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與人性”系列(套裝共4冊)
- (英)亨利·馬什等
- 3389字
- 2022-04-14 09:19:44
名人推薦
安 然 北京大學醫學科學碩士,哈佛大學尼曼學者,《中國新聞周刊》科技部主任
這是一位英國神經外科醫生回顧幾十年職業生涯以及修煉歷程的經典人文作品。每章都講述了獨立的故事,篇幅雖短,卻真實感人。文中提到醫生面對病患最終不治時的悲哀與痛切,醫生與護士或其他醫護工作人員面對醫療體制時的無奈以及小小的沖突摩擦,等等,也是醫界不斷上演的戲碼,不分國界。
韓光曙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院長
醫學是一門永遠不會完美,但一直在追求完美的科學。醫療活動的兩個核心內容是疾病治療和心理關懷。醫生和患者在共同面對疾病時,都希望能得到彼此的人文理解和尊重。
王 威 上海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神經外科主任醫生
著名媒體人白巖松曾說過:“醫生這個行當介于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在人類歷史上,疾病、醫生和患者三者的關系一直處在不斷地調整中,在這個醫患糾紛尤顯突兀的時代,醫務工作者思考得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有如何保全自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大環境中堅守心中的底線,用精湛的醫術贏得患者的尊重、社會的認可。正如泰戈爾所言,我將死而又死,以證明生是無窮無盡的。
賈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中國醫生協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生每次出現都是在風口浪尖,社會輿論對其評價也趨于兩極。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大原因就是,普通人鮮有機會去了解醫生的真實生活和感受。這本書的作者雖然不是中國醫生,但記述的人、事、情感不分國界,都能與我們相通,相信其中真實的悲喜感動會幫我們邁出走向理解的第一步。
卡爾·奧韋·克瑙斯加德 挪威小說家,代表作《我的奮斗》(Minkamp)
當一本書以這樣的語句開始:“我經常切開人腦,其實我也不愿這樣。”你肯定不會輕易放下這本書,你肯定會繼續讀下去,難道不是嗎?神經外科手術大概是這個世界上離我最遙遠的事,我對這一領域一無所知。對于這種手術,我完全信任相關專業人士的技能并經常忽略“人為因素”,比如失敗、誤解、失誤、好運和厄運,對于他們與非專業人士一樣擁有的日常生活更無從知曉。
亨利·馬什的《醫生的抉擇》為我們揭秘了所有的一切,為我們講述了在人命關天之時的曲折故事,這就是我們閱讀本書的理由之一。他的敘述真摯、誠懇,令人意外。不過,書中還有許多其他的內容,比如生命擁有不為人知的機械、物質的一面,我們也是由一堆可以修復的導線和部件構成,事實上這與轎車以及洗衣機并無多少區別。
伊恩·麥克尤恩 英國著名作家,代表作《贖罪》(Atonement)《床笫之間》(In Between the Sheets)
神經外科手術與其傳記人亨利·馬什相逢。他極其坦誠地向讀者描繪了可能毀掉大腦的各種失誤,精準地描述了醫患之間緊張而短暫的關系,詼諧地嘲弄了醫院的管理制度。馬什帶領我們沉浸到醫學界最艱深的技藝當中,我們的靈魂隨之升華。本書堪稱一部偉大的著作。
丹尼爾·J.列維京 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和行為神經科學教授,著有《有條理的思維》(The Organized Mind)《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
馬什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神經外科手術醫生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名雄辯、詩意的作家。《醫生的抉擇》揭開了世所罕有的醫學內幕,讓我們有機會一窺人類生命最神秘的部分。他對于神經外科手術的描述生動清晰、引人入勝,本書堪稱一段非凡的職業生涯回憶錄。
邁克爾·J.柯林斯 著有《梅奧住院醫生成長手記》(Hot Lights, Cold Steel)
《醫生的抉擇》是一名現代外科手術醫生對生命進行的最深刻、最近距離的觀察。本書文筆的誠實、坦率世所罕見,亨利·馬什描寫的不僅是醫學實踐中的全方位勝利,更有神經外科醫生在職業生涯中無法避免的悲劇事件。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卡特里娜·費立克 著有《額葉里的又一天:神經外科手術醫生從內部揭示生命》(Another Day in the Frontal Lobe: A Brain Surgeon Exposes Life on the Inside)
本書作者亨利·馬什是一名思想現實的神經外科醫生,他對愚蠢的人沒有耐心,也不相信世界上存在靈魂。他喜歡統計學中的離群值甚于奇跡,認為外科醫生的終極成就就是患者“完全康復并完全忘掉我們”。然而,讀者并不會輕易地忘記馬什醫生。
保羅·魯杰里 醫學博士、外科醫生,著有《一名外科醫生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urgeon)《切開的代價》(The Cost of Cutting)
《醫生的抉擇》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對生命真相的神奇一瞥。書中平凡的病患故事引人入勝,馬什醫生以驚人的坦率手法,向公眾呈現了一名敬業的神經外科醫生在職業生涯中的成就與瑕疵。在本書中,馬什醫生把讀者帶入了一個關于生、死與兩者之間一切事物的深邃世界。除此之外,馬什醫生對病患恪守承諾,從未猶豫。你肯定舍不得放下這本書。
邁克爾·保羅·曼森 著有《頭等大事》(Head Cases)
《醫生的抉擇》大膽揭露了神經外科手術背后真實而柔軟的人性。書中每個故事都向讀者呈現了一名神經外科手術醫生的私密想法,但令人驚詫的是,同情心是手術室中的必需之物。
丹妮爾·奧弗里 著有《醫生的感受:情感如何影響醫學實踐》(What Doctors Feel: How Emotions Affect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亨利·馬什翻轉顱骨外膜,為我們展示了神經外科手術閃耀、悲痛而令人驚嘆的世界。這是一部一流的醫學著作。
愛德·西澤《星期日泰晤士報》編輯
馬什醫生曾撰寫一本關于情事的書,而閱讀《醫生的抉擇》這本書時我又有了相同的感覺,像之前那樣入迷。優雅、精致、冒險、富有深意,這4個詞中任意一個都可以用來形容這本書。
威廉·利思《旁觀者》編輯
精彩絕妙、引人入勝……
尤安·弗格森《觀察家報》編輯
為什么不能請更多的外科醫生來寫書呢?《醫生的抉擇》這本書竟然如此優美。幸虧還有亨利·馬什,在這本非凡的著作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他向讀者坦白了每位外科醫生遭遇的困境:他們不是上帝、并非萬能。多么血腥而壯麗的著作。
本·費爾森博格《星期日郵報》編輯
亨利·馬什為我們撰寫的這本回憶錄,驚人的誠實。他的坦白展現了沉思的人格,以及在職業生涯中尋得不同尋常的路徑時的悲壯。30年后的今天,馬什仍保留著對工作的激情,既像破案時的福爾摩斯,又像電影中的機動部隊。同時馬什又充滿快樂,當他讓我們站在醫生的角度思考時,我們也被他的興奮所感染,任由他引領我們探索神秘的大腦區域。
皮特·劉易斯《每日郵報》編輯
很少有醫生能像馬什這樣與我們自由、誠懇地談話。在這些整日與焦慮共舞的人群中,他一定是位偉人。
加文·弗朗西斯《衛報》編輯
亨利·馬什是杰出的神經外科醫生,也是這本震撼、感人的回憶錄作者,他需要生活、呼吸、做手術,并且在困境中做出抉擇。如果實施手術,神經外科醫生也許能夠挽救一條生命,但就像亨利醫生說的那樣,萬一失手就可能給患者造成比死亡更加嚴重的殘疾。正是這種毫不設防的坦誠使這本書如此令人著迷。
埃麗卡·瓦格納《新政治家周刊》編輯
《醫生的抉擇》幾乎是一本自我撕裂式的書,在某種程度上,它既非炫耀作者的成功,也非夸耀作者的技能與專長,而是為了告訴我們一旦醫生鑄成大錯,將會對患者造成怎樣的情感、心理的雙重傷害。這是馬什醫生對痛苦本質深刻的親身感受。
萊拉·薩納伊《星期日獨立報》編輯
亨利·馬什在倫敦教學醫院擔任一名神經外科咨詢醫生。他的職業生涯回憶錄《醫生的抉擇》幫助我們瞥見了充滿壓力的職業一角。書中的那些案例異常精彩,更重要的是,這些真實故事充滿了人性的光輝。馬什是我見過對失敗最為坦誠的作者。這部精彩的著作富有激情、直白坦率。如果馬什的寫作技巧不及其手術技巧的十分之一,那么我愿意隨時獻出我的頭顱。
溫迪·穆爾《文學評論》編輯
亨利·馬什醫生的赤誠和這本回憶錄感人至深……該書描述了神經外科醫生每天掙扎面對的生死抉擇、復雜神奇的大腦解剖術、技術進步的痛苦與快樂、在資金缺乏的國家醫療體系內工作的失望以及所有痛苦掙扎喚起的矛盾心情。馬什憑借文學素養表達出了他對人體的敬畏……富有勇氣、激勵人心。
菲爾·哈蒙德《泰晤士報》編輯
神經外科醫生亨利·馬什為那些講述事實的著作設立了新的標準,他對大腦和患者的愛閃閃發光,在他入行時曾籠罩在神秘幕布下的行業,終于被掀開了面紗。我們對此無限感激。我們需要馬什醫生的智慧,為未來的外科醫生遮風避雨,大眾的期待也就此止步。無需外科手術,正常死亡就是不錯的結果。
布倫丹·戴利《星期日商業郵報》編輯
在《醫生的抉擇》中,亨利·馬什醫生不知疲倦、毫不退縮地講述了在職業生涯中的痛苦與興奮,講述的口吻中夾雜著正直與痛苦。馬什描述每日瑣事時采用的質樸、清瘦的文字與其坦誠相得益彰。馬什的黑色幽默點綴著文章主旨。
難得一見的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將其職業這樣赤裸裸地剖析。那些恥于暴露缺點的人將神經外科復雜化,而馬什的成功之處就是將其再次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