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閱讀高手
- 龐金玲
- 2840字
- 2022-05-10 20:07:23
前言
閱讀,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
“你拼死拼活‘996’,不如初中畢業的我在線直播10分鐘”
“北京大學畢業賣豬肉”“清華大學畢業做保姆”“碩士畢業送外賣?!?/p>
……
你是否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文章或觀點,此時的你,作何感想?
一方面,身為文字工作者的我對于這些淺薄的認知,既感到啼笑皆非,又感到無可奈何;另一方面,這體現了某些新媒體工作者職業操守的缺失,作為文字工作者,我們肩負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人,而不是為了博取大眾眼球以賺取更多流量的無底線炒作。
當這些觀點、言論日漸甚囂塵上,“閱讀無用”甚至成為與“閱讀有用”旗鼓相當的觀點時,我的內心開始起了波瀾。源自文字工作者的一絲孤傲理性提醒我不用理會,“閱讀有用”這一亙古不變、幾近真理的觀點根本無需附加太多解釋??勺鳛槲淖止ぷ髡?,我又總想說點什么,想用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訴讀者閱讀不但有用,而且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
閱讀于我而言,意義非凡,它已經完全超越了普遍意義上的“有用”,它幫我改變了人生軌跡,讓我實現了人生夢想,發揮了人生價值。
我出生于一個小鎮,從小就喜愛閱讀,在我人生的大部分年華中,我都與閱讀為伴,似乎只有在閱讀中我才能找到那份愉悅,做最真實的自己。可我也與大多數人一樣,渺小而普通,會為擇業、工作、婚姻、事業而糾結、苦惱,可我與大多數人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我不甘于現狀,并擁有改變現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閱讀帶給我的。
這種能力具體可以概括為:認知水平的提升、思維方式的轉變,以及較強的執行能力。我也將這3種能力稱之為實現人生價值的秘鑰。
25歲的我,曾經也一度困惑,眾人眼中我在“體面”的企業上班,拿著不錯的薪水,可只有自己知道,我每天都在“茍且”中度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頭上的星空是指我對寫作的夢想,心中的道德定律是我想用寫作為社會創造價值——用文字幫助、溫暖更多的人。
經過理性思考、權衡利弊、剖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落地實踐,我走向了自己的夢想,辭去了在名企的工作,成為職業撰稿人。
在剛開始成為撰稿人時,因為閱歷和見識都尚淺,知識的積累也不夠,所以,我常常在寫作經管類書籍時深感為難,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馬斯洛需求理論[1],也不知道什么是PDCA循環工作法[2]。也是從那時起,我制訂了一份詳細的閱讀計劃,開始大量閱讀經管類書籍。
第一年,我平均1個月至少讀10本書,一年下來,光讀書筆記和文字摘抄都用了十幾個筆記本;第二年,我的閱讀數量逐步提高;第三年、第四年直至現在,從事撰稿人工作已11年,我每天平均閱讀6本書。
大量的閱讀,不僅讓我了解、理解了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了寫作水平,同時也開闊了思維和視野。在從事撰稿人的這些日子里,我每接受一個新的項目,就需要大量的閱讀,瘋狂地汲取知識。在我成立自己的團隊之后,我仍然需要大量閱讀,學習企業家管理經驗、思維和格局,引領著團隊更好地走下去。
可以說,如今我取得的一點小小的成就,完全得益于閱讀。我通過閱讀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圖書品牌,創立了屬于自己的企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閱讀,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它改變了我的氣質,豐富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談吐。我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蛻變出現在和未來更好的自己。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讀書卻可以讓我們經歷千百種人生。
閱讀是提升自我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很多人渴望閱讀,想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卻苦于不知該如何閱讀,在焦慮中苦苦掙扎。
我經常收到大量讀者的私信,大都是這樣的問題:“好羨慕你能靜下心來讀那么多書,可我完全讀不進去,難道閱讀也有訣竅嗎?”
“閱讀也有訣竅?”其實,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說來也有些奇怪,我們人類在很多方面都十分敏感,很容易覺察到自己的不足,并迫切尋找改進的方法和技巧,但唯獨在閱讀這件事情上,卻顯得有些遲鈍。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愛讀書,讀不進去書或一讀書就犯困,實則是因為欠缺閱讀技巧。所以,常常會將自己不愛讀書“診斷”為疑難雜癥。而基于這種誤判,顯然也很難從根本上對癥下藥,藥到病除。還有一些人,似乎早已斷定沒有解藥,索性便不再去尋求“藥方”,從此放棄閱讀。
可這類問題根本不是什么疑難雜癥,而且是存在藥方的。換句話說,閱讀確實存在技巧。
也許有人會質疑:閱讀能有什么技巧,眼睛直接看不就完了嗎?起初,我也有著相同的想法,可當我專注于經管領域的圖書撰稿工作之后,這種想法徹底改變了。
我從小喜愛閱讀,從沒有在閱讀上犯過難,所以,自然也沒有有意識地總結一些閱讀的方法。但當我成為職業撰稿人,以讀書、撰稿為主業時,我發現問題真正暴露了出來。沒有技巧的閱讀,使我在面對一些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時,顯得有些吃力,表現為讀得慢、理解得慢,自然最后寫得也慢。而這對于職業撰稿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寫作進度影響著交稿時間,所以我必須盡快解決這個難題。
于是,我立刻進行了反思,并尋找解決的方法,最后進行了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閱讀成效提升得十分明顯,不但讀得快了,寫作也進行得十分順暢。而這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閱讀技巧的重要性。
此后,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有意識地去大量查閱、搜集、整理、總結一些閱讀技巧,并將這些技巧運用到閱讀過程中,進行實戰檢驗,之后再進行反思、總結,進而建立了一套與閱讀技巧相關的知識系統,專門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各種難題。
我的寫作團隊隨著規模的擴大,注入了更多新鮮的血液,而他們也開始面臨一些閱讀的難題:“注意力無法集中,讀不進去”“讀得慢”“讀完依然不會寫作”等。
或許又有人會說:“撰稿人也會面臨這些問題嗎?”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撰稿人也是普通人,也無法保證在所有階段、所有時刻,或者說對于不同類型的書籍,都能做到全神貫注,將書本知識完全消化吸收。所以,閱讀技巧對于我們來說也十分重要。因此每次面對撰稿人閱讀上的難題,我都會一一給他們培訓,講解閱讀相關的技巧。通過大量實踐證明,這些技巧都行之有效。
基于此,我萌生了創作此書的想法。
我將這套閱讀方法總結編寫成書,旨在幫助更多的人打破閱讀壁壘,解決廣大讀者“不愛讀”“讀不懂”“讀不進”讀得慢”“不會用”的難題,同時,通過我自身的經驗講述如何將讀過的書變現,讓人人都能成為閱讀高手,并力求讓每一位積極看待閱讀的人都能從書中獲取知識,提高認知水平,讓“優質閱讀”指導我們更好地工作、生活。
這本書若能讓你認識到閱讀有用,還能切實帶來一些幫助,哪怕只有一點點,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榮幸。
龐金玲
2021年8月
[1] 馬斯洛需求理論也稱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
[2] PDCA循環工作法是一種質量控制方法,PDCA分別代表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四個循環的階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