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與無線傳感器網絡(第2版)
- 劉偉榮編著
- 416字
- 2022-05-06 18:42:31
2.4.2 差分脈沖位置調制機制
Edgar H. Callaway提出了一種差分脈沖位置調制機制,它采用兩個32-chip PN碼,I、Q通道各一個,并采用OQPSK調制,每個32-chip采用半正弦脈沖波形。調制結果波形具有恒定包絡,從而適合低廉的非線性功率放大器。PN碼使用最大長度序列(m-序列),I通道采用的PN碼的特征多項式為45(八進制),Q通道采用的PN碼的特征多項式為75(八進制),符號速率為31.25 ksymbol/s。編碼位置調制示意圖如圖2.2所示,通過周期性移動PN碼(共16個移位值),將信息以差分方式放置在每個通道的符號內,即信息是當前符號與前一個符號的移位值的差。在一個符號傳輸時間內,M為16個移位值之一(每位包含4位信息),放置在I和Q通道中,每個符號傳輸1 B。因為PN碼采用的是32-chip,理論上可以設置M=32,每個符號發送5位,但是實現較為復雜。更為簡單的做法是,將8位分為4位而不是5位,這樣較小數目的移位值也能簡化接收器的實現。由于分組的長度較短(小于100 B),因此符號的同步可以通過PHY分組的包頭實現。

圖2.2 編碼位置調制示意圖
推薦閱讀
- 面向物聯網的CC2530與傳感器應用開發
- 網管員典藏書架:網絡管理與運維實戰寶典
- 光網絡評估及案例分析
- 計算機網絡原理與應用技術
- 物聯網通信技術
- Microservice Patterns and Best Practices
- WordPress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Windows Server 2012 Hyper-V虛擬化管理實踐
- Learning Windows 8 Game Development
- 互聯網+思維與創新:通往未來的+號
- LwIP應用開發實戰指南:基于STM32
- Professional Scala
-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
-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打造分布式商業新生態
- 網絡信息安全工程技術與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