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2020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0次會議通過2020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

自2020年9月12日起施行 法釋〔2020〕8號)

為正確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專利授權行政案件,是指專利申請人因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復審請求審查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

本規定所稱專利確權行政案件,是指專利權人或者無效宣告請求人因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

本規定所稱被訴決定,是指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復審請求審查決定、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第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后所理解的通常含義,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權利要求的用語在說明書及附圖中有明確定義或者說明的,按照其界定。

依照前款規定不能界定的,可以結合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采用的技術詞典、技術手冊、工具書、教科書、國家或者行業技術標準等界定。

第三條 人民法院在專利確權行政案件中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時,可以參考已被專利侵權民事案件生效裁判采納的專利權人的相關陳述。

第四條 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中的語法、文字、數字、標點、圖形、符號等有明顯錯誤或者歧義,但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可以得出唯一理解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該唯一理解作出認定。

第五條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虛構、編造說明書及附圖中的具體實施方式、技術效果以及數據、圖表等有關技術內容,并據此主張相關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 說明書未充分公開特定技術內容,導致在專利申請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說明書及與該特定技術內容相關的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

(一)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不能實施的;

(二)實施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不能解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

(三)確認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需要付出過度勞動的。

當事人僅依據前款規定的未充分公開的特定技術內容,主張與該特定技術內容相關的權利要求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關于“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的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條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說明書及附圖,認為權利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關于清楚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的規定:

(一)限定的發明主題類型不明確的;

(二)不能合理確定權利要求中技術特征的含義的;

(三)技術特征之間存在明顯矛盾且無法合理解釋的。

第八條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在申請日不能得到或者合理概括得出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關于“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的規定。

第九條 以功能或者效果限定的技術特征,是指對于結構、組分、步驟、條件等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僅通過其在發明創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進行限定的技術特征,但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權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實現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除外。

對于前款規定的以功能或者效果限定的技術特征,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未公開能夠實現該功能或者效果的任何具體實施方式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說明書和具有該技術特征的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十條 藥品專利申請人在申請日以后提交補充實驗數據,主張依賴該數據證明專利申請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等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審查。

第十一條 當事人對實驗數據的真實性產生爭議的,提交實驗數據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舉證證明實驗數據的來源和形成過程。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實驗負責人到庭,就實驗原料、步驟、條件、環境或者參數以及完成實驗的人員、機構等作出說明。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確定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的技術領域,應當綜合考慮主題名稱等權利要求的全部內容、說明書關于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的記載,以及該技術方案所實現的功能和用途等。

第十三條 說明書及附圖未明確記載區別技術特征在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中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的,人民法院可以結合所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根據區別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其他技術特征的關系,區別技術特征在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中的作用等,認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確定的該權利要求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被訴決定對權利要求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未認定或者認定錯誤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權利要求的創造性依法作出認定。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認定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應當考慮申請日時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設計空間。設計空間較大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一般消費者通常不容易注意到不同設計之間的較小區別;設計空間較小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一般消費者通常更容易注意到不同設計之間的較小區別。

對于前款所稱設計空間的認定,人民法院可以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一)產品的功能、用途;

(二)現有設計的整體狀況;

(三)慣常設計;

(四)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五)國家、行業技術標準;

(六)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第十五條 外觀設計的圖片、照片存在矛盾、缺失或者模糊不清等情形,導致一般消費者無法根據圖片、照片及簡要說明確定所要保護的外觀設計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關于“清楚地顯示要求專利保護的產品的外觀設計”的規定。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認定外觀設計是否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應當綜合判斷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

為實現特定技術功能必須具備或者僅有有限選擇的設計特征,對于外觀設計專利視覺效果的整體觀察和綜合判斷不具有顯著影響。

第十七條 外觀設計與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的一項現有設計相比,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屬于僅具有局部細微區別等實質相同的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屬于現有設計”。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外觀設計與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的一項現有設計相比,二者的區別對整體視覺效果不具有顯著影響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不具有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明顯區別”。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認定產品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確定產品的用途,可以參考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外觀設計產品分類表、產品的功能以及產品銷售、實際使用的情況等因素。

第十八條 外觀設計專利與相同種類產品上同日申請的另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相比,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屬于僅具有局部細微區別等實質相同的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不符合專利法第九條關于“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的規定。

第十九條 外觀設計與申請日以前提出申請、申請日以后公告,且屬于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的另一項外觀設計相比,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屬于僅具有局部細微區別等實質相同的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同樣的外觀設計”。

第二十條 根據現有設計整體上給出的設計啟示,以一般消費者容易想到的設計特征轉用、拼合或者替換等方式,獲得與外觀設計專利的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僅具有局部細微區別等實質相同的外觀設計,且不具有獨特視覺效果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外觀設計專利與現有設計特征的組合相比不具有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明顯區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存在前款所稱的設計啟示:

(一)將相同種類產品上不同部分的設計特征進行拼合或者替換的;

(二)現有設計公開了將特定種類產品的設計特征轉用于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

(三)現有設計公開了將不同的特定種類產品的外觀設計特征進行拼合的;

(四)將現有設計中的圖案直接或者僅做細微改變后用于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

(五)將單一自然物的特征轉用于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

(六)單純采用基本幾何形狀或者僅做細微改變后得到外觀設計的;

(七)使用一般消費者公知的建筑物、作品、標識等的全部或者部分設計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認定本規定第二十條所稱的獨特視覺效果時,可以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一)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設計空間;

(二)產品種類的關聯度;

(三)轉用、拼合、替換的設計特征的數量和難易程度;

(四)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第二十二條 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所稱的“合法權利”,包括就作品、商標、地理標志、姓名、企業名稱、肖像,以及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享有的合法權利或者權益。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主張專利復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的下列情形屬于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三項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遺漏當事人提出的理由和證據,且對當事人權利產生實質性影響的;

(二)未依法通知應當參加審查程序的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及無效宣告請求人等,對其權利產生實質性影響的;

(三)未向當事人告知合議組組成人員,且合議組組成人員存在法定回避事由而未回避的;

(四)未給予被訴決定對其不利的一方當事人針對被訴決定所依據的理由、證據和認定的事實陳述意見的機會的;

(五)主動引入當事人未主張的公知常識或者慣常設計,未聽取當事人意見且對當事人權利產生實質性影響的;

(六)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對當事人權利產生實質性影響的。

第二十四條 被訴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判決部分撤銷:

(一)被訴決定對于權利要求書中的部分權利要求的認定錯誤,其余正確的;

(二)被訴決定對于專利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一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中的部分外觀設計認定錯誤,其余正確的;

(三)其他可以判決部分撤銷的情形。

第二十五條 被訴決定對當事人主張的全部無效理由和證據均已評述并宣告權利要求無效,人民法院認為被訴決定認定該權利要求無效的理由均不能成立的,應當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該決定,并可視情判決被告就該權利要求重新作出審查決定。

第二十六條 審查決定系直接依據生效裁判重新作出且未引入新的事實和理由,當事人對該決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第二十七條 被訴決定查明事實或者適用法律確有不當,但對專利授權確權的認定結論正確的,人民法院可以在糾正相關事實查明和法律適用的基礎上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主張有關技術內容屬于公知常識或者有關設計特征屬于慣常設計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證據證明或者作出說明。

第二十九條 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中提供新的證據,用于證明專利申請不應當被駁回或者專利權應當維持有效的,人民法院一般應予審查。

第三十條 無效宣告請求人在專利確權行政案件中提供新的證據,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審查,但下列證據除外:

(一)證明在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已主張的公知常識或者慣常設計的;

(二)證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或者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

(三)證明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設計空間或者現有設計的整體狀況的;

(四)補強在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已被采信證據的證明力的;

(五)反駁其他當事人在訴訟中提供的證據的。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事人提供本規定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的新的證據。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其在專利復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被依法要求提供但無正當理由未提供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納。

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自2020年9月12日起施行。

本規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本規定;施行前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不適用本規定再審。

《關于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的理解與適用

林廣海 李劍 杜微科 吳蓉[2]

2020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法釋〔2020〕8號,以下簡稱《專利確權規定》),自2020年9月12日起施行。《專利確權規定》的施行,對于促進專利行政執法標準與司法裁判標準的統一具有積極作用。為便于正確理解與適用《專利確權規定》,現擇要闡述《專利確權規定》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慮和有關重點問題。

一、《專利確權規定》的制定背景與經過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全面加強專利權司法保護,不斷提高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審判能力和水平,是激發全社會科技創新活力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護,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將《專利確權規定》列入司法解釋立項計劃。《專利確權規定》在起草過程中,于2018年7月、2020年4月兩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多次征求中央有關部門及全國法院系統意見,廣泛聽取并吸納各方建議。2020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0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專利確權規定》。《專利確權規定》共32條,對權利要求用語的界定、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書充分公開、創造性、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標準以及證據、訴訟程序等重要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

二、《專利確權規定》在起草中的主要考慮

一是堅持依法解釋。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立法精神以及歷次法律修改的目的,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緊密結合司法實際,對相關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明確。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創新主體關心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難點堵點,提高案件審判質效,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堅持公正合理保護。既要嚴格平等保護,又要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強調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與其創新程度和公開內容相適應,強化權利要求的公示和劃界作用,正確把握與技術貢獻程度相適應的專利保護范圍和強度,促進專利質量穩步提升。

四是堅持弘揚誠信。認真貫徹實施《專利法》有關誠信原則的規定,充分發揮裁判規則的示范引領作用,亮明司法態度,確保行為人承擔的違法后果與其行為性質相適應,推動知識產權訴訟誠信體系建設。

五是堅持統籌協同。堅持系統觀念,整體謀劃一體推進,促進專利行政執法標準與司法裁判標準的統一。依法改進裁判方式,強化行政程序與訴訟程序的銜接,提高審判質效,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提升實質性解決專利授權確權行政糾紛的整體效能。

三、需要把握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權利要求用語的界定

《專利確權規定》第2條明確,對于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在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時同樣遵循“內部證據優先”原則。首先,應當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閱讀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后所理解的通常含義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其次,權利要求的用語在說明書及附圖中有明確定義或者說明的,從其界定。最后,以上述方法仍無法界定的,可以結合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采用的技術詞典、技術手冊、工具書、教科書、國家或者行業技術標準等界定。關于原征求意見稿中的“發明目的”,已被本條規定的“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所涵蓋,故不再單獨作出規定。

關于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時如何考慮專利審查檔案,《專利確權規定》第2條未作規定,主要考慮是:其一,從社會征求意見的反饋情況看,對于在界定權利要求用語時是否考慮專利審查檔案,仍然存在較大爭議;其二,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核心爭議在于被訴決定的合法性以及涉案專利(申請)的合法性,而被訴決定以及當事人在行政程序中提交的修改、意見陳述等,本身即構成涉案專利(申請)的審查檔案的一部分。為發揮權利要求書以及專利(申請)文件本身的公示作用,應引導權利人(申請人)盡量通過修改專利(申請)文件以符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沒有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接受的修改,以及權利人(申請人)單方作出的意見陳述,均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且未向社會公眾公示。在司法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案情將其作為參考因素之一。

《專利確權規定》第3條明確,人民法院界定權利要求的用語時可以參考已被專利侵權民事案件生效裁判采納的專利權人的相關陳述。該條旨在引導、督促專利權人在專利確權程序和侵權訴訟程序中都能謹慎、誠信地陳述,對權利要求的用語的含義進行解釋,避免權利人在不同程序中作不同陳述。在司法實踐中,專利權人在侵權民事案件中為了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納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往往會將權利要求的用語作擴大解釋。但在專利確權行政案件中,權利人針對無效宣告請求人提出的現有技術和無效理由往往又會限縮解釋權利要求的用語,以避免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即“兩頭得利”。通過本條規定,專利權人在專利侵權訴訟程序中的相關陳述具有一定的反向作用,有助于避免兩頭得利的發生。因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是界定權利要求用語的根本依據,故專利權人在專利侵權訴訟程序中的陳述僅具有參考作用。本條規定較為原則,既起到引導、督促作用,也為司法實踐提供了裁判依據。

《專利確權規定》第4條規定,如果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中存在明顯錯誤或歧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后得出的唯一理解,對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中的明顯錯誤進行“修正”。本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專利權糾紛解釋(二)》)第4條的規定基本一致。

(二)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虛構、編造技術內容的認定

《專利確權規定》第5條規定了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說明書及附圖中虛構、編造技術內容的法律后果。在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審判實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虛構、編造說明書及附圖中的技術內容的情形。此種情形在涉及化學、醫藥、材料等需要實驗數據驗證的技術領域較為突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專利申請、審查和案件審理秩序。2020年修正的《專利法》第20條規定,“申請專利和行使專利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辦法》第2條明確,“所提交專利申請存在編造、偽造或變造發明創造內容、實驗數據或技術效果”屬于“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為依法制裁此類違法行為,本條明確對于此類情形,當事人主張相關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認定與虛構、編造的技術內容相關的權利要求應當被宣告無效。

(三)說明書充分公開的認定

《專利確權規定》第6條對《專利法》第26條第3款有關說明書“充分公開”的適用作了進一步明確。主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在認定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時,應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作為判斷主體。二是判斷充分公開的時間點,應以申請日為準。三是對于是否“充分公開”,應聚焦“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該條還明確了“未充分公開”的三類具體情形。說明書中的特定內容未能充分公開的,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有所區分,認定保護范圍與之相關的特定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而不能籠統地認定整個專利或者全部權利要求不符合法律規定。

(四)權利要求以說明書為依據

根據《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專利權人、專利申請人可以在說明書、附圖公開的技術內容的基礎上,合理概括一定的保護范圍,而不僅僅限于具體實施方式本身。相應地,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與專利的技術貢獻、創新程度以及說明書公開的技術內容相適應。故《專利確權規定》第8條規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申請日“不能得到或者合理概括得出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的,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專利說明書與權利要求書緊密聯系、相互依存,《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第4款的適用也是一體兩面,高度關聯的。故《專利確權規定》第6條規定,當事人僅依據說明書中未充分公開的特定技術內容,主張與該特定技術內容相關的權利要求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關于“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的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專利確權規定》第9條對以功能或者效果限定的技術特征(功能性特征)作出規定。功能性特征以擬實現的特定功能或者效果限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而不是以實現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技術手段(結構、連接關系、步驟、工藝條件等)進行限定,其字面含義限定的保護范圍極為寬泛,包括能夠實現該功能或者效果的所有具體實施方式。為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給后續科技創新和改進發明留下必要的空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專利權糾紛解釋》)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的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專利權糾紛解釋(二)》第8條對功能性特征的界定作出了進一步的規定。

在構成《專利確權規定》所稱功能性特征的前提下,如果說明書、附圖中沒有記載實現功能性特征的任何具體實施方式,那么,在認定功能性特征的保護范圍時會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尤其是對于實用新型專利而言,其在授權前沒有經過實質性審查,更加容易出現此類情形。故《專利確權規定》第9條規定可以認定其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的規定。因此,權利人(專利申請人)在撰寫說明書時,至少應當記載一項與功能性特征對應的具體實施方式,以符合專利說明書應當“充分公開”的規定。至于根據該具體實施方式,是否能夠得到或者合理概括得出該功能性特征,以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仍然需要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審理和認定。

(五)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專利確權規定》第13條對判斷創造性時確定“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作出規定。在認定權利要求的創造性時,以“三步法”作為最主要的判斷方法,其中的第二步為根據權利要求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區別技術特征,來確定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所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該條第1款規定,如果說明書中沒有明確記載與區別技術特征對應的技術效果,可以結合所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區別技術特征與其他技術特征的關系、區別技術特征在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中的作用等作出認定。

在涉及創造性判斷的案件中,人民法院確定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的目的,是使得技術啟示的認定以及權利要求的創造性的判斷更為客觀。故《專利確權規定》第13條第2款規定,即使被訴決定對權利要求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未認定或者認定錯誤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權利要求是否具有創造性依法作出認定,而不能僅以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認定錯誤為由即撤銷被訴決定。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實質性解決當事人之間有關權利要求是否具有創造性的爭議。

(六)外觀設計的設計空間

設計空間,是指對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創新性設計的自由度。在近年來的行政執法和司法實踐中,已有多件案件對設計空間進行了認定,逐步形成了共識。《專利確權規定》第14條第1款對設計空間作出規定,與《專利權糾紛解釋(二)》第14條的規定基本一致。《專利確權規定》第14條第2款對認定設計空間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作出規定。

(七)外觀設計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第23條的認定

《專利法》第23條對外觀設計專利應當滿足的授權確權條件作出了規定,第9條對禁止重復授權作出了規定。《專利確權規定》第16條至第22條對相關情形的認定作出進一步明確。

《專利確權規定》第17條第1款規定的是“屬于現有設計”的情形,即外觀設計專利與一項現有設計單獨對比,二者的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實質相同;第2款規定的是外觀設計專利與一項現有設計單獨對比,二者的整體視覺效果不具有“明顯區別”的認定;第3款規定的是產品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的認定,該規定與《專利權糾紛解釋》第9條的規定基本一致。

《專利確權規定》第19條對外觀設計專利的“抵觸設計”作出了規定。根據《專利法》第23條第1款的規定,在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如果在先申請、在后公開另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并且其與外觀設計專利的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屬于僅具有細微區別等實質相同的情形,則構成外觀設計專利的抵觸設計。

《專利確權規定》第20條對外觀設計專利與現有設計特征的組合相比是否具有“明顯區別”的認定作出規定。《專利法》第23條第2款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或者現有設計特征的組合相比,應當具有明顯區別。”該規定是《專利法》2008年修正時增加的內容,目的是提高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標準,提升專利質量。該規定明確了可以對不同的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進行組合后,再與外觀設計專利對比。該規定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的認定類似。故作出本條規定時,參考、借鑒了創造性認定的相關規定和經驗。一是借鑒了創造性判斷中的“技術啟示”的概念,即可以綜合考慮現有設計的整體狀況,根據現有設計整體上給出的設計啟示進行判斷,以使得判斷標準更加客觀。二是判斷主體采用了一般消費者,沒有采用本領域的設計人員,以避免在認定外觀設計專利的合法性時,在適用不同法律規定時采取不同的判斷主體。三是認定外觀設計專利是否具有“明顯區別”,關鍵在于其整體視覺效果是否為“容易想到”的,即根據現有設計,是否容易想到通過常規的設計方法,包括設計特征的轉用、拼合或者替換等,獲得整體視覺效果相同或者實質相同(僅有細微區別)的外觀設計。四是規定需要考慮外觀設計專利是否具有“獨特視覺效果”。本條第2款對于“設計啟示”的認定進行了列舉。第21條對“獨特視覺效果”進行了規定。

關于禁止重復授權,《專利法》第9條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專利確權規定》第18條對外觀設計專利重復授權的認定作出進一步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僅與外觀設計本身有關,也與體現該外觀設計的產品類別有關;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具有一定的彈性,既包括外觀設計相同的情形,也包括與外觀設計專利實質相同的情形。因此,如果兩項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存在實質性差異,則不屬于重復授權。

(八)與證據有關的問題

1.實驗數據

實驗數據是通過實驗形成的,人民法院審查認定時,既要考慮實驗數據本身是否客觀真實,也要考慮實驗過程是否客觀真實,以及實驗方案與專利技術方案的相關性。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涉及多種因素,尤其是實驗原料、步驟、條件、環境或者參數等,與之相關的證據材料一般均由提交實驗數據的一方當事人所掌握。

綜合考慮雙方當事人的主張及證據持有情況、舉證能力等因素,《專利確權規定》第11條規定,當事人對實驗數據的真實性產生爭議時,提交實驗數據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舉證證明實驗數據的來源和形成過程。人民法院還可以通知實驗負責人到庭,就實驗原料、步驟、條件、環境或者參數以及完成實驗的人員、機構等作出說明。實驗負責人出庭作出說明時,要接受人民法院的詢問,經人民法院準許,對方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其有關專家輔助人等也可以對其進行詢問,以便人民法院對實驗數據的真實性作出正確認定。

關于《專利確權規定》第10條規定的“藥品專利申請人在申請日以后提交補充實驗數據”,其本身并不是專利說明書的組成部分。人民法院審查時既要注意藥品研發確有自身特點和規律,也要堅持《專利法》規定的先申請制度和“公開換保護”基本原理;既要依法保護創新成果,也要防止申請人搶占申請日“跑馬圈地”后又通過補充實驗數據獲得不正當利益,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

2.公知常識、慣常設計

公知常識和慣常設計,涉及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和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認定,屬于司法認知的范疇。客觀認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和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對于依法、公正審理好專利授權確權案件具有重要影響。由于具體案件可能會涉及不同的專業技術領域、不同產品類別以及客觀認識的局限性,當事人在訴訟中也常常對此產生較大爭議。《專利確權規定》第28條規定,對于當事人主張的公知常識和慣常設計,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證據證明或者作出說明。通常而言,所屬技術領域普遍采用的工具書、教科書、字典、詞典、手冊、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等,可以作為認定公知常識和慣常設計的證據。

3.新的證據

專利授權確權行政訴訟關于是否授予專利權和專利權是否有效的司法救濟程序,為證明其主張成立,當事人可能會在訴訟過程中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供過的新的證據。對于專利申請人和專利權人在此階段提供證據用于證明專利申請應當授權,或者專利權有效的,由于已經沒有其他救濟途徑或者補救措施,故《專利確權規定》第29條規定,人民法院一般應當予以審查。

無效宣告請求人在專利確權行政案件中提供新的證據,用于證明專利權應當被宣告無效的,由于其可以另行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且相關證據已經超出無效行政決定的審理范圍,故《專利確權規定》第30條規定,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審查。但是,對于不涉及新的事實和理由的證據,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或者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關的證據,以及反駁證據等,可以允許其提交并審查。

(九)關于裁判方式

1.被訴決定的部分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第70條規定:“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為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查和司法訴訟效率,有效解決當前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專利權效力遲遲難以確定等問題,《專利確權規定》第24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僅對被訴決定中的錯誤部分予以撤銷,維持被訴決定中的正確部分。由此,有利于避免在被訴決定中存在可以區分的部分的情況下,簡單地全部撤銷被訴決定并判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全部重新作出審查決定。

在起草過程中,有觀點認為,對于《專利確權規定》第24條規定的情形,應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重新作出決定。我們認為,依照《行政訴訟法》第7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僅判決撤銷審查決定的錯誤部分,在不影響當事人實體權利的情況下,可不再判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審查決定,以防止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生效判決再次作出審查決定后,又被提起訴訟形成循環訴訟。

2.視情判決重新作出審查決定

依照《行政訴訟法》第70條的規定,在該條規定的特定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而不是“應當”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因此,根據具體案情,人民法院有權不再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在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已經對當事人主張的全部無效理由和證據均進行審查并作出認定,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情形下,一旦被訴決定被生效判決撤銷,則專利權自然仍處于合法有效的狀態。此時,沒有必要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再次審查,對一項本就有效的專利重新作出審查決定并認定其有效,同時也可以避免當事人對重新作出的審查決定再次提起行政訴訟,產生循環訴訟和程序空轉。因此,《專利確權規定》第25條規定此種情形下,人民法院“可視情判決被告就該權利要求重新作出審查決定”。

3.不再撤銷被訴決定

當事人不服專利復審決定或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而提起行政訴訟,一般都會請求撤銷被訴決定,判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審查決定。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中的實質性爭議,絕大多數在于對專利申請是否應當獲得授權或者專利權是否應當被宣告無效作出的認定。尤其是專利無效行政程序中有關專利權效力的認定,往往直接涉及相關專利侵權民事案件的審理,如果不能盡早確定專利權的效力,會導致專利權的效力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影響相關民事案件的審理。因此,《專利確權規定》第27條規定,在專利復審決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的結論正確的情況下,即使其中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存在錯誤,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文書的判理部分糾正相關錯誤后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而不再撤銷被訴決定。

(十)關于“一事不再理”

在被訴決定被生效裁判撤銷的情況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依據該生效裁判的認定以及判項,重新作出審查決定。在新作出的決定直接依據生效裁判作出,并未引入新的事實和理由,與前案的當事人、事實和理由等均相同的情況下,當事人再次對新的決定提起的行政訴訟與之前的行政訴訟構成“一事”。故《專利確權規定》第26條規定,當事人對該新的決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陇西县| 阳新县| 克东县| 台山市| 通化县| 嘉禾县| 西贡区| 怀宁县| 自贡市| 措勤县| 陕西省| 平利县| 阿图什市| 沙洋县| 济阳县| 遂平县| 固始县| 博兴县| 明溪县| 衡东县| 鸡西市| 广南县| 修文县| 威海市| 泰兴市| 江城| 柳河县| 施秉县| 海门市| 陕西省| 巢湖市| 庆城县| 石嘴山市| 天全县| 宜兰市| 张家港市| 南城县| 泾川县| 沁源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