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景觀設計學
- (英)伊恩·湯普森
- 2722字
- 2022-04-19 15:45:47
前言
景觀設計學在塑造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扎根于環境操控的實踐中,其實踐歷史至少與建筑和工程一樣悠久。盡管如此,在許多國家,它卻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為什么會這樣?這會是我在本書中回答的問題之一,但部分原因要歸咎于“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個有失偏頗和具有誤導性的學科名稱。公眾對于我們怎么被這個名稱誤導莫衷一是。人們常說,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者——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1822—1903)和卡爾弗特·沃克斯(1824—1895)是第一個使用“景觀設計師”這一稱呼的人。1858年,他們在自己的勝出作品中使用了該詞。但是最近,景觀史學家尼娜·安東內蒂表明,精心設計了白金漢宮花園、方案卻被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否決的設計師威廉·安德魯斯·內斯菲爾德,早在1849年就稱自己為“景觀設計師”了。其他學者則認為,設計師兼園藝師安德魯·杰克遜·唐寧(1815—1852)是“第一位景觀設計師”,他是最早主張在曼哈頓建立大型公園的人之一(圖1)。但毫無疑問的是,奧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廣為人知的成功開創了景觀設計師這一職業。奧姆斯特德以其在保護自然和改善城市衛生方面的貢獻而聞名,但他最偉大的遺作則是他在美國許多城市設計的公園,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紐約州的布魯克林和布法羅、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以及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等地都有他的作品。受英國風景造園傳統的影響,奧姆斯特德認為,在城市環境中創造田園風光可以為亟須脫離喧囂、繁忙和壓力的城市居民提供緩解之機。很明顯,中央公園設計競賽中勝出的方案“草坪計劃”包含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景點,如漫步區、綿羊草坪、迪恩小徑和大草坪等。
盡管奧姆斯特德是景觀設計學的創始人,他對這個名字卻一直心存疑慮。“景觀設計學這個可憐的名稱一直困擾著我,”他在1865年給搭檔沃克斯的信中寫道,“景觀(landscape)不合適,建筑(architecture)也不合適,兩者結合起來仍然不合適——造園(gardening)更糟糕……這種藝術既不是造園也不是建筑。特別是對于我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做的這件事而言,兩者都不是。它是森林的藝術,是一種純藝術,有別于園藝、農業,或者叫森林實用藝術……如果你一定要開創這樣的新藝術,就不會想給它起一個舊名字。”
盡管這個名字造成了種種問題,它還是得到了保留。景觀設計師也一直受到各種誤解的困擾。比如,人們認為景觀設計學是建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不是一個憑自身力量獨立出來的學科,因此,景觀設計師是一種專科建筑師,就如外科醫生是專科醫生一樣。再比如,人們覺得景觀設計師就是風景造園師(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許多景觀設計師會告訴你,有些時候周圍的朋友會邀請他們“為花園提一些建議”。我的一位前同事曾回答說,“好啊,我想看看你的花園,但我必須先完成對風電廠的視覺影響評估”,然后享受對方困惑的眼神。雖然景觀設計師有時確實會設計花園,但這只是他們工作內容的一小部分。因為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包括了商業園區的布局規劃、工業廢棄地的復墾、城市歷史公園的修復,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水壩、發電站和防洪設施等)的選址和設計。這本通識讀本的首要任務就是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景觀設計學是什么?當代從業者的工作范圍相當廣泛,就連奧姆斯特德“森林實用藝術”的觀點也無法涵蓋。

圖1 紐約中央公園鳥瞰圖,最初依照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和卡爾弗特·沃克斯1858年的競賽勝出方案進行布局
這個問題有多種回答,我將把它們糅合起來。首先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僅著眼于景觀設計學的根源,也關注奧姆斯特德與沃克斯所開創的這門年輕學科的成長、發展和傳播。另一個角度是考慮景觀設計師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他們所承擔的委托類型,以及與建筑師、城市設計師、城鄉規劃師、環境藝術家之類的其他專業人士之間的關系。第三個角度,也是我最感興趣的角度,則是調查該學科的理論基礎,還有各種美學、社會和環境論述。這些論述塑造了景觀設計學這個學科,并把它從同類的領域中區別出來。于是,“它是什么?”這個問題逐漸演變為“為什么要這樣做?”和“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作為一個在英國學習的景觀設計師,我難免會從英語世界的角度來撰寫本書(英美兩國的專業有共同的根源,而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英聯邦國家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聯)。然而,我也會通過在其他國家發現的不同起源和視角來試圖讓這一點不那么明顯。法國、德國、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都在景觀設計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景觀設計學發展最快的地方似乎是中國。中華文明中的造園傳統可以說與西方一樣悠久,但中國人直到近些年才接受景觀設計學,這與中國自1979年來的經濟騰飛所帶來的物質和社會巨變息息相關。有意思的是,我們注意到西方的景觀設計學理念正在中國文化中發揮作用。不久,我們也許就能看到中國式思維和實踐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景觀設計學實踐方式所產生的影響。
與景觀設計學相關的術語還是一片混亂,在進行跨文化的描述時更是如此。即使是在英語國家,術語的使用也各不相同,而在嘗試用其他語種,例如德語或法語構建相關術語時,問題則更加棘手。僅僅為了解釋該問題,我就能寫完這本通識讀本的三萬五千字。雖然我不能避免對定義和意義上細微差別的些許討論,但是如果用幾個關鍵詞就能闡明我的意思,那還是很有用的:
景觀。這是一個模棱兩可的術語,但《歐洲景觀公約》中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實用定義,它規定,景觀是“一個為人所感知的區域,其特征是由自然和(或)人類因素作用與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個定義的價值在于它同時包含了兩個概念,即景觀是一片土地,換言之,是某種物質,但它也是某種“為人所感知”的東西,能夠由心靈和社會共享。
景觀設計學。世界景觀設計師與風景園林聯合會是這樣描述的:“景觀設計師就戶外環境、空間(建成環境內外)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及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并提供建議。景觀設計師這一職業需要擁有景觀設計學的學位。”
景觀設計。由于“景觀設計學”這個詞并不完美,一些人更愿意選用“景觀設計”這個術語。這是一組近義詞,但景觀設計可能會將“景觀規劃”(見下一條目)一詞的內涵排除在外。相比之下,“景觀設計學”這一術語的含義更廣泛,也是國際勞工組織認可的行業名稱。在美國,這兩個詞在法律上存在區別。景觀設計學是一個由國家監管、實行注冊制的行業,從事這一行業需要接受特定教育并順利完成注冊考試。景觀設計則不受國家監管,也不需要特定的專業資格。
景觀規劃。這個實用的定義是由聯合國教育規劃署提出的:“在土地利用規劃過程中涉及的物質、生物、審美、文化和歷史價值,以及這些價值、土地利用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與規劃。”
總而言之,“景觀設計學”是一個總的學科和行業名稱。設計和規劃之間存在交集,二者都是景觀設計學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