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面對面:從他人視角確認目標
一個發自內心對別人感興趣的人在兩個月內結交的朋友,比一個只希望讓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內結交的朋友還要多。
——戴爾·卡耐基

事實上,你選擇共事的人、你的老板、你所交際的人、你結婚的對象、與你一起投資或創業的人將決定你一生大部分的成功和快樂。
圖1.2表示了從不同視角(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喝完可樂后的狀態。

圖1.2 不同視角的狀態
一位職場導師曾經這么教導他的新員工:不用擔憂你自己的事情,多擔憂你上司擔憂的事情,你在職場中的升職會很快;多擔憂你客戶擔憂的事情,你的生意肯定不會太差。
同樣,如果我們多擔憂家人擔憂的事情,是不是家庭也就會更加和諧?
陳春花教授是國內著名的實戰派導師。她的個人出版物不僅覆蓋面廣,而且十分暢銷。當有人在她的新書發布主題沙龍現場問她如何能做到這一點時,她的回答非常簡單:“要和大量的讀者去聊,確認他們能理解你想表達的內容。”
因此,我的建議是,你至少要找到這樣兩個人:一個段位比你高,有正能量且樂意幫助你的人,最好是事業有成的過來人。讓他從旁觀者的視角幫助你分析驗證你做事的初心目標,點透你。同時,再找一個對你十分重要,而且你對他也十分重要的伙伴,也許就是你的配偶、你的上司、你的項目成員。簡單直接地問一下他的看法、他的期望或他的要求。正所謂知彼知己,你會發現別人看重的事情往往和自己如此不同,要充分理解這一點。
這些信息應該對你定義并衡量預期結果的具體目標十分重要,或許這些人就是評價目標的重要相關方。你開始發現他們的期望或建議是那么具體和務實,因而你需要更加聚焦的是預期結果,而不是自己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