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革命:未來40年中國經濟社會大變局
- 曹開虎等
- 1370字
- 2022-05-06 13:33:06
前言
未來四十年,中國經濟社會將迎來系統性變革,社會財富也將隨之發生大規模轉移。
我們將見證一個偉大的時代,見證一個變革的時代。在“順勢者昌,逆勢者亡”的歷史規律下,創業英雄將層出不窮;緊抓機遇、縱橫捭闔的企業也將借勢而進,成為產業翹楚;前瞻布局、運籌帷幄的國家也將乘勢而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即將發生的滄桑巨變源于中國向全世界的莊嚴宣告。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表態讓“碳中和”概念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走紅,并在國際社會掀起熱浪,引發廣泛熱議。
碳中和是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二氧化碳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它是全球變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累計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超過2.2萬億噸,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1℃。要實現本世紀末1.5℃溫升控制目標,從2020年起全球剩余碳排放空間只能控制在50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內。按照2019年全球排放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計算,到2030年前就將超過這一警戒線。
氣候變暖已經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發生頻率顯著增加、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這些氣候災害離我們并不遙遠。2021年7月,世界上很多地區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先是美國和加拿大遭受罕見的熱浪侵襲,氣溫一度高達49.6℃,造成約250人喪生。隨后德國遭遇特大洪水,河道決堤,多所房屋倒塌,約20萬個家庭受災停電。
極端氣候顯著增加甚至引發了全球醫學界歷史上首次集體吶喊。2021年9月,英國《柳葉刀》、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等全球超過200家醫學衛生期刊發表聯合社論,呼吁各國立即采取緊急行動,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之內,否則將造成“災難性”和“不可逆轉”的傷害。
如果任由二氧化碳繼續大規模排放,氣候變化將給人類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帶來滅頂之災。
這要求我們立刻采取行動,通過清潔能源替代、能效提升、植樹造林等一系列手段,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促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吸收量相抵,從而讓全球于205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對于中國而言,碳中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我國經濟已經全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將實現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但是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發達國家有60~70年的過渡期,我國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另一方面,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過去四十余年改革開放中已積累起新一輪變革的經濟基礎和技術實力。
我們歷時一年,對上百位企業家、專家進行了訪談,查詢了數千篇論文,參考了數萬篇專業性文章,試圖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講清碳中和的來龍去脈和深遠影響。
本書將通過六大章節回答以下問題:
1. 我們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2. 我們憑什么能夠實現碳中和?
3. 為實現碳中和,我們將做出怎樣的努力?
4. 碳中和世界是怎樣一幅畫面?
5. 面對未來世界我們該如何做?
6. 碳中和時代下,國際能源格局將會如何演變?
剛接觸碳中和概念的讀者朋友,可以循序漸進地逐章細讀;對碳中和概念已有所研究的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來閱讀。
由于篇幅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書中的內容可能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真誠地歡迎廣大讀者朋友提出寶貴意見。
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啟碳中和之旅,深度探索碳中和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