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戰傷救治實用手冊
- 張連陽 蔣建新主編
- 897字
- 2022-04-24 12:00:37
二、急性高原病診斷
總結玉樹藏族自治州地震救援時急進高原人員發生急性高原病的主要誘因包括:①低氧,救援人員24小時內出現明顯的低氧反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壓升高;②低體溫,因當時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氣溫為-4℃,夜晚更降至-15~-20℃,衣著單薄,無烤火設備;③低血糖,實為饑餓所致,救災最初兩天食物供應困難,導致人體反應遲鈍,工作效率顯著降低;④脫水,震后水源被毀或污染,消耗又大所致。
(一)急性高原反應
在短時間快速登到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原,或是高原區久居者在平原生活一段時間返回高原時都可出現頭痛、頭暈、心悸、氣短、胸悶,嚴重者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失眠、疲乏無力、腹脹、口唇發紺及面部水腫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發生水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急性高原反應一般多發生在進入高原24小時以內,1~2周內常能適應而有所減輕。
(二)高原肺水腫
在急性高原反應的基礎上,當到達海拔4 000m以上則容易發生肺水腫,也可能在快速登上2 500m時發病,所以一般在登山后3~48小時急速發病,也可延遲到3~10天才發病。癥狀如頭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個別嚴重者可出現尿少、咳嗽出現血性泡沫樣痰,甚至意識不清。寒冷與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勞累也可為重要誘因。
(三)高原性腦水腫
患者除早期高原反應癥狀外,伴有顱內壓增高現象,劇烈頭痛,嘔吐,還可出現意識恍惚、抑郁或興奮癥狀,個別患者出現抽搐,以及嗜睡、昏睡至昏迷、脈率增快、呼吸極不規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視神經乳頭水腫和出血等現象。
過去,在急進高原部隊中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很高。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總醫院于1990年和1991年,對快速進入不同海拔高原新兵中急性高原病的發病情況調查顯示,在海拔3 000m地區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為56.47%;在海拔3 658m地區發病率為59.74%;在海拔3 900m地區發病率為87.63%;海拔4 520m地區發病率為95.55%。隨著高原醫學研究的深入及高原部隊衛勤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進駐高原部隊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牛文忠等于2001年對快速進入海拔3 900m高原新兵的調查顯示,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已經降至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