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南梁一夢
- 石磯西畔
- 靳白衣
- 3009字
- 2022-04-19 12:43:30
“大舅哥”搖搖頭:“如果只看錄像,并不能證明什么。當時五車連撞,江歌集團的車處在第二輛,我調閱了五輛車的信息,第一輛和第三輛車都是租來的,分別屬于不同的租賃公司,但出租的時間都是在事發前三天內。
我接著調查第一輛和第三輛車的司機,兩個人都是失業不久,但之前都開過網約車,雖然這可能只是巧合,我還是調取了他們的資金記錄。結果發現事發后半個月內,這兩個人都分別收到過一筆錢。”
關父眼中迸發出凌厲的光芒:“誰雇的他們?”
“大舅哥”說的有些急,端起水喝了一口:“給這兩個人匯錢的,是另外兩個人,表面上看沒有任何交集。我托了關系,查到了他們的簡歷,二人都在投資公司干過,而這兩家投資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注銷。但兩名法人代表之間,有個共同的親屬,叫作趙子圭。”
關父緩緩收起了眼中的鋒芒,抬頭看著“大舅哥”:“這個人我聽說過,但素來和我們沒有恩怨。”
“大舅哥”瞇了瞇眼:“此人有點能量,有些企業是又想要他的錢,又害怕他的人,私下里都管他叫‘金手指’,但他很可能是個白手套。如果是他在背后指使,很可能是為了一件事:把江歌集團逼進死角?!?
關父表情嚴肅:“只要確認和他有關,無論他是誰,也不管什么原因,做事沒有底線,誰也保不了他。”
“大舅哥”走了,關父拿起電話:“馬上安排毛毛去國外的子公司實習一段時間,如果可以運作,之后就留在那邊上學吧?!?
文龍做了一個夢。
夢里他到了西晉,一切都從司馬炎傳位給司馬衷開始。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一個看誰都像篡位者的丑皇后,終于釀成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讓西晉搖搖欲墜,遷居內地的匈奴貴族劉淵等勢力趁勢起兵,拉開了“五胡十六國”的序幕。
十六國:兩趙、三秦、四燕、五涼、成、夏也。
北方淪陷,晉室攜士族百姓“衣冠南渡”,史稱東晉。后被漢楚王劉交二十二世孫劉裕篡權,改國號為宋,與一統十六國的北魏南北并立,史稱南北朝。
后來,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蕭道成篡宋,建立南齊,蕭氏走上舞臺。之后南齊又被同宗的蕭衍取代,更名為梁。蕭衍篤信佛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一位人主。
蕭衍立長子蕭統為太子,史稱“昭明太子”,太子驚才艷艷,可惜英年早逝。蕭統去世當晚,建康城中有一姓謝家女子星夜出走。
謝姓女子名為謝如蘊,據說取此名是因為仰慕家族中的一個先輩。太子修訂《文選》時,謝如蘊毛遂自薦來幫忙,以至于日久生情、珠胎暗結。謝如蘊受太子囑托,連夜離宮,在高人的指引下,隱居巴蜀一尼姑庵中,八個月后誕下一子,取名蕭逸,便是山壁留書之人。
蕭逸長到一十三歲,謝如蘊將他的身世和盤托出,自己出家為尼。蕭逸拜別母親,四處闖蕩,遇到了墨家后人墨白,隨其學習治國行軍,并得授鉅子符印。三年后,侯景作亂,將蕭衍餓死在宮中,蕭衍七子蕭繹遣王僧辯平亂,后在江陵稱帝,史稱梁元帝。
蕭氏才子眾多,“四蕭”成就堪比“三曹”,其中尤以蕭繹最為突出,是唯一入選諸子百家的皇帝(不是先秦版)。但此人性格扭曲,不僅對自己的兄弟子侄極為兇殘,和皇后的關系也不好(就是“徐娘半老”那位)。
蕭逸找到蕭繹,表明身份,愿助叔父重振南梁。蕭繹對這個便宜大侄子心生猜忌,表面上卻假意招攬。蕭氏一門皆明易理,蕭繹曾著《連山》三十卷(不是上古那本),他知道蕭逸是愛學習的好少年,以贈書的名義將其引至文德殿,擬來個甕中捉鱉。
蕭逸身負重傷,憑借跟墨白學的機關之術,帶著《連山》逃了出來,半路被“死而復生”的陶弘景救下。陶弘景曾與梁武帝蕭衍書信相交,人稱“山中宰相”,但傳言已于十六年前謝世。其實這不過是得道高人的障眼法,葛洪、達摩都玩過。陶弘景將其帶往茅山,授以道術。
兩年后的某一天,蕭逸在替師父采藥時,誤打誤撞,進入了號稱十大洞天之八的茅山“句曲洞府”,得到了葛洪留下的心法,功力大增。他徜徉其間,廢寢忘食,出來后發現已過去了二十年。
此時陶弘景已不在茅山,蕭逸下山云游,進入北方,無意之中結識了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楊堅,二人互相欣賞,結為異姓兄弟。隨后幾年,他助楊堅韜光養晦、建功立業,終于一統北方,稱帝中原。
后來蕭逸被楊廣所忌,屢屢挑撥離間。蕭逸因楊廣王妃蕭氏亦為南梁皇室,不愿和他一般見識,只身離開大隋,回到巴蜀。不料經過一個山澗時,突然地動山搖,導致兩山相撞,將蕭逸困在當中。
蕭逸本無牽掛,索性在此洞中閉關。一日,他忽有所悟,將《連山》與茅山道法融會貫通,自創出四套功法,連同自身生平,一同刻在山壁之上。至于蕭逸歸宿,洞中并見其仙蛻,想必是脫困而出了。山下的井和隧道,很可能就是蕭逸以原先的山澗為基造建的。
文龍緩緩醒來,發現自己還靠在山壁之上。他轉身慢慢下到地面,回憶起石刻文字,腦海中浮現出蕭逸所創的功法。這幾套功法以后天八卦為根本,衍出水、火、風、雷四法,其中水為太陰取其徐,風為少陰取其疾,火為太陽取其勢,雷為少陽取其厲。
文龍天資聰穎,基礎又好,在心中將四套功法推演了一遍,發現與師門所傳并無沖突之處,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出去。
四套功法中,疾風之法可以快速調動氣血,為肢體、器官給養,人便能發揮出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潛能。但此法較為消耗體力,運功后需及時滋補調養。文龍決定試練此法,或許能在最后階段躍上洞頂,找尋出口。
他凝神靜氣,開始練功。隨著調動氣血的速度越來越快,感覺傷口的愈合也隨之加快。不過他現在只有消耗無處進補,不敢過于耗費自身精氣,只能等運行熟練之后,再一鼓作氣。
不知不覺,又過去三天,文龍功法愈加熟練,傷口也好了大半。不僅如此,因這幾日聚精會神地練功,本已達到臨界點的境界,隱隱有突破跡象。是夜,他返聽內視而眠,漸漸地,自己能清晰地感知到身體在熟睡,而神志卻清醒澄明。這是神形初分之兆,煉氣化神之境指日可待。
到了第六天的頭上,文龍決定一試,他攀爬到上次所能及的最高處,然后抬頭仔細打量著上方。
從他站立之處到洞頂縫隙出,約有一丈左右,按文龍原來的功力,在沒憑借以及沒受傷的情況下,能摸到兩米出頭。這次挑戰三米以上的高度,如果抓不住上面的山石或植被的話,就會自由落體,直落洞底,或者摔在山壁斜坡上。
但弓在弦上,必須放手一搏,他看了看上方洞口的地形,決定跳向右手方向。于是運用疾風之法,就像踩下油門一樣,人直竄上去。
他升騰而起,向著洞頂縫隙處扒了過去??上Р钪晾澹瑳]有抓住山石,只握住了一株植物的枝條,只聽咔嚓一聲,枝條被他扯斷,人直落而下。
文龍再度運用疾風之法,努力控制身體的方向和速度,終于在落到一半之時,抓住了山壁一個突出之處,停了下來。但一抓之下,身體下墜之力將手臂扯得生疼,險些拉傷。
他并不氣餒,慢慢退下,回到洞底。落地時他看到地上有條樹枝,正是自己從洞頂扯掉的那根,枝條之上,密密麻麻綴著許多黃豆大小的果實。他常年山中游走,對是否能夠食用大致心中有數,他捻了一顆嘗了嘗,味道還不錯,于是盡數吃到肚子里。
修道辟谷并非不吃東西,而是在能量吸收與消耗的效率上,要高出常人許多。雖然這些果實加起來不過一小把,但也讓文龍補充了些許體力。他將剛才的過程回想了一下,決定再嘗試一次。
他再次攀爬到剛才起跳之處,觀察洞頂。這次他發現,剛才扯動的那株植物周邊,幾塊泥土和山石已經脫落,原本巴掌寬的縫隙,已經變成腦袋大小,將將夠一個成人爬出去了。
文龍大喜,一股希望油然而生。他借助這股子心氣,再次起跳,成功抓住了一塊看上去較為結實的山石,所幸山石并未松動,他單臂一較勁,頭部已經伸出洞外,而后手腳并用,從洞里爬了出來,站定一看,發現自己正處于一個矮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