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病理診斷與鑒別診斷: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 周曉軍 余英豪主編
- 11字
- 2022-04-21 16:02:51
第三篇 腎臟腫瘤
第一章 腎臟上皮來源腫瘤
第一節 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
【定義】
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臨床最常見的腎細胞癌類型。腫瘤由胞質透明或嗜酸性的腫瘤細胞構成,腫瘤內有豐富纖細的血管網。
【臨床特征】
1.流行病學
(1)發病率:
占腎癌的65%~70%。
(2)發病年齡:
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發病年齡小者應警惕遺傳性癌癥綜合征,如von Hippel-Lindau綜合征等。
(3)性別:
男女無明顯差異。
2.癥狀
60%~80%的患者無臨床癥狀,因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腫瘤,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血尿和季肋部疼痛,晚期腫瘤患者可出現體重減輕和發熱。雙側腎臟發病率相等,少數病例(小于5%)多中心或雙側發生。
3.治療
低級別腫瘤一般僅采取局部切除或根治性腎臟切除手術,術后密切隨診復查。高級別腫瘤則在腫瘤完整切除的基礎上輔以免疫治療或靶向治療等。
4.預后
盡管隨著腫瘤體積增大,轉移率也升高,但是腫瘤體積大小不能決定其惡性程度。ccRCC的預后主要取決于腫瘤的分期和核分級,新版WHO分類采用了在Furhman核分級基礎上改良的WHO/ISUP分級系統,在核異型性的基礎上加入了肉瘤樣及橫紋肌樣形態分化的指標(表3-1-1),不同分期分級的腫瘤,預后差異懸殊,低級別透明細胞癌預后較好,而高級別腫瘤術后復發、轉移率高,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術后十年生存率約15%(圖3-1-1),同時新版WHO也強調腫瘤壞死是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
【病理變化】
1.大體特征
典型的ccRCC呈實性(可伴有囊腔形成、出血、壞死和鈣化),五彩狀,通常起自腎皮質,呈圓形突出,腫塊界限清楚,形成推擠式邊界和假包膜。腫塊較大時也可累及腎髓質及腎盂(圖3-1-2)。
表3-1-1 腎透明細胞癌WHO/ISUP核分級標準


圖3-1-1 根據ISUP腎透明細胞癌核分級標準
G1~G4級腎透明細胞癌的生存曲線比較

圖3-1-2 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大體特征
腫瘤起自腎皮質,界限清楚,切面呈五彩狀
2.鏡下特征
(1)組織學特征:
ccRCC形態學結構多樣,最經典的是巢狀和腺泡狀結構,腫瘤中包含豐富的、由小的薄壁血管構成網狀間隔,這一特點有助于診斷。巢狀結構中無腔,但在腺泡狀結構中可形成擴張的腔,其內充以淡染的嗜酸性漿液或紅細胞。有時腫瘤中可出現小管狀或乳頭狀結構。
經典的(WHO/ISUP 1級-2級)ccRCC細胞胞質空亮透明,細胞核圓形,大小一致,染色質呈均勻細顆粒狀,無核仁或核仁不明顯(圖3-1-3A、B)。隨著核級別升高,腫瘤胞質常嗜酸性,核漿比增大,出現大小不等的核仁,甚至出現多形核、肉瘤樣結構或橫紋肌樣分化(WHO/ISUP 4級)。高級別腫瘤中,出血、壞死、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尤為常見(圖3-1-3C、D)。

圖3-1-3 透明細胞癌WHO/ISUP核分級1級至4級形態學特征
A.WHO/ISUP 1級腫瘤細胞核漿比小,核圓,胞質透明,400倍下瘤細胞無核仁或核仁不明顯;B.WHO/ISUP 2級腫瘤細胞核漿比小,核圓或卵圓,核仁不明顯;C.WHO/ISUP 3級腫瘤細胞核漿比大,核大小不一,100倍下可見核仁;D.WHO/ISUP 4級腫瘤細胞胞質嗜酸,瘤細胞顯示明顯多形性的核、瘤巨細胞,伴橫紋肌樣分化
(2)免疫組化:
腎透明細胞癌表達上皮標記CK AE1/AE3、CAM5.2和EMA,同時也表達vimentin。新版WHO分類在免疫表型中強調VHL和HIF1的下游調控基因碳酸酐酶Ⅸ(CAⅨ)在75%~100%的腎透明細胞癌中表達,有助于與其他腎癌鑒別。CK7在腎透明細胞癌大多數陰性,而在嫌色細胞癌中陽性,可用于二者的鑒別。RCC maker和CD10均屬于近端小管標記,在大多數腎透明細胞癌表達,然而有時其陽性也會見于其他類型的腎癌。PAX8和PAX2表達于腎小管上皮起源的腫瘤,PAX8比PAX2更為敏感。
3.基因遺傳學特征
透明細胞癌的發生和3號染色體短臂3p25上的VHL基因失活密切相關,其最顯著的分子病理特點是,VHL基因的體系突變、啟動子甲基化、3號染色體短臂(3p)缺失(圖3-1-4),從而造成該基因的兩條等位基因失活。目前已發現3號染色體短臂還包括其他抑癌基因,并和腎透明細胞癌有關,這些基因包括組蛋白賴氨酸甲基化酶基因KDM6A(UTX)和KDM5C(JARID1C)、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基因SETD2以及SWI/SNF染色質重塑復合物基因PBRM1。同時一部分腎透明細胞癌存在BAP1突變,并提示預后不良。

圖3-1-4 透明細胞癌存在3p缺失
FISH檢測示腫瘤細胞核內存在2個3號染色體著絲粒信號(紅色)及1個3p信號(綠色)
【鑒別診斷】
1.透明細胞乳頭狀腎細胞癌(CCPRCC)
透明細胞癌有時亦可出現乳頭狀結構,與CCPRCC形態學類似。但CCPRCC為低級別腫瘤,瘤體較小,腫瘤細胞核級別低,大多為WHO/ISUP 1級或2級。部分區域可見腫瘤細胞核遠離細胞基底部而朝向腔面分布現象,形成特征性的類似于分泌早期子宮內膜核下空泡。免疫組化示CCPRCC表達CK7、CAⅨ和34βE12,但不表達CD10和P504S。
2.低度惡性潛能的多房囊性腎腫瘤
該腫瘤完全由囊腔構成,囊腔間隔內有單個或小灶狀透明細胞,無實性或膨脹性生長,瘤細胞核級別低。當腫瘤出現實性生長區域時不診斷。
3.MiT家族基因易位相關性腎細胞癌
有時TFE3/TFEB易位性腎癌會出現以腺泡狀、片狀透明細胞為主的形態,不易與透明細胞癌鑒別。當出現以下特征時,可提示MiT家族相關性腎癌的診斷:患者年輕、腫瘤形態結構多樣、可見沙礫體、單個嗜酸性細胞、色素顆粒或基底膜樣物質。癌細胞核特征性表達TFE3/TFEB或FISH檢測TFE3/TFEB基因易位可予以鑒別。
(夏秋媛 饒秋 周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