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十年立憲之失敗

對于中國而言,鴉片戰爭之后面臨的最大任務,就是實現現代化。其中的路徑,則經歷了由洋務運動到立憲運動的探索。

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實行君主立憲的“小國”日本先后戰勝了中、俄這兩個實行封建帝制的大國。殘酷的現實,讓國人真切感受到憲政體制的優越性,激起了上至督撫下至庶民呼吁實行立憲的熱潮。截至光緒三十一年五月(1905年6月底),在位的八位總督中就有滇、粵、江、鄂、直五位奏請立憲,軍機大臣瞿鴻禨和奕劻也明確表示支持立憲變法。江浙立憲派人士張元濟等則開始了“奔走運動”,并首次提出遣使分赴各國考察政治的主張。如此,使得立憲已成不可避免之趨勢。連日會議討論之后,慈禧于六月十四日發布諭旨,遣載澤等五大臣“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17]。晚清立憲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在得到考察大臣載澤立憲可以使“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18]的承諾,并經過自己一番痛苦權衡后,慈禧終于下定立憲決心。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清政府發布《宣示預備立憲先行厘定官制諭》(俗稱《仿行立憲上諭》),公開承認中國的專制制度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優越。預備立憲進入正式啟動階段。

一個有限的君權、一個責任的內閣、一個民選的議會,此三者是君主立憲的題中之義。《仿行立憲上諭》雖已頒布,但何時立憲、如何立憲,清廷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此,自光緒三十三年五月至光緒三十四年八月《欽定憲法大綱》頒布前夕,以楊度為代表的立憲派人士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立憲請愿運動,全國有據可查的參與簽名者達十五萬人之多。[19]

在民眾壓力之下,各省督撫、出使各國大臣甚至包括軍機大臣等紛紛奏請速開國會。軍機大臣奕劻親自向慈禧和光緒奏陳:“若不及早將國是決定,使憲政克期實行,萬一人心不固,外患愈深,陷中國于朝鮮地位,臣等不足惜,其如太后、皇上何?”[20]一番動情陳述讓素以狠辣著稱的慈禧大為動容,當即答應宣布立憲年限。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清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議院法要領》、《選舉法要領》及《九年預備立憲逐年籌備事宜清單》,要求“自本年起,務在九年內將各項籌備事宜一律辦齊”。至此,原本杳渺無期的立憲預備,終于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然而,就在《欽定憲法大綱》頒布后不到三個月,光緒、慈禧相繼去世。兩位最高統治者的驟然逝去讓清廷的立憲之路發生重大轉折。

沒有了慈禧的威權,清廷的立憲立即失去了約束、失去了耐性——先是民間的不滿開始涌動:宣統元年十一月起至宣統二年九月,在江蘇咨議局議長張謇等的策動下,“速即立憲派”發起了四次全國性的國會請愿運動,幾十萬人“哀請立憲”使得清廷被迫縮短立憲期限,“縮改于宣統五年,實行開設議院”[21]——比原計劃提前了三年;接著是朝廷的處置變得乖謬:為遏制請愿速開國會運動,宣統二年十一月攝政王載灃下令將參與第四次請愿的東三省代表押解回籍,并將組織者溫世霖發戍新疆。

廟堂與民間的齟齬、清政府的鎮壓行徑,激起了國民的“普遍惡感”,加速了立憲派向革命派轉變的進程,“天下之士灰心疾首,一瞑不顧,勢迫形驅,相率入于革命”。[22]辛亥革命后,本為立憲派的張謇很快就與革命派的孫中山、黃興等結成聯盟,助推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誕生。最初的起因,或肇始于此。

更有甚者,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日,清廷公布首屆責任內閣名單——十三名成員中,滿族大臣竟占有九人,其中皇族七人,被稱為“皇族內閣”。成立內閣本是彰顯清廷立憲的成果和決心,而“皇族內閣”的粉墨登場,表明清政府毫無立憲的誠意,使“一般稍有知識者,無不絕望灰心于政府”。[23]

“皇族內閣”成立第二天,即副署了實行全國鐵路干線國有政策的詔令,宣布將原本由廣東、湖南、湖北、四川民眾集資籌建的粵漢、川漢鐵路收歸國有,由此引發的四省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成為點燃辛亥革命的導火索。辛亥革命最終迫使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也宣告晚清十年立憲之失敗。

清廷決定立憲,最初曾獲得了相當多的支持。光緒三十一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啟程之日,革命黨人吳樾就懷揣炸彈上火車試圖與五大臣同歸于盡。有觀點認為,革命黨人之所以采取如此極端行動,是擔心清廷立憲后,他們難以鼓動民眾,故加以阻撓。光緒三十二年,得知清廷頒布《仿行立憲上諭》,決定實現立憲后,梁啟超曾對友人說:“今夕見號外,知立憲明詔已頒,從此政治革命問題,可告一段落。”[24]

假如立憲成功,武昌起義可能就不會發生,大清王朝或許能得以延續下去。我們不禁設問,歷時十年、有良好意愿和堅定決心的晚清立憲改革為何沒能成功?這其中自然有慈禧在光緒二十六年至光緒三十一年間的貽誤,但更多可能在于其對君主立憲認識不透:以為只是對專制制度的修修補補,不知是自我革命、是對君權的限制;且立憲目的不純,只想竭力維護皇權,而不是普及憲政價值;所持誠意也不足,整個改革方案空有憲政外殼,內里仍為專制特質。

也因此,從最初開始,清廷的立憲舉措,均非主動而為,且無一不落后于立憲派和國內民眾的企望——預備立憲的背后,是張元濟、楊度運動請愿的身影和十五萬民眾的齊聲吶喊;縮改立憲日期的背后,是張謇等數十萬請愿民眾的背書;限制君權的原因,是武昌起義和張紹曾等兵諫的結果。清廷立憲步調與立憲派、與民眾要求的長期不對等,形成了“民心已向共和,君主依然立憲”的錯位。最終,當清廷同意召開國會時,贊成者已寥寥無幾,隆裕太后不得不接受共和、頒布退位詔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项城市| 扎囊县| 营山县| 曲麻莱县| 呼伦贝尔市| 雅安市| 龙陵县| 两当县| 通渭县| 普兰县| 武定县| 黔西县| 民乐县| 墨竹工卡县| 调兵山市| 乾安县| 武乡县| 东乌| 栾城县| 油尖旺区| 龙里县| 阿合奇县| 兴山县| 宁波市| 东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霍山县| 陇川县| 晋江市| 高邮市| 阳春市| 禄劝| 汶上县| 茶陵县| 平凉市| 峨山| 海伦市| 奉新县| 高密市|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