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矯形器的分類
1996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參照ISO國際標準,制定了我國假肢矯形器國家標準,系統規范了矯形器的命名。2004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又參照《殘疾人專用輔助器具·分類和術語》(ISO 9999-2002),重新制定了《殘疾人輔助器具·分類和術語》(GB/T16432-2004)。
根據《殘疾人輔助器具·分類和術語》,可以根據矯形器的裝配部位、康復治療階段、治療目的、矯形器材料進行分類。醫生在開具矯形器處方時,不是按照疾病的名稱選擇,而是綜合考慮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種類、程度,以及患者年齡、心理狀態、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選出最合適的矯形器。選擇矯形器時,需要康復治療師對患者家居環境進行評估,選擇適合患者家居生活使用的矯形器。
(一)按矯形器的裝配部位分類
1.上肢矯形器 可分為肩肘腕手矯形器(圖2-1)、肘腕手矯形器、腕手矯形器(圖2-2)、手矯形器等。上肢矯形器主要為患側肢體提供牽引力,控制異常活動,起到固定、支持、制動的作用,糾正畸形,支持部分癱瘓肢體完成精細動作和日常活動。其主要適用于消除上肢關節和腱鞘的炎癥、上肢部分神經損傷恢復、促進骨折愈合等。

圖2-1 肩肘腕矯形器

圖2-2 腕手矯形器
2.下肢矯形器 可分為髖關節矯形器、膝關節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踝足矯形器、足矯形器等(圖2-3)。下肢矯形器主要作用是支撐體重,減輕下肢負重;輔助或替代肢體功能,限制下肢關節不必要的活動;補償下肢功能,維持下肢的穩定性,改善站立和行走能力;預防和糾正畸形。

圖2-3 下肢矯形器
3.脊柱矯形器 可分為頸部矯形器、胸腰骶部矯形器(TLSO)、腰骶部矯形器(LSO)等(圖2-4,圖2-5)。脊柱矯形器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和保護軀干,矯正脊柱的異常姿勢;減輕軀干的局部疼痛,防止病變部位受到進一步的損傷;支持已麻痹的肌肉,預防和糾正畸形;通過支持軀干、運動限制及對脊柱對線的再調整,達到矯治脊柱疾病的目的。

圖2-4 胸腰骶部矯形器

圖2-5 腰骶部矯形器
(二)按康復治療階段分類
按康復治療階段,矯形器可分為臨時用矯形器、治療用矯形器、功能代償性矯形器。
(三)按康復治療目的分類
按康復治療目的,矯形器可分為固定性矯形器、活動性矯形器、矯正性矯形器、免負荷性矯形器。
(四)按制作材料分類
按制作材料,矯形器可分為石膏矯形器、塑料矯形器、金屬矯形器、皮質矯形器、織物矯形器、碳纖維矯形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