆道,但是鄧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創造出這么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這個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定什么事情是自己不可能做到的。首先你要認為自己能,要去嘗試,再嘗試,最后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

我年輕的時候,抱著要做一名作家的雄心。我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自己必須精于遣詞造句,文字將是我的工具。但是由于我小的時候家里很窮,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我,說我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于是年輕的我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我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里面,而我的想法是要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但是我做了一件奇特的事,我找到“不可能”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后丟掉。于是我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我把自己的整個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并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這3個字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智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3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開,而用光明燦爛的“可能”來代替它。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是有經驗的失敗者就是無經驗的勝利者。其實,我們在有經驗的失敗者與無經驗的勝利者之間作抉擇。我們可以成為勝利者,獲勝的經驗愈多,就愈具備勝利者的特征。這不但適用于球隊、個人,也適用于你。

當我們全力以赴時,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贏了。因為全力以赴所帶來的個人滿足,使我們都成為贏家。蘭狄·馬丁在1972年參加了第一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這次比賽全程超過26英里,而且是在起伏很大的山坡地進行。馬丁博士后來說,每一位到達終點的人都有獎品。大部分賽跑者在參加比賽時,都不敢相信他們會贏,但是每一位跑完全程的人都是勝利者,因為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真正報酬,就是把它做出來。你在跟自己競爭,這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一件事比盡力而為更能使你滿足,也只有這時候你才會發揮最好的能力,盡力而為給你帶來一種特殊的權利,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一位世界冠軍曾說:“盡你最大的努力做這件事,比你做得好還重要。”

潛能,是一種對外界刺激感應很敏銳的東西;而且它一旦被喚醒,仍需要不斷地教育和鼓勵,例如有音樂、藝術天賦的人必須注意培養和堅持一樣。否則,潛能和才能,會像鮮花一樣,容易枯萎或凋零。

假使我們有潛能而不想去實現它,那么我們的潛能將不能保持一種銳利而堅定的狀態,我們的天賦也將變得遲鈍而失去能力。

愛默生說:“我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使我盡我所能的人。”

也就是說,“盡我所能”是我自己的事。不是盡拿破侖或林肯所能,而是盡我自己的所能。我能夠在我的生命中貢獻出最好的、或最壞的,能夠運用我的能力達到100%、15%、25%,或90%,對于世界、自己,都將產生非常不同的結果。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一情形吧!

“戴維斯先生,我的孩子馬歇爾在你店里有何長進?”

農夫約翰·費爾特一面焦急地望著正在招呼顧客的兒子馬歇爾,一面向他的老板打探著兒子的近況。

“約翰,我們是老朋友了。我本來不愿意傷你的心,但是,你知道,我是個坦率的人,為了你孩子的前途,我不得不說老實話。”

在費爾特的真誠期待下,戴維斯繼續向他談論著馬歇爾的事:“馬歇爾是個好孩子,本性不壞;但是他個性過于誠樸,不夠機智。即使讓他留在我店里一千年,也學不會像一個真正的商人,他生來就沒有一個商人的樣子。你最好還是把他帶回鄉下去,教他去學著耕地吧!",如果馬歇爾·費爾特當時真的一直留在戴維斯的店中當一個伙計,他這一輩子確實不會有什么轉機。幸好,他也沒有跟隨父親回到鄉下,而是獨自跑到芝加哥去闖天下了。

初到芝加哥,馬歇爾只得到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在謀職的過程中,盡管有諸多的不順,但他也并非一無所獲。那些征聘伙計的老板,都這樣告誡他:我從前也是從干最苦的工作和拿最低微的工資一步步奮斗過來的。正是有這些已出人頭地的神奇斗士作榜樣,使他幾乎泯滅的志氣突然被喚醒,從此他心中燃起決心做一個大商人的希望之火。他一遍遍地反問自己:“他們都可以做出如此神奇的事來,我為什么不能?”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和長期不懈的努力,馬歇爾·費爾特魯終于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大商人。他非常感謝戴維斯先生當年對他的那種輕視所產生的刺激。

誠然,馬歇爾也許原本就有成為一個大商人的資質的。不過,戴維斯的忠告,的確喚醒了他隱伏的潛力,打碎了他仰人鼻息的酣夢,幫助他擺脫得過且過的環境,促使他到大都市去奮斗,從而取得了最終的成功。

一般人常以為潛能是天生的,是無法被我們加以改進的。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潛能,都是被人喚醒,或是受刺激而突發的。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具有非凡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在大部分時間里都處在酣睡蜇伏狀態,它一旦被喚醒,就會做出許多不凡的事情來。

一念之差導致天壤之別

成功人士運用積極心態、黃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用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人士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他們空虛、猥瑣、悲觀失望、消極頹廢,最終走向了失敗。

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就在于他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客觀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

為什么會這樣?

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候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心態”導致人生驚人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于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么會要我的鞋呢?”于是放棄努力,失敗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鞋穿,這里皮鞋市場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后成功而歸。

這就是一念之差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面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啟發。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38。。她沒有人可談天說地,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于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的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感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這位女士內心有這么大的轉變?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并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終于看到了星星。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觀念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只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他們用消極心態對自己說:“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仍然保持著積極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于是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愛迪生實驗失敗幾千次,從不退縮,最終成功地創造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因此,成功學的始祖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于成功人士有積極心態,而失敗人士則運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

成功人士運用積極心態、黃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用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人士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他們空虛、猥瑣、悲觀失望、消極頹廢,最終走向了失敗。

運用積極心態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擁有積極奮發、進取、樂觀的心態,他們能樂觀向上地正確處理人生遇到的各種困難、矛盾和問題。運用消極心態支配自己人生的人,心態悲觀、消極、頹廢,不敢也不去積極解決人生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矛盾和困難。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但實際上,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都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馬爾比·D·馬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成功有賴于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成功是運用積極心態的結果。一個人能飛多高,并非取決于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的心態所制約。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

有了積極心態并不能保證事事成功,但積極心態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雖然并不能保證他凡事心想事成,但是只有當積極心態和事業成功定律的其他定律緊密結合后,才會達到成功的彼岸。反之,持消極心態的人則一定不能成功。拿破侖·希爾說,從來沒有見過持消極心態的人能夠取得持續的成功。

心態決定人的命運

心態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敗。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并付諸行動的人所取得的。同一件事抱有兩種不同的心態其結果則相反,心態決定人的命運。

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擁有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只能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為什么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里,住了兄弟倆人。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面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后,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子孫們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杰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專家等科技專業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德兴市| 台安县| 宜兴市| 贵德县| 嵊州市| 桂林市| 门头沟区| 云和县| 威信县| 阿瓦提县| 山东| 香河县| 海门市| 衡水市| 古浪县| 玛纳斯县| 当阳市| 那坡县| 金坛市| 丹江口市| 上杭县| 敦化市| 子洲县| 定兴县| 桃源县| 海伦市| 肃北| 治多县| 哈尔滨市| 桃江县| 读书| 临湘市| 稻城县| 沽源县| 曲松县| 怀安县| 高淳县| 松滋市| 武隆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