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急性高原病防治

知識點

● 急性高原病是指從平原進入高原或由高原低海拔地區進入高海拔地區時,由于高原低氧環境而引發的一系列表現的總稱。

● 急性高原病多發生于進駐高原后數小時或1~7天。

● 引起高原病諸因素的綜合指標稱為效應高度,效應高度隨緯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緯度地區為3 000~3 500m,中緯度地區為2 500m,高緯度地區為2 000m。

● 急性高原病發生率與進駐高原的海拔高度、進入高原的方式和速度,人員的勞動強度及心理、身體狀況等有關。急進高原的救援人員發生急性高原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持續強體力勞動、呼吸道感染、低溫、水攝入過少和睡眠障礙。

● 急性高原反應是在短時間快速進入高原出現頭痛、頭暈、心悸、氣短、胸悶,嚴重者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失眠、疲乏無力、腹脹、腹瀉、口唇發紺及面部水腫等。

● 高原肺水腫在海拔4 000m以上更容易發生,也可能在快速登上2 500m時發病,表現為頭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個別嚴重者可出現尿少、咳嗽出現血性泡沫樣痰,甚至意識障礙。

● 高原性腦水腫除早期高原反應癥狀外,伴有顱內壓增高現象,劇烈頭痛,嘔吐、還可出現意識恍惚、抑郁或興奮癥狀,個別患者出現抽搐,以及嗜睡、昏睡至昏迷;伴有脈率增快、呼吸極不規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視神經乳頭水腫和出血等現象。

● 部隊和衛勤人員進入高原地區后,應先適應、后工作;合理作息,保證睡眠,避免單獨作業,一旦出現高原反應癥狀,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吸氧、休息。

● 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等藥物可有效地防治急性高原病。

● 一旦發生急性高原病,吸氧、激素及降低海拔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處理。

急性高原病是指從平原進入高原或由高原低海拔地區進入高海拔地區時,由于高原低壓低氧環境而引起的一系列表現的總稱。人員快速進入高原時容易發生急性高原病,包括高原致外周水腫、視網膜出血、咽喉炎/支氣管炎、睡眠紊亂、凝血異常、免疫功能下降、傷口愈合能力減弱及體重減輕等。急性高原病分為急性高原反應(又稱急性輕癥高原病,可依癥狀輕重分為輕、中、重度)、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后兩者統稱為急性重癥高原病),多發生于進駐高原后數小時或1~7天。高原地區戰傷救治中,傷員和救援人員都可能面臨急性高原病的威脅。

隨著對急性高原病認識的深入和實踐的積累,我軍對急性高原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不斷改善,大部隊進入高原后急性高原病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部隊仍然會急進高原執行緊急任務,因此,急性高原病仍然是高原環境中官兵健康的重大威脅。雖然已經認識到急性高原病可防、可救、可治,但我軍對急性高原病知識的普及和急救的教育仍然存在不足,有一定比例的官兵因病不能進入工作或戰斗狀態。應加強對急性高原病的自我防護和防病意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簡單被動”的“靜態”管控調整為“積極主動”的“動態”干預,保障氧氣供給等,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急性高原病的發生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厦门市| 利津县| 措勤县| 乌审旗| 揭阳市| 治县。| 区。| 敦化市| 河池市| 西平县| 莲花县| 湄潭县| 贵州省| 新丰县| 三台县| 临邑县| 盐城市| 丹东市| 介休市| 通州区| 千阳县| 长泰县| 林周县| 泸西县| 铁岭县| 徐闻县| 大城县| 江陵县| 宜兴市| 衡阳县| 承德县| 宁陵县| 漾濞| 安吉县| 津市市| 射洪县| 红河县| 花莲市| 大庆市|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