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選擇好你的目標,當下應(yīng)該做什么(3)

美國探險家約翰·戈達德有句名言:“凡是我能夠做的,我都想嘗試。”在約翰·戈達德15歲的時候,他就把他這一輩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個表。那時的他,是洛杉磯郊區(qū)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他把那張表題名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游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jié)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

當戈達德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后,他就開始抓緊一切時間來實現(xiàn)它們。

在他16歲那年,他決定到佐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埃弗格萊茲去探險。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個項目,他還學會了只戴面罩不穿潛水服到深水潛游,學會了開拖拉機,并且買了一匹馬。

20歲時,他已經(jīng)在加勒比海、愛琴海和紅海里潛過水了。他還成為了一名空軍駕駛員,在歐洲上空做過33次戰(zhàn)斗飛行。他21歲時,已經(jīng)到21個國家旅行過。

22歲剛滿,他就在危地馬拉的叢林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座瑪雅文化的古廟。同一年,他就成為“洛杉磯探險家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成員。接著,他就籌備實現(xiàn)自己宏偉壯志的頭號目標——探索尼羅河。

在他26歲那年,他和另外兩名探險家一道乘坐一只僅27千克的小皮艇,在長達6600多公里的尼羅河航行。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天災(zāi)人禍,在10個月之后,他們終于從尼羅河口劃入了蔚藍色的地中海。

緊接著尼羅河探險之后,戈達德開始接連不斷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標:1954年他乘筏漂流了整個科羅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長達4700公里的全部剛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羅洲和新幾內(nèi)亞與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活人頭顱作為戰(zhàn)利品的人一起生活過;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馬扎羅山;駕駛超音速兩倍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飛行;寫成了一本書《乘皮艇下尼羅河》;他結(jié)了婚,并生了5個孩子。他開始從事人類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萌發(fā)了拍電影和當演說家的念頭。在以后的幾年里,他通過講演和拍片,為下一步的探險籌措了資金。

將近60歲時,戈達德依然顯得年輕、漂亮,他不僅是一個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探險和遠征的老手,還是電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說家。戈達德已經(jīng)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他幾乎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全部榮譽,其中包括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協(xié)會會員和紐約探險家俱樂部的成員。沿途,他還受到過許多人士的親切會見。他說:“我非常想做出一番事業(yè)來。我對一切都極有興趣:旅行、醫(yī)學、音樂、文學……我都想干,還想去鼓勵別人。我制定了那張奮斗的藍圖,心中有了目標,我就會感到時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圍的人往往墨守成規(guī),他們從不冒險,從不敢在任何一個方面向自己挑戰(zhàn),我決心不走這條老路。”

戈達德在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征途中,有過18次死里逃生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教我學會了百倍地珍惜生活,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嘗試。”他說,“人們往往活了一輩子,卻從未表現(xiàn)出過巨大的勇氣、力量和耐力。但是,我發(fā)現(xiàn)當你想到自己反正要完了的時候,你會突然產(chǎn)生驚人的力量和控制力,而過去你做夢也沒想到過,自己體內(nèi)竟蘊藏著這樣巨大的潛力。當你這樣經(jīng)歷過之后,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都升華到另一個境界之中了。”

他指出:“差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去努力實現(xiàn)他們。‘一生的志愿’是我在年紀很輕的時候立下的,它反映了一個少年人的志趣,其中當然有些事情我不再想做了,像攀登埃佛勒斯峰或當‘人猿泰山’那樣的影星。制定奮斗目標往往是這樣,有些事可能力不從心,不能完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必須放棄全部的追求。檢查一下你的生活并向自己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能夠再活一年,那么我準備做的事還是繼續(xù)我的愿望,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

一個敢于面對變幻莫測的生活和未來,并且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標靠近的人,當然他的生活中會充滿傳奇的冒險,甚至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失敗。但有一點不可否定,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人,他的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才能更強。

實現(xiàn)目標,應(yīng)張弛有秩,目標應(yīng)切實可行。

8.設(shè)計自己,做最擅長的事

今天,人們開始比以往更多地考慮從為數(shù)眾多的可能性中為自己選擇職業(yè)。職業(yè)選擇的過程是一種決策過程,是將個人特點與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相匹配的過程。就像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心理特點,也總存在著一些更適于他做的工作。

我們不贊成下面這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極端的觀點認為,每個人都可能在任何工作上獲得成功,每種工作都可能由任何人做好。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很顯然,一個有色盲的人就不能勝任從畫家到化驗員的許多種工作;許多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局限,不能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的駕駛員。另一種極端的觀點認為,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存在著一種最佳職業(yè),對于每一種工作來說,都存在著一類最佳人選。這種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對于具有某種生理、心理特點的人來說,他都可能在若干職業(yè)上獲得成功。這些職業(yè)對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有相似的要求。例如,對于一個思維敏捷、長于言談、性格外向、喜好與人交往、有感染力的人來說,他既可能在政治領(lǐng)域中獲得成功,成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也可能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中獲得成功,成為一位有名的企業(yè)家。對于某一種特定職業(yè)來說,也可能由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的人來完成。例如,一個成功的軍事家,既可能像蘇沃洛夫那樣具有暴躁、外向的性格,也可能像庫圖佐夫那樣具有穩(wěn)重、內(nèi)向的性格。

我們認為,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幾乎一切工作上都能得到滿足,獲得職業(yè)上的成功;只有很少的工作(如馬路清掃工作)是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即使是馬路清掃這種幾乎什么人都可以勝任的工作,也并不能給所有的人(甚至不能給多數(shù)人)帶來滿足感。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總有一些工作更適合他的特點;對于大多數(shù)工作來說,也總有一些更適于承擔之人。為了獲得職業(yè)上的成功,為了生活得更好,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和更準確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更多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演技派電影明星達斯丁·霍夫曼在“金球獎”的頒獎典禮上接受終身成就獎時,提到一個真實的小故事。30年前,有一次,他為了《畢業(yè)生》那部電影宣傳,碰巧與音樂大師史達溫斯基在同處接受訪問。主持人問起史氏,何時是他一生當中最感到驕傲的時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聲四起?史氏都一一否認,最后,他說:“我坐在這里已經(jīng)好幾個小時了,這之間,我一直不斷地在為我新曲中的一個音符絞盡腦汁,到底是‘1’比較好?還是‘3’?當我最后找到眾里尋她千百度的那一個音符的一剎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最驕傲的時刻。”霍夫曼說,他被大師感動得當場哭了起來。

如同偉大的作曲家心無旁騖地尋找一個最能感動他的音符,不管是從事何種行業(yè)的人,都必須認識自己的潛能,確定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否則就很可能會埋沒了自己的才能。

對于人才來說,也有許多自我埋沒的現(xiàn)象。愛因斯坦大學時的老師佩爾內(nèi)教授有一次嚴肅地對他說:“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熱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為什么不學醫(yī)、不學法律或哲學,而要學物理呢?”幸虧愛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論物理學方面有足夠的才能,沒有聽那個教授的話。否則,也許我們的物理科學就不會像今天這樣了。

科學的門類不同,需要的素質(zhì)與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個杰出的臨床醫(y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shù)學家沒有必要一定具備實際操作、設(shè)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于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門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細致進行觀察的毅力。人的興趣、才能、素質(zhì)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yè)需要的素質(zhì)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設(shè)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一些遺傳學家經(jīng)過研究認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所決定。另外還有5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起著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說來,人的這5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一般人總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zh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安仁县| 汪清县| 东阳市| 墨玉县| 锦州市| 文昌市| 温州市| 潍坊市| 肥东县| 江永县| 南通市| 胶州市| 锡林郭勒盟| 新余市| 綦江县| 瑞金市| 禹城市| 阿城市| 全椒县| 庆安县| 太谷县| 大洼县| 双峰县| 金华市| 麻栗坡县| 扎鲁特旗| 关岭| 常德市| 临泉县| 芒康县| 睢宁县| 清丰县| 唐山市| 江陵县| 吉木萨尔县| 福泉市| 达拉特旗| 甘孜县| 巴彦淖尔市|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