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胃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注:① 胃扭轉:是指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機制障礙或其鄰近器官病變導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軸向發生全胃或部分胃異常扭轉致形態發生變換。

② 條狀發紅:沿胃的長軸方向走行、平行的帶狀發紅。

③ 點狀發紅:指大小、形狀不規則的,沒有凹凸改變的發紅,通常見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現癥感染的胃體至胃底部,除菌后可消退。

④ 斑狀發紅:胃黏膜的類圓形發紅,可見于Hp感染時、除菌后以及藥物相關性胃黏膜損傷,因病因不同在內鏡下呈現不同特點。

⑤ 地圖狀發紅:較斑狀發紅范圍更大的不規則發紅,多邊界清晰、稍稍凹陷,病理多見腸上皮化生,為Hp除菌后的特征性表現。

⑥ 彌漫性發紅:主要指位于胃體部非萎縮性黏膜的連續的、具有一定范圍的均勻的黏膜發紅,是Hp感染的基本表現,與Hp感染導致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有關,在Hp除菌后可消失或減輕。

⑦ 黃色瘤:黃白色調的平坦或扁平隆起病灶,表面呈細顆粒狀,組織學上可見巨噬細胞吞噬脂質后聚集而成的空泡細胞。見于Hp感染或既往感染的胃黏膜。

⑧ 腸上皮化生:白光內鏡下多表現為位于萎縮區域的扁平隆起的灰白色黏膜。

⑨ 黏膜腫脹:是Hp現癥感染的內鏡表現,黏膜柔軟、增厚,可見胃小區腫大,表面有緊滿感。

⑩ 多發性白色扁平隆起:位于胃體上部至胃底的非萎縮胃底腺黏膜區域,為胃底腺小凹上皮的增生性改變。多見于長期抑酸治療者。

? 圖像增強內鏡所見:日本消化學會、日本消化內鏡學會、日本胃癌學會、世界內鏡組織倡導使用圖像增強內鏡,通過評價分界線(demarcation line,DL)、不規則微血管結構(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IMVP)、不規則表面微結構(irregular microsurface pattern,IMSP)的模式診斷早期胃癌。

? 集合小靜脈規則分布:集合小靜脈的規則性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見于非萎縮的胃底腺區域,遠看呈無數的點,近看呈鳥爪狀規則排列。

? 白色不透光物質:圖像增強內鏡觀察時,在腸上皮化生、腺瘤、癌表層存在的白色物質,WOS遮擋微血管結構時,可根據WOS是否規整判斷癌與非癌病變。

? 亮藍嵴:指圖像增強內鏡觀察時,在腸上皮化生區域黏膜上皮邊緣見到的青白色調的亮線。

? 分界線:指圖像增強內鏡觀察時,病變周圍的表面微結構和微血管急劇變化,形成的邊界線。

? 胃小區:胃黏膜表面被淺溝分成的直徑為2~6mm的區域。

? 胃小凹/隱窩:胃黏膜上皮向固有層內形成的凹陷,其開口為遍布胃黏膜表面的不規則形小孔,約有350萬個。

? 白色球狀物:圖像增強內鏡觀察時,存在于上皮下方、<1mm的白色球狀物,是胃癌的特異性表現。

? 胃息肉:通常是指向胃腔內突出的局限性的黏膜隆起。

? 胃癌:分類見“八、分類”。

早期胃癌:指癌組織限于胃黏膜層及黏膜下層,不論其范圍大小和有否淋巴結轉移。

硬癌:胃硬癌又稱為彌漫浸潤型胃癌、Borrmann Ⅳ型胃癌,是一種具有獨特生物學特性的胃癌,在所有大體分型胃癌中其惡性程度最高、預后最差。胃硬癌的病理組織特點為:癌細胞沿胃壁彌漫浸潤、增殖,伴有明顯的膠原纖維性間質增生。內鏡下可見皺襞伸展不良;其中,在原發灶形成潰瘍之前,如癌細胞在黏膜下層等組織內廣泛浸潤,則形成革囊胃。

黏膜下腫瘤:起源于黏膜層以下的隆起型病變的總稱。良性非上皮性腫瘤包括平滑肌瘤、纖維瘤、脂肪瘤、神經性腫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良性上皮性腫瘤包括囊腫、異位胰腺;炎癥性腫物包括寄生蟲性肉芽腫、炎性纖維性息肉;惡性非上皮性腫瘤包括胃腸間質瘤;惡性上皮性腫瘤包括類癌(神經內分泌腫瘤),轉移性癌。

急性胃黏膜病變:因藥物、應激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癥(出血、糜爛、潰瘍)。因黏膜糜爛和潰瘍,常出現出血、上腹痛等急性消化道癥狀。

肥厚性胃炎:炎癥主要局限于胃體部,內鏡下可見皺襞肥厚、鋪路石征,目前認為是由于黏膜肌層張力變化所致,組織學上腺體無增生性改變。

疣狀胃炎:內鏡下呈扁平疣狀隆起、中央臍樣凹陷糜爛的胃黏膜病變,胃黏膜表面有很多疣狀或痘疹狀突起的一種慢性胃炎,病變多見于胃竇部。

結節性胃炎:也稱雞皮樣胃炎。胃鏡下可見胃黏膜分布多個大小一致、色澤均勻的小結節或小顆粒,多見于胃角至胃竇;常出現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年輕女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背景下容易發生未分化型胃癌。

胃潰瘍:胃潰瘍有多種命名方式。按照病程分為急性潰瘍、慢性潰瘍;按照數量分為單發潰瘍、多發潰瘍;按照形態分為線性潰瘍、對吻潰瘍/對稱性潰瘍、溝槽狀潰瘍;按照病因分為類固醇性潰瘍、應激性潰瘍、Cushing潰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消化性潰瘍)、Curling潰瘍(燒傷引起的潰瘍)( 圖3-2)。

Dieulafoy病:當表層黏膜受損形成小潰瘍時,位于黏膜下層淺層的恒徑動脈發生破裂,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竇毛細血管擴張癥:肝硬化、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彌漫性胃竇毛細血管擴張,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深在性囊性胃炎:是在1981年由Franzin所提出,它是指在炎癥刺激下胃黏膜內的腺體向黏膜肌層以下生長并擴張成囊的一種病變。據研究顯示,多與Hp感染相關。

吻合口潰瘍:吻合口潰瘍并不是胃的潰瘍,而是吻合口小腸側的潰瘍。

圖3-2 胃、十二指腸潰瘍分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易门县| 抚宁县| 石河子市| 壤塘县| 沐川县| 湟中县| 鹤庆县| 巴马| 杭锦旗| 塘沽区| 孝义市| 南安市| 宁都县| 绥宁县| 南丹县| 章丘市| 新巴尔虎左旗| 鄯善县| 梧州市| 垦利县| 大宁县| 理塘县| 阿拉善盟| 河北区| 姜堰市| 博野县| 黄陵县| 永年县| 盘锦市| 富源县| 教育| 安溪县| 泰和县| 随州市| 电白县| 泸西县| 虞城县| 华宁县| 彭州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