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濕:養腎、健脾、排毒
- 王柳青 翟煦主編
- 1460字
- 2022-05-16 18:36:23
5.十人九濕: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注意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日常羨慕別人皮膚清爽健康、身材姣好,無奈地把自己肥胖、油膩的理由歸結為濕氣重或者體質問題,因為很難改變反倒心安理得,卻不知道,就是自己衣食住行中的行為不當,才招致濕氣侵入體內的。說到底,濕氣都是自己惹的禍。
〇衣
◇ 美麗“凍”人
一些愛美女士為了趕時髦、展示自己的好身材,在氣溫未回暖的時候就早早地穿上了薄絲襪、短裙、露臍裝、露背裝。殊不知,小腹是元氣中心,腰是腎之府,頸背上有督脈的循行,而督脈是一身陽氣之總管,以上這些部位很容易遭到寒濕的侵入。有的還穿著短襪,將腳踝露在外面,寒氣和濕氣會通過腳踝進入人體內。
◇ 過早脫衣或加衣過晚
過早脫衣,乍暖還寒時,過早地脫下厚一點的衣服,穿上薄薄的單衣,致使寒濕進入體內。除此之外,還有加衣過晚,寒冷的冬天已經來臨,還在穿著短袖加單褂的初秋組合套裝,寒氣很容易裹挾濕氣進入人體。
◇ 穿沒晾干的衣服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想穿的衣服還沒干,但是著急出門或著急穿,衣服還沒晾干就穿在了身上,靠自己的體溫將外套溫干。要是出門再遇到有風的天氣,風吹過濕衣服,一定倍感涼意,而寒濕可能就這樣進入了身體內部。
〇食
◇ 過食生冷
現代人愛吃生冷食品,尤其在炎熱長夏,各種生冷食品如冰淇淋、冰鎮飲料直接下肚,味覺一時爽,卻不知寒濕直接攻擊位于中焦的脾陽,會造成脾虛濕盛。
◇ 口味太重
消化系統,尤其是脾胃功能的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口味太重的人常常喜歡吃油膩、過咸、過甜等肥甘厚味的食物,這些食物雖然美味,但都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造成脾胃功能虛弱,自然會影響到人體內的水分代謝。
◇ 喝酒
中醫上講,酒助濕邪,喝酒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所以,要盡量少碰酒類,更不能借酒澆愁,酒和情志不舒都會加重體內的濕氣。
〇住
◇ 猛吹空調
夏天之于人類的恩德本來就在于熱,夏天溫度高,出汗是一個散濕的重要途徑。然而,現代人往往依賴空調造就的涼爽環境,長期待在空調溫度很低的房間里,身體毛孔會自動閉合,汗排不出來,濕氣也就散不出去,過多的濕氣只能積聚在體內,成為疾病的隱藏誘因。
◇ 房間不注意通風
如果長期居住在密閉的環境下,比如地下室,潮氣特別重,也沒辦法通風,久而久之,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就會體內濕氣過盛。
◇ 居住環境潮濕
我們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和生活環境有關。如果人們長時間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濕氣就容易入侵體內。
◇ 熬夜
現代很多人喜歡睡前看手機,越看越興奮,最后導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的后果就是脾胃運化功能變虛弱,濕氣在體內停聚,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適度地做一些運動會提高睡眠質量。
〇行
◇ 久坐不動
《黃帝內經》曰 :“久坐傷肉。”所謂“傷肉”其實傷的是脾,因為脾主肌肉,所以叫作“傷肉”。而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久坐不動會引起脾氣虧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滋生痰濕。
◇ 缺乏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都是缺乏運動的人。上班久坐不動,下班回家“葛優躺”,氣得不到運動和舒展,水液也得不到流動,水液和氣停滯積聚,濕氣就產生了。
◇ 淋雨
經常淋雨會引起體內濕氣加重。尤其在夏季,氣溫高,人體要出汗散熱,毛孔往往處于張開的狀態,如果在夏季經常淋雨,濕邪就很容易進入體內,且長時間留滯不去。
現在濕氣已經是我們所有人的通病了,大部分人身體內都有濕氣。要想讓自己擺脫濕氣,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入手,從源頭上杜絕濕氣,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