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空:改變世界的100個太空發明
- (美)施滕·奧登瓦爾德
- 821字
- 2022-05-16 18:53:34
量化天空的第一步
公元前2100年
古埃及人都是熟練的計時員,他們留下了大量相關文物,每一件都可以被認為是人類理解恒星和太陽運動的重要里程碑。例如,那些在4000年前或者更早時期建成的方尖碑,它們可以通過陽光下的影子顯示時間的推移,而其與盧克索附近帝王谷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文物——目前已知最早的日晷——之間,并沒有出現較大的技術飛躍。
但是,到了公元前2100年左右,制作這么多日晷就沒什么必要了,因為古埃及人已經研究出了一種別具匠心的計時系統——黃道十度分度4。黃道十度分度是指用一系列連續的36個星座,來記錄一天中的每小時和一年中的每一天。每隔十天的日出時分,就能看到一個新的十分度星座出現在天空中5;除此之外,古埃及人還添加了5個節日,用來補齊完整的一年。新一年的到來以第一個十分度升起為標志,而這個十分度的主星便是天狼星,它的升起預示著尼羅河最重要的階段——孕育生命的洪水期即將來到。由于地球自轉的緣故,到了晚上,每隔40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十分度升起6,這樣就定義了一個“十分度小時”。古埃及人的黃道十度分度歷法系統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之前,這大概是現存最古老的歷法了。
十分度星鐘最早于古埃及第十王朝(約公元前2160—公元前2040)期間開始出現在棺材蓋上。古埃及人并不關心十分度星座的詳細形狀,他們往往用一個有36列的簡單星形象形文字列表來代表星座,其中每一列都用十分度星座中最明亮的主星作為對照。上圖中的棺材蓋板來自一位杰出的古埃及官員伊迪的墳墓中,出土于尼羅河中部沿岸城市艾斯尤特,年代為第十一王朝時期。十分度星座圖案整齊地排列成行,幾乎橫跨整個棺材蓋板。
另一個證明古人沉迷于研究星空的例子就是星鐘,它代表了人類跟蹤和預測天體運行周期能力的巨大飛躍。此外,棺材上的十分度星座圖則是第一次有文獻記載的、嘗試以量化形式記錄我們在夜空中能看到的東西——而這正是未來幾千年,現代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基礎。

現存最早的日晷出土于埃及盧克索的帝王谷,時間約為公元前13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