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戰傷救治實用手冊
- 張連陽 蔣建新主編
- 913字
- 2022-04-24 12:00:36
第二章 高原環境對戰傷救治的影響
知識點
● 醫學高原是指海拔2 500m以上的地區。
● 高原環境大氣壓低,氧氣稀??;日照充足,輻射強烈;寒冷干燥多風,晝夜溫差大等。雖然高原強輻射、干燥、寒冷等對人身體和心理有顯著影響,但主要影響因素是低壓、低氧。
● 低氧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缺氧最敏感的是大腦,需氧工作效能逐漸降低,高原病和認知損失比較常見。
● 機體受高原環境影響的程度、持續時間長短不僅與海拔高度有關,而且與個體差異有關。
● 高原戰傷傷情普遍較平原重,易發生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早,預后較差。戰傷局部外源性感染發生率較低海拔地區輕。
● 高原地區急救半徑大及因特殊的地理環境,使戰術區急救比低海拔地區更加困難,時限性要求更高,要努力做到發現快、止血快、包扎快、轉運快。
● 高原地區戰傷傷員發生失血性休克時,應將糾正缺氧放在重要地位,嚴重出血者吸入大流量(4~6L/min)、100%氧氣,盡快改善缺氧狀態有益于改善傷員預后。
● 高原戰傷低溫是病情危重的重要信號,應重視傷員體溫監測和低溫防治。
● 高原地區戰傷失血性休克傷員對液體承載量小,必須嚴格控制補液量,以免誘發高原肺水腫和腦水腫。
地理學上,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的地區。醫學上,高原是指海拔2 500m以上的地區。3 000~ 4 000m為比較損害健康的海拔,大多數人會有輕中度持續性高原反應,部分有重度反應。4 000m以上為嚴重損害健康的海拔。5 000m為障礙臨界高度,5 000m以上為生命禁區。7 000m為危險臨界高度,7 000m以上機體不能代償,為高山死亡帶。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一般海拔在 3 000~5 000m,平均海拔4 000m以上。年平均氣溫-10.4℃,極端最低氣溫-44.6℃,大片地區最高月平均溫度也不足10℃,具有“年無炎夏、日有四季”的特點。一年四季狂風暴雪,地震、雪崩和冰雹不斷,雪融性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常發生,且地震多發。
2004年召開的第六屆國際高原醫學大會上確定了海拔2 500m以上為高原,也是本手冊所采用的高原概念。我國2 500m以上的高原地域占國土面積的1/5,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等部分地區,地形多以山地為主。這些特殊自然環境對衛勤保障,特別是醫療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