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設計與應用(第2版)
- 劉化君等編著
- 2917字
- 2022-05-09 17:32:43
網絡設計過程
流程周期和循環周期不能很好地描述所有網絡開發項目,同一個項目可能從一個周期跳到另一個。例如,流程周期模型比較適于描述一個新網絡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但循環周期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將來的更新和維護。
網絡開發過程描述了開發一個網絡時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但是每個項目都有它自身的獨特需求,需要略做修改以完成不同的任務。通過分成多個階段,大項目被拆分成多個易理解、易處理的部分。如果把一個項目看成是一個任務表,階段就是這類簡單的任務。換而言之,每個階段都包括將項目推動到下一個階段必須做的工作。通常一個網絡開發項目的生命周期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如圖1.3所示。
? 網絡系統需求分析;
? 網絡性能分析;
? 網絡邏輯設計(又稱概念設計);
? 網絡物理設計(又稱最終設計);
? 網絡安裝和維護。
這個過程既可應用于流程周期,也可應用于循環周期。換言之,這個過程只是定義了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到底是在完成了一個環節之后再開始下一個環節(即流程周期),還是循環地做幾個輪回(即循環周期),這將根據用戶單位的實際情況具體確定。

圖1.3 網絡設計過程
另外,為了達到建成實用網絡的最終目標,開發人員還必須整理出一些相關的材料,例如需求分析評估報告、設計文檔等。每個階段都形成文檔輸出,并作為下一階段的輸入。當然并不是每個項目都需要這些階段及其輸出。小項目可以越過一些環節,或將它們綜合起來。一旦理解了為什么會有這些環節、任務和輸出,就可以考慮哪些文檔材料是項目所必需的。
網絡系統需求分析
任何網絡都不可能是一個可以進行各種各樣工作的“萬能網”,因此,必須針對每一個具體的網絡,依據使用要求、實現成本、未來發展、總預算投資等因素仔細地反復推敲,尤其是分析網絡系統要完成的所有功能。
需求分析是開發過程中關鍵階段,因為需求提供了網絡設計應達到的目標。但是,盡管收集需求信息對網絡設計來說是最基本的,卻因為要從多方面搜集和整理信息太難而常被忽略。
收集需求信息意味著要與用戶、經理及其他網絡管理員交談,然后歸納和解釋談話結果。通常,不同的用戶會有不同的網絡需求,一個組織的各個方面也會有它自己的需求。一般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需求信息值得關注:
? 用戶業務需求;
? 應用需求;
? 計算平臺需求;
? 網絡系統需求。
圖1.4示出了這些需求的層次性,在每層提供相應的服務和需求。

圖1.4 需求范圍
搜集需求的過程有一系列步驟。首先,從上層管理者或業主開始收集用戶業務信息。接著搜集用戶群體的需求,搜集支持用戶及其應用及計算平臺需求。網絡自身是最后考慮的對象,開始收集需求時不需要考慮網絡和網絡技術。收集需求信息是很耗時的工作,而且不能立即提供一個結果。但是,需求分析有助于設計者更好地理解網絡應該具有的性能。
在需求分析階段應該盡量明確地定義用戶的需求。詳細的需求描述會使得最終的網絡更有可能滿足用戶業務要求。明確的需求描述幫助防止“蠕動需求”,即需求漸漸增加以至不可辨認的過程。收集需求時還必須同時考慮機構的現狀和將來的發展需要。好的需求收集技術不僅會幫助個人的工作,同時還會提高整個機構的工作效率,為它們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有力工具。
在需求分析后,要規范地把需求記錄在一份需求說明書中。在形成需求說明書后,管理者與網絡設計者應該正式達成共識。
網絡性能分析
網絡性能分析是指根據對網絡系統的響應時間、事物、處理的實時性進行評估,確定系統需要的存儲量及備用的存儲量。具體地說,就是根據網絡的工作站權限、容錯程度、網絡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等,確定采取何種措施及方案。網絡性能分析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已有網絡系統的升級或改善,須先分析現有網絡的體系結構及其性能。這種網絡分析是需求收集階段的補充,需求告訴將要干什么,分析告訴現在處于什么狀態。二是建設新網絡,新網絡設計的效率依賴于現有基礎計算設備是否能支持新的需求。現有網絡設備及其支持系統對新的開發可能很有用,也可能是一種負擔。在設計過程開始之前撰寫需求說明書時,還應分析與現有網絡和新網絡相關的其他資源。
質量(如用戶對存儲量和通信流量的評價)和數量(如測到的流量大小和來自網絡管理者的統計數據)方面的信息都應該被收集。
流量測量和收集統計數據的過程通常被稱為基線測量,它給網絡性能提供了一個“快照”。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管理人員可將后來得到的測量結果與此基線進行對比,看看網絡是否仍能滿足要求。當用戶報告了性能問題而且在完成了一個解決方案之后,進行基線測量也是很重要的。通過比較兩組性能測量的結果,可以很容易了解這個解決方案是否有效。
在這個階段,要編制出一份正式的流量說明文檔,作為網絡分析的結果,提供給邏輯設計階段使用。網絡分析階段一般應提供如下輸出:
? 現有網絡的邏輯拓撲結構圖;
? 反映網絡容量的每個應用、網段及網絡整體所需的通信容量和模式;
? 詳細的統計數據、基本的測量值和所有其他直接反映現有網絡性能的測量值;
? Internet接口和廣域網提供的服務質量報告;
? 限制因素清單,如必須使用現有線纜和設備等。
網絡邏輯設計
網絡邏輯設計階段將描述滿足用戶需求的網絡行為和性能,詳細說明數據如何在網絡上傳輸,但并不涉及網絡元素的物理位置。
設計者利用需求分析和現有網絡分析的結果來設計邏輯網絡結構。如果現有軟、硬件不能滿足新網絡的需要就必須將它們升級。如果現有系統能繼續使用,新設計可以將它們集成進來。
在進行邏輯網絡設計時,應該確定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網絡設備、網絡結構和尋址。在該階段應該得到一份邏輯網絡設計文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邏輯網絡圖;
? 尋址策略;
? 安全措施;
? 具體的軟件、硬件、廣域網連接設備和基本的服務;
? 招聘和培訓新網絡員工的具體說明;
? 對軟件、硬件、服務、員工和培訓費用的初步預算。
網絡物理設計
網絡物理設計階段體現如何實現邏輯設計。在這個階段,設計者確定具體的軟件、硬件、連接設備、服務和布線。
網絡物理設計階段的輸出用以指導如何購買和安裝設備,所以物理設計文檔必須盡可能詳細、清晰,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 物理網絡圖和綜合布線系統方案;
? 設備和部件的詳細清單;
? 軟件、硬件和安裝費用的估計;
? 安裝日程表,它詳細說明實際和服務中斷的時間和期限;
? 安裝后的測試計劃;
? 用戶培訓計劃。
安裝和維護
前4個階段的細致工作將使安裝很順利。如果網絡開發者在前面的各階段嚴格遵守規范,真正付出了努力,可以避免出現常見的安裝問題。安裝階段應該給出:
? 最后修改過的更新網絡圖(邏輯網絡圖和物理網絡圖);
? 做了清晰標記的線纜、連接器和網絡設備;
? 所有可以為以后的維護和糾錯帶來方便的記錄和文檔,包括測試結果和新的流量記錄。
所有軟、硬件在安裝開始之前必須到位并進行測試。在網絡投入運營之前,所有所需的資源都應該妥善安排。如果在開始安裝前,某個至關重要的子系統沒能就位,部分或者整個系統可能就要重新設計。盡管這令人頭痛,但是如果等到部分現有網絡已經拆除了才去修補,那會更麻煩。
這個過程的目的是回答問題、做出決策和在安裝階段開始之前發現問題。但是事無完事,再好的方案也會有些不足,設計者應該參加網絡的安裝工作。
網絡安裝好以后,工作任務就轉到了收集用戶反饋意見和監控網絡。每當有新的需求出現時,網絡生命周期就會重復。
-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 Qt Creator(Second Edition)
- 新一代物聯網架構技術:分層算力網絡
- NB-IoT物聯網技術解析與案例詳解
- 數字通信同步技術的MATLAB與FPGA實現:Altera/Verilog版(第2版)
- Un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ming
- 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
- 5G+區塊鏈
- 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技術
- 5G時代的大數據技術架構和關鍵技術詳解
- 華為HCIA-Datacom認證指南
- 圖神經網絡前沿
- Python API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 物聯網,So Easy!
- Building Microservices with Spring
- CDN技術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