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中國乃至全球華人世界的熱鬧場景似乎還在眼前,時間一晃已經近十年。雖說喧囂之后總會復歸平靜,卻總有幾個有心人仍在默默耕耘,然后就有了一份收獲。

江華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記得當年他說起正在從清朝覆滅入手,閱讀這方面的史料,準備探討其中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我有點吃驚,也頗為期待。多年以來,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是“顯學”,海峽兩岸的學術界均投入了大量資源。逢五逢十的紀念活動及相關學術研討不說,有關重要人物特別是革命黨方面的人物資料編纂和研究、有關史實的歷史記錄和后人回憶,幾乎年年都有發布,令人目不暇接。進入這個領域,需要勇氣,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堅韌。

大約三年前,江華完成了初稿。稿子以武昌起義到清帝退位為時間范圍,敘述了清廷方面的對策和手段,這種角度是以往著述很少采用的。該書主要不是參與學術圈的討論,而是面向知識大眾,講述中國最后一個王朝在退出歷史舞臺之前有關活動的最新知識。對一些存在爭議的問題,詳細比勘各種史料,整合相關研究成果,追溯來源,在此基礎上做出判斷。行文風格則一如其舊,以重建史實為宗旨,細節豐富,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盡可能具體真實,不故作深奧,不含糊其詞。茲舉三例,以見一斑:

其一,清廷任命袁世凱出任湖廣總督后,袁氏曾提過復出的條件,不少論著將其歸納為袁氏和徐世昌共同密謀的“六項條件”,似已成為共識。近年來有學者根據袁氏自己所說的“節略八條”,否定了袁徐共謀之陳說,但仍未找到原始文本,包括2013年出版的《袁世凱全集》也未收入。作者從2011年12月出版發行的八十卷《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匯編》所收的朱批奏折中,揀出一份附件,經過與多種相關文件的比對,斷定即為“失蹤”已久的袁氏節略原本。這一考訂言之成理。而從該文內容和所署時間看,流傳已久的袁氏“以足疾為由婉拒出山”的說法缺乏史料依據。

其二,武昌起義后,清廷為了支付龐大的軍費開銷,想盡一切籌款辦法,如息借洋款,勒令親貴大臣捐餉,發動官員購買公債,甚至變賣沈陽大內和承德行宮瓷器等,均無成效,只得動用內帑救急。清宮一共撥付了多少內帑?以往的記述或語焉不詳,或出入較大。作者根據檔案、官書、當事人日記等資料,統計出隆裕太后分八次下撥內帑銀共一百六十余萬兩,分兩次下撥黃金十六萬兩(約合白銀六百萬兩),這些現金,是慈禧太后留下的。由此可見,財政困窘,是清廷不能支撐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當年南北雙方磋商的清室優待條件及其后擬定的清帝退位詔書,由于商討時間較長、意見不一,所以留存下各種版本。本書抄錄了現存所有版本,根據文獻歸納主要分歧及其商討的結果,并就一些爭議問題的解決進行細致分析,從而基本復原了這兩個重要文本形成的具體過程。這種寫法,對于專門研究者可能多此一舉,卻有利于沒有條件一一尋覓原始文件的讀者進入當年的語境,體味歷史事件如何發展變化,歷史人物如何發揮作用,從而獲取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

書中此類敘述甚多,讀者自可在閱讀中發現。

關于清末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我只是四十年前在上海讀書時有過一點涉獵,對于近年來的進展了解不夠,本來不應該饒舌。承蒙江華厚愛,讓我對他的新作先睹為快,由此生發一些感受與大家分享,若說得不對,敬請諒解和指正。最后,祝賀江華給讀者奉獻一部佳作,并預祝成功。

潘振平
2020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永胜县| 阳曲县| 西城区| 新郑市| 黄冈市| 万州区| 望城县| 宁陵县| 东明县| 浮梁县| 遂昌县| 涟水县| 昌黎县| 张掖市| 隆德县| 微山县| 澜沧| 清镇市| 乐清市| 徐水县| 揭东县| 彰化市| 乾安县| 尼玛县| 满城县| 长兴县| 滨州市| 寿阳县| 洪湖市| 龙州县| 湖州市| 光泽县| 弥渡县| 双峰县| 镇康县| 阿合奇县| 隆子县| 卓资县| 新乐市|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