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心理變化(3)

但是另一方面,女孩也像男孩一樣,有時要做一些“性游戲”,例如相互裸露和探究生殖器,相互肉體接觸與摩擦,甚至也有自我刺激。在成人看來,這些游戲顯然是性活動或性行為,但女孩自己卻不這樣感覺,往往是出于好奇或玩耍,就像她們跟布娃娃玩一樣,并沒有特殊的目的或意義。即使有些女孩感受到了某些性興奮,也是她們身心發育中必經和正常的階段。成人之間的“性游戲”可以用道德來評價甚至懲罰,對兒童卻不能用同樣標準,因為兒童的性游戲既不具備成人那樣的純粹性動機,也不會產生成人那樣的后果。有的家長,甚至是很愛自己女兒的母親,一旦發現女孩做過性游戲,就痛加懲罰,乃至打得她死去活來。這不僅是對性的無知,也是對少女性權利的無知,違反了保護和促進女孩正常性發育的法律精神。況且,這樣的女孩長大后輕則形成性欲低下,重則出現精神障礙或自甘墮落,父母豈不是害了她?

進入青春期之后,少女出現的一系列性生理與性心理變化,都構成了她所具有的相應的性權利。例如,她有權要求和享有月經期的休息與照顧,有權要求男性親屬回避等等。但是,除了一切要求保護與照顧的權利之外,她也擁有同等權利要求正常發展并主動顯示自己的性能力。只要不危害別人或社會,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和權利干涉或壓制她。否則便是侵犯了她的權利,違反了保護青少年法律的基本精神。可惜,目前相當多的人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少女的性權利重于高于母女或其他親屬關系,因為它是人類社會進步與文明的產物。少女有權了解自己的性構造和性功能,因為肉體只屬于她自己。她有權表達自己的性心理感受,哪怕是對著異性,因為這感受是她自己內心首次獲得的最寶貴的情緒,與別人無關。她有權利不斷發展并充分展示自己的少女魅力,因為這不是想勾引異性,而是對自身的美的正當追求。她也有權與異性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在社會人際關系中,她也占有應得的一席。她同樣有權編織性幻想,乃至獨自自我刺激,因為這是她身心發育的正常要求,是初發性能量的自然釋放,就像人有權吃飯一樣。父母、老師、成年人和一切社會機構所應該做的,只是盡一切努力教育和引導少女,使她們盡快成熟起來,真正理解她們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我們應該幫助她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禁止她們選擇,就像每一個母親必須教會女兒走路,而不會永遠把她摟在懷里一樣。

李麗華同學,看了上面這些內容,對于少女究竟有沒有性權利這個問題,不再有疑惑了吧!

怎樣才能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害怕,害怕本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緒,人人都有,如果某個人真的做到了天不怕地不怕、無法無天,那將是十分可怕的。

但是如果過分恐懼,前怕狼后怕虎,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就很不正常,就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如果追根究底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恐懼的根源往往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因此要想使自己在未來的社會中更有成就,就必須克服膽小怕事的弱者心理,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害怕的東西,都有把自己嚇得臉色蒼白的時候。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被蛇咬了,過了很長時間才治好。他就對蛇十分害怕,到了井邊,見了井繩,就以為是一條蛇盤在那里,嚇得要死。

這種害怕的心理竟然持續了10年的時間,可見他對被蛇咬這件事是多么的后怕了。

人之所以會害怕某件東西,必定是因為那件東西給他造成了一定的傷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見到這件東西,就會產生條件反射,害怕起來。

害怕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害怕火,就不敢去摸火,就不會被燙傷;害怕出車禍,就不敢在馬路上亂跑,就不會被汽車撞到;害怕出危險,就不敢到危險的地方去,就能保證自己不受傷害。

有了害怕,人才知道去保護自己。

有的同學害怕的事情太多了,這也怕,那也怕,膽小怕事,上課不敢發言,在家不敢一個人睡覺,怕天黑,怕爸爸媽媽離開一會兒,怕打雷閃電,怕故事里的大灰狼……

這就不太正常了。過分的膽小就會與同學們拉開距離,不能正常地交往,甚至還會為了一點點小事哭得天昏地暗,讓大家瞧不起。

床底下的怪物、窗戶外面的魔鬼、故事里的大灰狼都是不存在的,有什么可怕的呢?

打雷雖然響聲很大,聽起來有點害怕,但只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很快也就過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之所以害怕,多半都是自己嚇自己,先在自己的腦子里把那件東西想象得非常可怕,然后就把自己嚇著了。

“怕井繩”的那個古代人是這樣,現在非常膽小的一些同學也是這樣。

同學們最終都是要走上社會的。如果膽小怕事的性格一直不能得到改變的話,那么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會活得很壓抑,心理很不健康。

什么事都不敢去做,結果就什么事也都做不了,就會一輩子一事無成。

膽小、害怕,多半都是自己在嚇自己,但也與家長對孩子過多的保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交往,大膽地發言提問,大膽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言,有不懂的就問,說錯了也沒關系。這樣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我們敢于挺身而出、面對難題和不利局面的勇氣。

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呆在家里、一個人在夜晚走路,都要鼓勵自己用不著害怕,鍛煉自己的膽量,使自己變得膽大起來。

要與自己的同學大膽地交往,與同學一起玩,一起學習,多結交幾個好朋友。在與同學的交往中,使自己變得樂觀、開朗,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學會和人友好地相處,而這些對我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有好處的。

為什么不能離家出走

這些年來,有關中小學生離家出走、飽受磨難的事件在報刊、電視上時有報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西安的《華商報》推出了“幫你尋找離散出走的孩子”的活動,當天從上午8時到下午6時,記者就接到求助電話41個,接待群眾來訪6起。這些數字帶給我們的是多少沉重的心理壓力啊!

一個小名叫南南的13歲女孩僅僅因為父母說了她幾句,就于2003年8月10日從眉縣離家出走,坐車到寶雞,流落街頭。

有個叫劉小華的15歲女孩想外出打工,父母不同意,發生爭吵后,她從四川省射洪縣離家出走,坐火車到了西安。

甘肅省涇川縣14歲的男孩鵬濤受不了沉重的升學壓力,于2002年11月離家出走,到西安打工行乞,受盡磨難。

僅從上述見諸報端的三例報道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些同學離家出走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或是成績不理想,或是不想上學而渴望打工掙錢,或是受不了家里的責罵與父母產生了一定的矛盾。他們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傷心、氣憤,但卻從沒想過離家出走帶來的后果,以及自己這樣做帶給父母的又會是什么。

流落到西安的甘肅男孩鵬濤想找份工作,但年齡太小,又不懂什么技術,沒有人雇他,他只好在街頭乞討,晚上露宿街頭。天冷了,他仍穿著離家時的衣服,冷得直打哆嗦。他很想回家,卻沒有路費。

西安一個姓杜的15歲少女遭遇更慘。她迷戀上網,與父母發生沖突后,就離家出走,一路流浪到了廈門,被人用藥迷倒,帶到了臺灣,最后被臺灣警方以偷渡者的名義收容。

離家出走的同學都經歷過這些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無數事實證明,離家出走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絲毫轉機,而且還要經受更大的凌辱和痛苦,留給自己親人的也將是莫大的哀痛。

鄭逸梅先生是著名的學者,他曾經寫了一篇《自暴其丑》的文章,詳細羅列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一系列缺陷,把自己陷入的困境都付諸幽默的一笑。

這篇文章是這樣寫的:“我今年93歲,兩鬢早斑,頂發全白,所謂‘皓首匹夫’這個名目,是無可否認的。加之,齒牙脫落,沒有鑲裝,深恐鑲裝了不舒服,未免多此一舉,索性任其自然,好在我的食欲并不旺盛,能吃的吃一些,不能吃的也就算了,這豈不成了無恥(齒)之徒嗎?老伴周壽梅,逝世已越十多年,鰥居慣了,反覺得不聞勃然交謫之聲,一室寂靜,悠然自得。但《書經》有那么一句話:‘獨夫,紂。’指無道之君而言。我是無婦之夫,單獨生活,那‘獨夫’之加,也不得不接受。我患有冠心病,時發時愈,所謂‘壞良心’,我是自打招供的……”

鄭逸梅先生在93歲高齡、生活中遇到種種不如意的情況下,還能如此樂觀,寫出了這篇妙趣橫生的幽默文章,對于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人來說,遇到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苦惱,又有什么想不開的呢?又有什么必要一定要選擇逃避、一走了之呢?

同學們沒有獨自出門在外的經驗,缺乏社會閱歷,無法照顧自己,連生活下去都很困難,更別說其他了。因此我們在心里不痛快的時候,千萬不能選擇離家出走,使自己的處境雪上加霜。

少女怎樣擺脫尷尬處境

少女朋友,當你急急忙忙上了公交車,剛想掏錢買車票,發現自己沒帶錢,這時車已開動,售票員的視線也已落到你的身上時,你怎么辦?

你和同學開玩笑,把同學反鎖在教室里,突然教室里傳出老師憤怒的聲音時,你怎么辦?

當著許多人的面,你的同伴忽然大聲對你說,“喂,你的褲子破了個洞”時,你怎么辦?

肯定有不少少女大概都經歷過類似上面的一些令人尷尬的場面。那么,怎樣聰明地擺脫尷尬處境呢?你得注意幾點:

首先,要保持情緒上的鎮靜,盡量不失常態。比如你在不恰當的場合,對一位不太熟悉而又比較古板不茍言笑的朋友開了個不適當的玩笑,對方勃然大怒。你可別以牙還牙,最佳方案是保持鎮定,保持沉默,或輕輕說一聲“對不起”。這樣對方的火氣會不再繼續上升,而你也擺脫了尷尬處境。

當你遇到了無話可答的尷尬場合時,不妨點頭稱“是”。稱“是”,并不意味著“承認”。聲音拉長點,這個“是”便含有否定的意思;如果把語氣放輕些,便有“算了,我不與你計較”的意思;而把語氣講得重一些,就含有警告對方,不要再使人難堪下去了。比如,別人說你是小氣鬼”,說你“成績好是靠死記硬背得來,不稀奇”時,對此你點頭稱“是”,可能是最好的應付辦法。

有時你還可以用某個中性詞答話,應付尷尬場面,甚至于脆答非所問轉移談話的題材。比如女孩子聚在一起喜歡評論某人的相貌、服裝,津津樂道別人的一些個人隱私,你不愿參加議論,又不便貿然離開,用中性詞對答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當你身處尷尬場合時,有時還可采用自我解嘲的辦法,求得解脫。有位名叫王皓的女同學,調皮的同學給她起了個綽號“耗子”,有的還開玩笑說她是“四害之一,人人喊打”,以此引起同學們的哄笑。王皓為此感到下不了臺,惱羞成怒,少不了和同學斗嘴吵架。后來她采用了“自我解嘲”的辦法。別人叫她“耗子”,她想:“耗皓同音,古代不是有孔子、老子、莊子嗎?我就叫皓子”。還用皓子的名字在黑板上發表文章。從此,同學們再叫她“耗子”時,她再也不惱火,還笑嘻嘻地應一聲呢!漸漸地,同學們也不再以此和她開玩笑了。

少女朋友,愿你遇到尷尬場面時,能夠聰明地擺脫,這樣,不僅不使你的朋友難堪,還融洽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過程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中間階段,有人把它稱為人生歷程的十字路口,它既與兒童有別,又與成人不同。貫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發育的開始并逐步完成,與此同時男女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最大變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領域。他們對性的意識由不自覺到自覺,對性對象由同性轉為異性,對異性的態度由反感到愛慕,這幾乎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但由于在整個青春期中,中學生的情緒多動搖不定,容易變化,如果不注意及時引導,常可使某些中學生滋長不健康的性心理,以致早戀、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不論中學生本人家長或老師,均應對青春期的性心理變化有一定了解,才會培養出不僅體格健美而且有健康心理的青年一代。

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時期:

(1)性抵觸期:在青春發育之初有一較短的時期,青少年總想遠遠避開異性,以少女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現,使青少年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部分人甚至對異性反感。此期持續1年左右。

(2)仰慕長者期:在青春發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體育、文藝、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者(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向往之,而且極力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止,以至入迷。

(3)向往異性期:至青春發育后期,隨著性發育的漸趨成熟,青年人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有機會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緒不穩,自我意識甚強,因而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沖突,常因瑣碎小事而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常有變換。

(4)戀愛期:青春發育完成已達成年階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鐘情的一個異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學習中互相幫助,生活中互相照顧體貼,憧憬婚后的美滿生活,并開始為組織未來的家庭做準備工作。這時的青年對周圍環境的注意減少。女青年常充滿浪漫的幻想,向往被愛,易于多愁善感,男青年則有強烈愛別人的欲望,從而得到獨立感的滿足,他們的心情往往較興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鸡东县| 虎林市| 崇信县| 宁津县| 瑞丽市| 黄大仙区| 望奎县| 洞口县| 东莞市| 达州市| 永宁县| 额敏县| 子长县| 平安县| 景泰县| 大邑县| 隆回县| 天台县| 朝阳区| 临泽县| 岳池县| 兴国县| 栖霞市| 新乐市| 河池市| 进贤县| 繁峙县| 水城县| 乌拉特中旗| 元谋县| 哈密市| 龙岩市| 都兰县| 安康市| 诸暨市| 凤凰县| 锡林浩特市| 洞口县| 汝城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