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勢道術:產品經理成長之路
- 高瑋編著
- 1767字
- 2022-05-06 15:20:58
1.1 在談論產品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產品到底是什么?生產出來的物品都是產品嗎?
在互聯網的圈子里,我們每天都在談論產品:哪個App又發布了新的版本,App Store Top 100榜上又出現了誰,張小龍、雷軍、喬布斯也必然是每天掛在嘴邊的“大神”。但我們在談論產品的時候是否想過,我們高談闊論的產品究竟是什么?產品并不只是界面、后臺的簡單疊加,畢竟產品的概念不是互聯網專享的。一瓶水是產品,一本書也是產品,一個樹上結的蘋果和你手中的手機都是產品,那么,產品究竟是什么?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產品的定義是“生產出來的物品”,這說明了第一個層面,產品是需要有生產方的。此定義把世界上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排除在產品之外了,如陽光、空氣、大海、愛情、生命等。盡管很多產品經理都有著造物主的情懷,但不得不說,造物主的勞動成果并沒有被列為產品的范疇。
不過“生產出來的物品”這個概念依然顯得太過寬泛,經濟學上產品的概念,更趨向于我們日常所描述的產品——“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消費和使用,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東西,它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者它們的組合。”
這個定義中包含了幾個關鍵要素。
1.能夠供給市場
產品被制造出來是為了在市場上形成交易,而不是造出來供自己使用或者只給特定的人使用的。例如,我的炒飯做得非常好,但如果我炒的飯自己吃了、家人吃了,或者為了讓朋友幫我辦事情給朋友吃了,即使我“生產”了炒飯,但這個炒飯并沒有供給市場,所以也不能稱為產品。
2.被人們消費和使用
產品做出來是給人使用的,而不是給人供奉或者炒作的。藝術大師畫一幅畫,這是一個生產的過程,畫作完成之后在拍賣會上拍賣,形成了交易,如果買家拿到畫之后把畫鎖到保險柜中,那么這幅畫就不再是產品了。因為鎖在保險柜中的目的無外乎有兩個,藏起來或者怕損壞,那么在這種狀態下,這幅畫的屬性是一件藝術品或者收藏品。如果是為了保值、增值,期待著未來的某一次拍賣會能賣個好價錢,那么這幅畫就成了一筆投資。
產品需要人們使用,而非收藏或炒作。繪畫大師繪制一幅畫,即完成了一次生產。畫作在拍賣會上被拍賣則形成了一次交易。假如買家將畫作拿回家鎖入保險柜,那么畫作則失去了產品的屬性,從產品轉化為了藝術品或者收藏品。
3.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
滿足需求是產品生存的關鍵。產品有人使用并且能夠進入市場,就意味著使用者為了使用這個產品付出了成本。這種付出的背后必須滿足某種需求,也就是供需關系成立的基本要素。假設我要生產一個特別高效的設備,類似一種圓筒,后面配一臺大功率風扇,為了達到極高的效率,風扇組件委托戴森公司來設計,做到低能耗高風量,而且噪聲極低,發熱量小,免維護。圓筒外殼用鋁合金一體壓制成型,精致典雅,手感極佳,用了蘋果筆記本電腦的外殼技術,為了品質甚至犧牲了一定的良品率。這樣一臺精致、優雅、高效的設備——全自動AI撒幣機,我們會幫助客戶安裝在樓頂,用途是在里面放上紙鈔后,可以使紙鈔非常高效地向外拋灑,而且通過擁有專利的內部可變膛線設計,加上空氣濕度和風力的傳感器以及智能算法,可以保證紙鈔在出膛之后,在空中飛舞出完美的旋渦。我想,即使這樣高端的設備,恐怕也不會有人要,所以也不能被稱為產品。
因此,滿足需求、供人使用、面向市場,這是產品的3個原則。在滿足這些原則之后,形態可以非常寬泛,有形的物品或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都可以是產品。所以我們在談論產品的時候,談論的重點應該放在需求、用戶和市場上。
談論哪個App發布了新的版本,重點應該在于這個App的新版本增加了什么新功能?這個功能滿足了用戶什么樣的新需求?市場上是否有類似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之前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這個版本是否去掉了一些功能?之所以去掉這個功能是由于使用的用戶太少導致需求不成立,還是由于供需關系的問題導致入不敷出?
談論Top 100榜上又出現了哪個新產品,重點應該在于這個新產品是否解決了某個一直存在,但沒有解決的需求,還是某個需求找到了新的、更好的解決方式,又或者發掘出了新的需求。產品沖上榜單是一個被市場認可的信號,但應該考慮這種認可是短暫的,還是長期存在的?這個產品的用戶具備什么樣的特質?自己的產品用戶是否和這個產品的用戶類似?這個產品被市場驗證的功能需求是否可以被自己的產品所用?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明晰產品是什么,是做好產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