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家賊

我要說的是麻雀這種鳥,而不是我們老家的什么盜賊。可是,麻雀在大馬村確實被叫作“老家賊”。這或許是因為它偷食糧食。大家知道,民以食為天,偷糧食就是偷天。從這個角度看,麻雀的罪過和竊國大盜袁世凱差不多。

您別看麻雀被稱作老家賊,但我覺得這是對它最大的褒獎。一個人也好,一只動物也罷,一旦被冠以江湖諢名,就像《水滸傳》中的那些英雄一樣,不枉此生,像什么“豹子頭”“草上飛”“及時雨”等都是如此。雖是這樣,我還是替麻雀覺得委屈。

京城自古崇尚“爺文化”。評劇泰斗新鳳霞在回憶錄中說,舊時戲班把耗子叫“灰八爺”、刺猬叫“白五爺”、長蟲叫“柳七爺”、黃鼠狼叫“黃大爺”、狐貍叫“大仙爺”。這些城狐社鼠都被稱為爺,麻雀這只空中精靈卻被稱作賊,好像有些窩囊。

然而,麻雀的不幸遭遇,也有著時代的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20世紀50年代,人們為了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商定了農業發展條例,決定將麻雀這只“偷天大盜”與老鼠、蒼蠅和蚊子并列一起確定為“四害”,決定在七年之內予以消滅。

說麻雀是“四害”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顯示:一只體重約六錢多的麻雀,每天所吃的谷子約二錢,為它體重的四分之一強。根據這個數字推算,每只麻雀一年中消耗谷物約四斤。此外,在野外活動的麻雀,因為終日飛翔跳躍,食量更大,被它們吃掉和糟蹋掉的糧食更多。

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滅四害”運動,隨之展開。為此,人們還總結出“轟”“毒”“打”“掏”滅雀四部曲。據統計,從1958年元月至十二月,全國共消滅麻雀二十一億只。但從1959年春天起,蟲害開始在全國大爆發。人們分析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一致認定這是消滅麻雀的惡果。

于是,人們又忙著給麻雀平反,說一年之中,麻雀只在秋天收獲的3個星期吃糧食,其余的49個星期都吃蟲。論捕捉害蟲的效果,一只鳥比我們100個人還要大。因此,世界各國的動物學家都認為麻雀是益多害少的……

好了,打住吧!

談論歷史的是非功過不是我寫作本文的初衷。之所以要說道這些,原因是,一個時期以來,我撰寫了許多思鄉憶舊的文章。一開始我覺得這很簡單,村東的碾子村西的磨,村后的菜園村前的河,想起什么就寫什么,簡單至極,可是越往后寫越覺得距離真實的故鄉越來越遙遠。

表面上看村莊可由田野、民居、牲畜、農人來建構,但這些過于表象化、符號化的東西又極具欺騙性。其遠不如天空的一只飛鳥、河里的一條小魚、傳言中時常鬧鬼的一個所在、一口兒時的老味道來得真實可信,更使我接近故鄉。

如今,一只小麻雀飛入我的視野,我就興奮不已。

從打量故鄉的視角來說,麻雀在空中俯視有如“航拍鄉土”,對故鄉可以獲取更加立體的感知;此外,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五臟它或許就有人的情懷。而“解剖麻雀”是世之公認的通過剖析具體典型,從中找出事物規律的閱世方法。

那么,好!思鄉憶舊,咱就從一只麻雀開始吧。

我不敢說所有飛翔于大馬村上空的麻雀都是我們村的。有的可能是鄰村的、路過的。它們輾轉于叢林庭院,集結于谷地麥場,總是成幫結隊,很少離群單飛。落地嘰嘰喳喳,啄食谷粒;稍有動靜則轟然而起,喧鬧震天。

本村麻雀,定有所居——張家棚圈、李家屋檐,根本不在樹上做窩,更是很少夜宿林梢。所以謂之“家雀(qiǎo)兒”,其來有自。

人大招風,樹大招鳥,麻雀是一個村莊的精氣神兒。有時看一個村子的生氣,只需瞭一眼村中的飛鳥即可。“沙鷗翔集”這是何等的繁榮,“千山鳥飛絕”又是何等的凄涼。

當然,村子里飛翔的也不只是麻雀一種。燕子、鴿子、黃鸝、斑鳩、老鴰、布谷、貓頭鷹等,也都隨季節嬗替悠游,浪人一般,來來往往,沒個常性。只有麻雀,一年四季與這個貧困的鄉村相依相伴,用瘦小的身影喂養著大馬村饑渴的天空。

是的,這只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上的對飛鳥的認知。其實飛鳥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近年來,我在閱讀方志與史料中經常會看到“鳥徑”一詞。如“南北鳥徑20里,東西30里”。這是智慧的前人對那些偏僻荒涼、“人行徑無里制”——還不會用里計算人行道路的所在而采取的計數方法。大約“人徑”四倍于“鳥徑”。這也不難理解,只需想一想陸路和航空的差異即可。

還有就是,飛鳥事關環保。曾讀到一篇趣聞:說開放之初,各地紛紛招商引資。老外來了,考察合資辦廠事宜。地方官員把老外帶到開發區。老外說:“聽說這里原來是一片樹林,還有許多鳥。”官員興致勃勃地介紹說:“是的!我們經過嚴格審批,砍伐了樹木,做好了‘三通一平’。”官員極負自信。老外隨后一句,官員登時懵逼。

“那原來這里的鳥飛哪兒去了?它們過得都好嗎?”

還是說說麻雀之于大馬村的意義吧,可熱鬧了,略記二三!

一、別看現在我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地述說著麻雀的前世今生。可小時候我眼中的麻雀是一道美味,堪稱“舌尖上的大馬村”。

在那個一年到頭少見葷腥的年代,村中的能人可以扛上獵槍去“打貓兒”(打野兔兒),我們只能垂涎于這些飛鳥,目標鎖定麻雀——老家賊!

彈弓打是一種方法,但產量極低;冬天下雪用籮篩扣,那只是一種游戲,村娃最擅長的是“扎老家”這種“產玩”結合的實用行動!

自行車車輪輻條磨尖,綁在竹竿上。夜晚一群村娃手持電筒,游竄于各家耳房、棚圈。橫梁檁條間麻雀棲居于此。強光鎖定,鋼釬刺扎,穿糖葫蘆一般,一晚上可獵獲二三十只。回家,放之大盆。燒一壺開水,臨頭澆下。褪毛開膛,少頃,鮮肉瑩瑩。清燉、紅燒、炸肉丸……別說饑荒年代,就是此刻想起也是滿口流涎。

二、大馬村村西是果園,盛產桃李,成熟時節,桃鮮李紅杏兒黃,是我等小毛賊的丟魂之地。然而,我們的克星——村中的護園人許七爺,“老奸巨猾”。那日,“前哨”探來消息,許七爺正在窩棚睡覺,草帽遮臉。行動!群娃進園剛要摘果,忽聽一聲斷喝:“干什么呢!”似晴天霹靂,許七爺從天而降。一群娃魂飛魄散,束手就擒。押至窩棚才看清,床上躺的竟是個假人。許七爺面帶得意之色,燦然而笑說:“小家雀還想斗得過我這老家賊,姥姥!”

三、村中看場院的盲人“尤瞎子”是個五保戶。村里安排有專人照顧他,本可以安享清福。但他不愿這么混吃等死,還要積極參加勞動。

那就看場護院吧!

盲人看場聽似笑話,其實不然。大凡人的五官一官不濟,其他器官就特別發達。尤瞎子曾用耳朵聽到大風之夜,養豬場的豬跑出了圈;也曾用鼻子聞到麥秸垛旁脫粒機電纜跑電冒火星,成功避免了一場火災……

鑒于尤瞎子的特殊貢獻,那年開村民大會,老支書黃祥特別表揚他,身殘志堅,愛村敬業,并讓他給大伙說幾句。一陣熱烈的掌聲之后,他緩緩站起,激動地說出一句令人捧腹的話來:“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益阳市| 富宁县| 即墨市| 阿瓦提县| 阳山县| 娱乐| 南澳县| 青河县| 年辖:市辖区| 太白县| 固始县| 洪泽县| 林甸县| 宜州市| 荃湾区| 寿光市| 玉林市| 苗栗县| 溧阳市| 永新县| 阳曲县| 翁牛特旗| 本溪市| 富民县| 资溪县| 博野县| 岳池县| 资兴市| 南郑县| 洪泽县| 棋牌| 萨迦县| 驻马店市| 临洮县| 乌拉特后旗| 临武县| 文昌市| 彝良县| 肇源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