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識人用人一本通
- 湯君健 王剛
- 1196字
- 2022-04-21 11:40:41
2.2 中小企業人才價值公式:人才估值=創造的價值-薪資成本
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它體現了中小企業在引進人才時和大企業的三大不同。
(1)大企業重“公平”,中小企業偏“效率”。例如,大企業在做薪酬設計時,要通過一系列對標,保證內外部的公平性。內部公平性包括,這個候選人內部職級如何,有沒有“倒掛”等;外部公平性包括,這個候選人上一份工作拿多少薪水,在人才市場上位置如何。
而中小企業,沒有那么多的層級、數據,甚至很多企業都沒有預算去買所謂的“薪酬報告”。所以,中小企業管理者不要拘泥于大企業的那套條條框框,候選人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少價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來一個不能創造價值的高管,哪怕不拿工資,也浪費了團隊的時間。也就是說,中小企業人才價值的關鍵、重點在價值,而不在成本。
(2)大企業講“穩”和“當下”,小企業求“快”和“未來”。大企業的員工對收入期待“即時滿足”,中小企業則賭的是未來,靠發展去解決很多當下的問題和矛盾。
假設陽光教育真的引進了商業化的高管,也確實能夠幫陽光教育提高估值。那么,“倒掛”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容易解決的。比如,孔總可以在企業完成下一輪融資的時候,給“老兄弟們”一次“變現”的機會,額度等于這些年他們降薪到陽光教育的機會成本。打個比方,當年他們都是從年薪60萬元降到20萬元來的,一干就是3年,那么,可以給出120萬元的額度,讓他們選擇是不是要變現。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創業是馬拉松,你作為管理者或者老板,也許沒有那么缺錢,但是老兄弟們有家有室,你要幫助他們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二來給出有額度的選擇,也起到保證高管團隊保持“饑餓感”的作用。要是高管直接把期權全都兌現了,就很容易滋生“打工者心態”。
總之,對中小企業來說,必須把所有資源投入到符合戰略價值的方向上,不能帶來價值創造的人才,就不是“好人才”。
當然,這個案例里投資人說的“估值”,只是諸多“戰略價值”的一種。更具體地說,只要能夠帶來包括融資輪次估值提升、股票價格上漲、股東權益提升、企業社會責任體現、可持續經營、利潤提升、成本下降或者其他的能幫助企業使命、愿景達成等戰略目標達成的,都應該屬于戰略價值創造的范疇。
所以,中小企業管理者在引進人才的時候,不應該從候選人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從戰略目標出發,先弄清楚需要達成什么戰略目標,然后才是誰可以來幫助企業達成。只要該人才創造的價值大于薪資成本,就可以大膽啟用。我再舉一個案例。
筆者曾經服務過一家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電商企業。當時,對于是否要引進一位有百億元規模業務經驗的操盤手,高管團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因為這位操盤手,開出了接近400萬元年薪的天價,算上為他配置的操盤團隊,一年要接近1000萬元的薪資包,遠遠超過了團隊其他高管的收入水平。最終CEO力排眾議,高薪聘用了這位專家。道理很簡單,就是一筆經濟賬:100億元的營業額,僅僅是提升1個百分點的合同談判毛利,對企業就是1億元的利潤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