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打開地圖,可以興奮地看到,中國就像一只美麗的“雄雞”,挺立亞洲的東方。

翻閱歷史,令人傷心地看到,自鴉片戰爭以來,各帝國主義像一群貪婪殘忍的野獸,都在爭奪中國這塊肥美的雞肉;它們又像一群覓食的害蟲,爭相“蠶食”中國這片桑葉。其中,日本帝國主義是一頭最兇猛、最狡猾、搶食最多的野獸、害蟲!

1894~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去2億兩白銀,侵占臺灣群島及遼東半島;1904年與沙俄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廝殺,將旅順港口的中國無辜居民屠殺得只剩下36個人;1915年與袁世凱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25年制造五卅慘案,1928年制造濟南慘案。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又相繼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欲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這對于億萬中國人民和海外華僑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亡國、亡族、亡家、亡人和亡根的威脅。這種威脅是每個中國人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是難以承受的——對于廣大華僑來說,一旦祖國滅亡他們必然淪為亡國奴,民族不在必失其“根”。正如有的僑胞所說:“倘若是國破家亡了,我們海外的僑胞能不當亡國奴嗎?”

面對亡國滅種的威脅,中華民族怒吼了!中國人民及其海外兒女憤怒了!從九一八事變時起,他們吶喊著,拿起武器奮起迎擊闖進家園的豺狼。

1931年9月18日黑夜,一群日軍士兵鬼鬼祟祟,將南滿鐵路奉天(沈陽)以北的柳條湖段炸毀。接著,日本駐東北的關東軍以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為借口,大舉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守土有責的東北軍奉中國政府最高統帥蔣介石不予抵抗的命令大部退往關內,只有馬占山等小部分官兵自發地組織東北義勇軍奮起抵抗并很快失敗。這樣,不到三個月,東三省就淪于日軍的鐵蹄之下。

日軍進攻奉天了!馬占山起來抗日了!日本占領東北了……

一道道電波,一條條消息傳到海外,各地華僑反響強烈。他們對東北義勇軍抗戰表示欣慰、支持,對中國政府不抵抗舉措深感不理解、失望、憤慨。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華僑非常憤怒。他們不愿在敵國居住下去了,更不想為屠殺自己同胞的仇人服務。他們紛紛返回祖國,僅在事變發生的兩個月里就有7000多人回國,以示對日本侵華暴行的抗議。

9月20日,緬甸仰光的商界華僑們,再也安不下心來做生意了。他們聚集到一起開會,與會者一致議決電請國民黨政府切實籌備抵抗,發表宣言喚起僑胞關注國內局勢。繼之,緬甸各地華僑紛紛捐款援助東北義勇軍。

新加坡華僑為九一八事變召開大會,致電國民黨政府吁請抗日;致電日內瓦國際組織及美國總統,呼吁履行國際條約,維持世界和平;喚醒僑民愛國志氣,抵制日貨。正在開會時,大街上發生了驚人的一幕。

一個華僑從一家日本人商店里沖出來,一手提刀,一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這位華僑身上也濺滿了血漬。他一邊跑一邊呼喊著“中華民國萬歲!萬萬歲!”等口號。街上的人們見了都驚得目瞪口呆,四處逃散。原來,這位華僑叫劉石滿,是一位廚師,得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殘殺蹂躪東北同胞的消息,早已積壓胸中的怒火噴發出來,當即持刀闖入一家日本僑商的商店,殺死一個日本商人。劉石滿后被當地政府判處死刑。但他的舉動反映了華僑痛恨日本侵華,深切同情祖國同胞的心理狀態。

九一八事變后,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華僑都有強烈反應,或成立反日團體,或通電譴責日本侵略者,或請求政府立即派兵抗日,或為東北義勇軍捐款……

美國華盛頓華僑反帝大同盟、致公黨、安良公商會、協勝公會四大華僑團體聯名通電,譴責日本侵華,指責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提議召開全美華僑代表大會要求抗日。9月21日,舊金山中華會館召開主席團緊急會議,分別致電國際聯盟請主持公道,制止侵略;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24日,中華會館召開全體會員大會,發起成立舊金山華僑拒日救國后援總會,再次通電國內,請朝野上下一致對日抗戰,共赴國難。紐約華僑商會、華僑愛國會及華僑婦女團體等亦發布反日宣言,開展促進祖國抵抗日本侵華活動。

加拿大華僑聞知日本侵華,不少人摩拳擦掌,準備回國抗日,以盡“救國責任”。僑商則燒毀大批日本茶葉和絲綢,以示抵制日貨。古巴等地華僑也電慰馬占山抗日,表示愿匯款接濟。

歐洲華僑驚悉日本侵略東北,非常憤慨。比利時華僑聞訊后立即召開代表大會,成立反日救國會,電請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并表示了他們抗日救國的堅定決心。英國倫敦華僑團體發表宣言書,吁請世界各國促使日本政府立即撤兵。1931年底,法國巴黎華僑和留學生集會,議決強烈要求日本從中國撤兵、中日兩國進行和平談判等五條議案。

亞、美、歐各大洲華僑的抗日救亡活動此起彼伏,抗日救國的帷幕從此拉開了。

1932年1月28日,九一八東北的硝煙未散,日本又在上海燃起侵華戰火。駐守在上海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在蔡廷鍇、蔣光鼐的領導下奮起抵抗——“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事跡傳到海外,各地僑胞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隨即掀起了各種形式的聲援活動。

越南堤岸華僑辦的《群報》用“蔡廷鍇大勝日軍”的特大號標題,報道淞滬抗戰消息,并不惜違反當地警律、甘愿罰款,在報社門前“乒乒乓乓”地鳴放鞭炮以示慶祝。其他僑胞聞訊,紛紛購買鞭炮燃放,一時鞭炮聲響遍整個堤岸市,像中國傳統的過年一樣熱鬧。

美國舊金山、芝加哥等大城市唐人街龍燈飛舞,鑼鼓喧天,熱烈慶祝十九路軍上海抗戰。美洲華僑特贈送鐫刻著“精神救國”四個閃光大字的金匾給蔡廷鍇。有位華僑將一枚鑲有橢圓形寶石的戒指托人贈送給蔣光鼐,以示對十九路軍官兵英勇抗日的敬佩。蔣光鼐、蔡廷鍇成為美洲僑胞愛戴的抗日英雄。

各地華僑函電交馳,紛紛致電慰問十九路軍,一封封函電帶著海外親人的深情厚誼從歐、美、亞各大洲飛向國內,飛向十九路軍總指揮部,贊揚其“淞滬抗戰,震動全球,開民國以來未有之光榮……”

華僑不但從精神上聲援十九路軍抗日,而且繼捐助東北義勇軍之后再次捐款獻物。菲律賓各界華僑踴躍捐款,捐款總數達250萬元,另捐贈15架飛機和兩輛載重汽車給十九路軍。印尼、越南華僑也捐款數萬元給十九路軍。

淞滬抗戰打響時,正在上海養病的辛亥革命老人、新加坡僑商林義順,帶病連發10多封電報到新加坡,介紹淞滬抗戰情況,號召華僑奮起救國。新加坡、馬來亞華僑組織了“救濟上海傷兵難民籌賑委員會”,以救濟難民為名,實則支持十九路軍抗戰。該會發動僑胞散發傳單、沿門勸捐、舉行義賣,不到兩個月募捐達100萬銀圓。

美國舊金山、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的華僑爭先恐后為十九路軍捐款,其中僅舊金山即捐100萬美元。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秘魯,美國檀香山等地華僑也都捐獻大批款項給十九路軍。為答謝美洲華僑的捐獻,十九路軍撤離上海時,軍指揮部托人向美洲華僑團體贈送紀念章2000枚。

據當時十九路軍司令部統計,在他們收到的1068萬元捐款中,其中華僑捐款為801萬元,占總數的四分之三。華僑的踴躍捐款,極大地鼓舞了十九路軍官兵抗日的士氣。

當淞滬抗戰激烈進行時,不少華僑萬里迢迢回國直接參加十九路軍的隊伍,甚至血灑淞滬。淞滬抗戰打響后,一支由250多人組成的華僑抗日救國義勇軍,在周暉甫的率領下前來參戰,并向全國人民發出通電,表示“痛祖國之淪亡”,“挽狂瀾于既倒”,誓同全國人民“共赴國難”。字里行間,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

參加淞滬抗戰的華僑英勇頑強,有的血灑淞滬戰場。旅日華僑徐香進,同華僑劉兆祥等人回國參加淞滬戰斗,在為前線運送作戰物資時,中途遇到敵機轟炸,同行者早已躲避開,而他始終不離職守,被炸得粉身碎骨。美國歸僑黃毓荃,駕機凌空迎擊來犯淞滬的日機時,不幸墜機身亡。他犧牲后,其家鄉廣東省臺山縣的鄉親們在城邊為其樹碑紀念。徐香進、黃毓荃等是為祖國抗日而壯烈獻身的第一批華僑烈士。他們為海外華僑支援祖國抗日事業立下了第一功。

緬甸華僑救國會曾三次派出自己的親人回國抗日,先后共138人。其中后一批回國人員抵達南京時,因戰事緩和,被國民黨政府當局遣送回緬。

馬占山原是東北軍一名不為人知的中級軍官;蔡廷鍇、蔣光鼐也不過是國民黨軍隊眾多將領中不出名的兩位將領。但在外敵入侵的危亡關頭,他們挺身而出、奮起抗敵,成為當時國內外聞名的人物,也成為華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相反,時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國民黨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張學良,比之前幾位大名鼎鼎,卻因執行不抵抗命令退到關內,致使東北很快淪亡,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眾矢之的。張學良下野擬赴英國,英國華僑得知張學良要來的消息,立即致電上海《申報》館轉告張學良:

報載先生來英,不勝駭異,先生負東北邊防重任,拱手讓人,早已騰笑萬邦,本應自殺,以謝國人,如靦然來英,辱國更甚,請打消此議,以維祖國顏面。

這個電報表明華僑對不抵抗將領的厭惡、憤恨。數年后,真相大白,張學良只不過是蔣介石的替罪羊,是當時華僑不了解真相對他產生了歷史的誤會,但華僑在事關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面前的鮮明態度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在此嚴重關頭,中國共產黨捐棄前嫌,呼吁國民黨停止“剿共”內戰,一致團結抗日。1935年10月,《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正式發表,號召全國人民、各階層、各黨派及“一切關心祖國的僑胞們”團結起來,積極支援祖國的抗日事業。12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號召。

《八一宣言》發表后,法國華僑認為它非常誠懇而切合實際。一名英國華僑見到《八一宣言》后反復閱讀,感慨萬千,激動地寫下自己的感想,寄給中國共產黨在法國巴黎的《救國時報》。他誠懇地說,這篇宣言“不獨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篇空前的偉大的文獻,就是在全世界、全中國的文書中,也是最莊嚴偉大、最沉痛悲憤的一篇……因為這不是一黨一派的宣言和主張,而是全中國四萬萬同胞的心聲”。這種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對《八一宣言》的高度評價和誠心擁護。《八一宣言》傳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得僑眾擁護”,當地許多華僑商會紛紛表示響應。1936年2月,全菲華僑工人召開代表大會,一致認為,要挽救中國危機,必須建立民族革命戰爭的聯合戰線。

華僑對《八一宣言》的響應,對中國共產黨是很大的鼓舞,推動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如中共領導人吳玉章曾指出:“海外華僑在統一戰線上,起著許多推動作用。”

繼占領東北后,日本侵略者的獸蹄又踏進了華北,于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岌岌可危,全國人民的抗日民主救亡運動再掀高潮。但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猶如羔羊遇到了虎狼,軟弱退讓;而對國內掀起的抗日救亡運動又像虎狼對待羔羊一樣窮兇極惡地加以鎮壓,相繼鎮壓了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并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海外華僑對于政府當局“摧殘青年的愛國熱忱”,“陷害愛國領袖”的行徑,“痛心發指”,紛紛譴責國民黨當局鎮壓抗日民主救亡運動的暴行,對于全國學生和民主人士的愛國義舉表示同情和支持。這表明海外華僑的抗日愛國救亡運動與國內民主救亡運動兩股潮流匯合到一起。

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最大恥辱莫過于領土被外敵侵占,國民遭受侵略者奴役蹂躪;而一個國家政府及其最高統治者,不管什么原因不能守土抗敵,都是最嚴重的失職瀆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蔣介石政府卻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國土大片淪喪,人民慘遭蹂躪,海外華僑深感失望、痛心和憤慨。九一八事變后,華僑紛紛發表言論呼吁政府當局抵抗日本侵略,并奮起支持部分自發抗日的國民黨官兵,聲援學生和民主人士的愛國民主救亡運動,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商南县| 灵台县| 江安县| 万山特区| 仁布县| 正镶白旗| 孟津县| 德州市| 宣城市| 南宁市| 巨鹿县| 绥中县| 兴安盟| 建昌县| 石首市| 彭泽县| 渭源县| 同德县| 新疆| 仲巴县| 渝中区| 镇雄县| 肥城市| 肇东市| 海丰县| 漯河市| 临武县| 武冈市| 天祝| 白山市| 包头市| 读书| 南宁市| 齐齐哈尔市| 安国市| 阿拉尔市| 丹东市| 精河县| 湟源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