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讓孩子勇于表現自己
- 這些事讓孩子自己去做
- 宋天天
- 2722字
- 2014-09-28 15:00:27
教子心經
孩子有善于表現自我才能的天性,特別是在有外人的時候,更是樂于表現自己的拿手好戲。當孩子在盡情地自我表現時,有時會惹得家長心煩,于是就會對孩子加以指責并阻止。這是養育孩子的大忌。鼓勵孩子勇于表現自己,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都有各自潛在的天賦與才能,如果不及早地發現,自覺地加以培養、發展,就可能被埋沒,有時連他本人都不知道。因此,做家長的要創造條件,讓孩子有機會去從事多方面的活動,使他們的各種天賦和才能得以充分地表現,取得優異的成績,從而自己發現、認識自己,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有的孩子往往會做一些看來十分莽撞、荒唐的事情,這與其說是為了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不如說是為了在自己面前肯定自己。“我連這樣的事都不敢去做,豈不成了個膽小鬼”。這是出于孩子檢驗自己是否具備勇敢、堅強品質的心理需要,也是現今孩子囿于生活范圍狹小,難以在正常的環境和廣泛的活動中檢驗自己的結果。對此家長要給予理解,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肯定自身的價值,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1.擴大交際和接觸面
一般來說,怯于表現的孩子面對眾多目光只是覺得不安,并非討厭贊美和掌聲,您只要看看他們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孩子的接觸面,讓孩子經常面對陌生的人與環境,逐漸減輕不安心理。閑暇時,帶孩子和鄰居聊上幾句,幫孩子與同齡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誼;購物時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付錢;經常到同事、親戚家串門;節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讓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隨著見識的增長,孩子面對別人的目光時,便會多幾分坦然。
2.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喜愛的書,建立起自己的小書架。要引導孩子利用課余時間讀報刊雜志,欣賞古今文學藝術名著和電影、戲劇、音樂、歌舞,學唱各種優秀歌曲。要知道,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是導師、摯友和親人,它會充實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磨煉人的意志,洗滌人的心靈。苦悶時,它會給人以慰藉;孤獨時,它會給人以友誼;消沉時,它會激勵人奮進;驕傲時,它會提醒人謹慎。如果孩子有了這一切,建立起了自己豐富的精神儲備,培養起了廣泛的閱讀興趣和高度的藝術鑒賞水平,那么,孩子就有了金剛之軀,低級、庸俗、邪惡的東西就再也無法近身。
3.對特長加以鼓勵
孩子怯于表現的原因還可能是缺乏自信,擔心無法獲得贊賞。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長并由此樹立信心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唱歌、跳舞、數數、背誦古詩、講故事、畫畫、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先創造機會讓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熱情鼓勵,樹立信心。當孩子為得到贊賞興奮不已時,家長可以趁機說:“寶寶唱得這么好,小朋友們肯定喜歡聽!”“鄰居還以為我們家有一只百靈鳥呢,下次唱給大家聽吧!”即使孩子一時還不能痛快地接受提議也不要緊,至少心里會很自信。
4.創造機會嘗試表演
有了家長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廣泛的認可,孩子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帶孩子走出小家,鼓勵他迎著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這個過程可能較長,孩子的表現也會有反復,家長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妨先從孩子較為熟悉的環境入手,親友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面對熟識的人孩子會比較放松。比如家長可以看準時機,輕聲對孩子說:“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別高興。”甚至可以來點兒物質刺激:“如果今天寶寶為大家唱一首歌,商店里的毛毛熊也一定愿意到我們家來跟你學唱歌。”要注意的是,此時家長的聲音一定要小,不一定非得當眾大聲宣布,要給孩子留有余地,眾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聲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還是拒絕,家長不要再施加壓力,給孩子個臺階下:“是不是今天沒有準備好呀?那下次準備好時再唱吧。”同時,為了減輕孩子的負面情緒,還可以給他一個微笑或擁抱,或找出別的理由對孩子進行肯定:“今天來的小朋友中,你表現的最好!”
延伸閱讀
讓孩子當眾講話
讓孩子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語言優美是許多家長的渴望,但是有些孩子卻并不能收放自如。想想看,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以下的經歷?是不是常常在一次次交流的公眾場合,為孩子沒能完全表達出思想而感到有些遺憾?是不是常常對能言善辯的孩子感到羨慕,因自己孩子的語言貧乏,不善辭令感到低人一等?在孩子的成長中,當眾講話是機遇,更是挑戰。每逢這時,許多孩子心跳、臉紅、不知說什么或者怎么說。口才生澀造成表達欠缺不完整,溝通和交往陷入尷尬境地,導致個人魅力受損,機會也就一閃而逝。
在社會工作與交往中的多次失敗使家長們逐漸明白了:只會干,不會說,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機會是均等的,但是善于把握機會并且能夠成功的人卻是不多的。那些善于表達和與人溝通的人就緊緊抓住了機會,在第一時間內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干。
有些孩子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生理心理的因素。體弱多病,動作遲緩,外貌體態上有缺陷等先天不足的因素,常常會使孩子在生活中受到冷落,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心理壓抑,逐漸形成一種自卑感,在人多時不敢露面,更談不上當眾講話了。
二是有的孩子并無生理缺陷,但其神經類型造成他郁郁寡歡。
三是家庭因素。家長專制、粗暴、冷淡、歧視甚至打罵孩子,孩子就會孤僻。
怎樣幫助孩子在眾人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呢?
對待第一種類型的孩子,家長應在情感方面給予他們加倍的關心與愛護,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和贊揚,特別注意在眾人面前列舉他們的優點,并給他們講一講有關保爾、吳運鐸、張海迪等人物的故事,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到大家都很關心他、愛護他,這樣孩子在眾人面前也就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愿望和要求了。
對于第二種類型的孩子,雖是神經類型造成他們的郁郁寡歡,但家長應給予矯治,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活動,有問題和有自己的見解后勇于說出來,這樣各方面才能受到鍛煉。
第三種類型純屬環境的影響,矯治的辦法是家長應首先親近孩子,與孩子建立感情,切忌對孩子管制多、批評多、禁令多,即使是孩子有了錯誤,也要弄清楚,然后再決定批評的方式方法。
此外,以下這些小方法也很有效。
鼓勵孩子唱歌或朗誦短詩讓你欣賞,或定期舉行家庭表演會,以此訓練孩子的膽子。
讓孩子重述小說或電視電影的故事,幫助孩子將長故事濃縮成“短劇”。
多給孩子打氣,對他們的努力要有具體的表揚,如“我很喜歡你描述的人物,很生動,你能不能再多講一點?”
鼓勵孩子在親友前講笑話或與他人分享個人的特殊生活經歷,如度假,旅游等。
比較年長的孩子可參與非正式討論,以訓練辯駁能力。
可每周定時訓練孩子的口才,讓其有機會練習演講與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