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腸內營養制劑使用

一、口服營養補充(ONS)

ONS作為一種常見的日常飲食外營養補充手段,廣泛地應用于COPD、腫瘤以及艾滋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營養補充。近年來,包括典型的要素型EN營養制劑和整蛋白型EN營養制劑在臨床實踐中都可以采用ONS途徑進行使用,提供患者普通飲食外的能量和營養素補充。但是,ONS制劑并不能取代飲食攝入或腸內營養,僅可作為飲食攝入不足或不全的補充。

2012年Bald-win等進行的Meta分析中,納入了13個RCT研究、1 414例腫瘤患者,顯示強化的口服營養干預能夠增加營養不良和有營養風險腫瘤患者的營養攝入并改善部分生活質量,但對于病死率沒有顯著影響。該項研究定義的口服營養干預包括了:①膳食咨詢建議;②口服營養補充制劑;③膳食咨詢建議+口服營養補充制劑。

相較于管飼途徑,ONS更接近于患者自然的進食過程,具有更好的依從性。雖然在營養治療并發癥上鼻胃管飼和ONS途徑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在增進體重和能量攝入上兩者也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如昏迷,中樞性吞咽障礙,嚴重的口腔咽喉黏膜炎)和喂養的局限(如能量密度不高,無法持續性喂養)等原因,口服途徑并不能取代管飼喂養或靜脈輸注。此外,對于營養狀況良好的患者,常規的營養補充與正常膳食相比,并非更有益于患者。

口服營養補充制劑可以是腸內營養劑、多元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甚至是魚油、谷氨酰胺等藥理性營養素。基于目前眾多臨床研究和腸內營養指南,我們認為最首要考慮的是如何采用ONS途徑使得患者得到足夠且全面的營養治療。當患者可以經口攝入而達不到目標能量或全面的營養素時,應該首先考慮ONS,以達到維持體重和改善營養狀況的目的。

二、管道喂養

適宜的喂養途徑是保證EN安全有效實施的重要前提。除ONS外,EN的管道喂養途徑包括鼻胃(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胃造口、空腸造口等。喂養途徑的選擇取決于喂養時間長短、患者疾病情況、精神狀態及胃腸道功能。

胃管載營養管術前置管法:術前將胃管與營養管在尖端固定并插入胃中,術中將其分離再將營養管向下插入到適當位置,此方法有許多改進方法,如雙腔管,同時具有2個管腔,較粗留在胃內行胃腸減壓,較細的留在腸內作營養管。三腔管在雙腔管的基礎上多1個較短的腔,為氣囊充水管,置于胃底賁門處,以防食管內氣體進入胃腔及反流。

非手術置管:①重頭管,重頭多為明膠塊或氣囊,由口吞入,另外再用一細小導管由鼻進入咽,并由此拉出。再與重頭管相接由鼻拉出。②螺旋管,尖端有5個直徑約4cm螺旋袢,插入時內有導絲,進入胃后將導絲拔出,胃腸蠕動可推動螺旋袢進入腸內。③可控導向鋼絲置管。④內鏡置管,除內鏡置管外,其他三種方法均需X線造影定位。

胃腸造口置管:最常見的是腹部手術中行胃、空腸造口置管術,方法簡單、確切、并發癥少。

非手術造口置管法:①經皮內鏡胃造口術(PEG),經口插入胃鏡,充氣使胃擴張,用胃鏡將胃壁頂向腹前壁,另一助手于腹壁見到光亮處或胃鏡操作者通過腹壁見到該助手觸診手指的尖端處作腹壁局麻,直接穿刺將胃造口管入胃內,固定后撤出胃鏡。②X線透視下胃造口術,通過胃管向胃內注入大量氣體,X線下觀察胃前壁與腹壁貼緊時,用18號穿刺針直刺進胃內,插入導管,拔出穿刺針。③腹腔鏡胃造口術,首先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再放入無損傷鉗抓住胃前壁用18號穿刺針垂直刺入胃腔,經逐級擴張器擴張后,放入F16氣囊導管。

術中置管:在手術中根據不同需要行胃造口術,十二指腸造口術,空腸造口術,經T管空腸置管。

腸內營養治療的途徑可根據所需病情及應用時間而定。短期腸內營養:可通過細腔鼻腸飼管進行腸內營養。長期腸內營養可用胃腸造口或術中胃腸造口方法行腸內營養。

鼻胃管途徑適用于胃腸道完整,不能主動經口攝食或經口攝食不足;代謝需要增加,短期應用;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進食者;精神障礙或昏迷;早產兒、低體重兒。當存在嚴重胃腸道功能障礙;胃排空障礙;食管炎、食管狹窄或嚴重反復嘔吐、胃反流者應選擇其他途徑。鼻胃管途徑的常見并發癥有鼻、咽及食管損傷;反流、吸入性肺炎。鼻空腸管途徑適用于需短期營養但有高吸入風險者(如昏迷患者、老年人、嬰幼兒等);胃動力障礙者;急性胰腺炎的EN治療。當存在遠端腸道梗阻、小腸吸收不良或運動障礙時應選擇其他途徑。

鼻空腸管途徑的常見并發癥有:導管移位、傾倒綜合征、腹瀉、腹脹、腸痙攣。胃造口途徑適用于需長期腸內營養者、食管閉鎖、狹窄、癌腫;意識障礙、昏迷患者;肺部并發癥危險性大而不能耐受經鼻置管者。當存在原發性胃病、胃、十二指腸排空障礙、咽反射障礙,嚴重反流時應選擇其他途徑。胃造口途徑的常見并發癥有反流、吸入性肺炎、造口出血、造口旁皮膚感染、導管堵塞、導管脫落、胃內容物漏出。

空腸造口途徑適用于需長期腸內營養者、高吸入風險者、胃動力障礙者、急性胰腺炎、多發性創傷、重大復雜手術后、發生胰瘺、膽瘺或胃腸吻合口瘺者。存在機械性或麻痹性腸梗阻、廣泛腸粘連、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腸炎急性期、嚴重炎性腸道疾病。大量腹水時應選擇其他途徑。空腸造口途徑的常見并發癥有導管堵塞、導管脫落、導管拔除困難、造口出血、造口旁皮膚感染、腸液外漏、傾倒綜合征、腹瀉、腹脹、腸痙攣。

三、腸內營養的輸注方式

腸內營養的輸注方式有一次性投給、間歇性重力滴注和連續性經泵輸注3種。具體輸注方式的選擇取決于營養液的性質、喂養管的類型與大小、管端的位置及營養物質需要量。一次性投給是將配好的EN制劑借注射器緩慢注入喂養管內,每次約200ml,每日6~8次。該輸注方式常引起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故目前臨床多用于胃造瘺需長期家庭EN的患者。間歇性重力滴注指將配好的營養液置于輸液瓶或塑料袋中,經輸液管與喂養管連接,借重力將營養液緩慢滴入胃腸道內,每次約250~400ml,每日4~6次,是臨床常用的輸注方式,如果患者出現腹脹、惡心等胃腸道排空延遲癥狀,可減慢輸注速率。連續性經泵輸注與間歇性重力輸注的裝置相同,將一段輸液管嵌入輸液泵槽內,應用輸液泵連續12~24小時均勻持續輸注。這種方法適用于十二指腸或空腸近端喂養患者,患者耐受性好。一般情況下,EN輸注以連續滴注為佳,在EN剛開始的1~3天,需要讓腸道逐步適應,采用低濃度、低劑量、低速度,隨后再逐漸增加營養液濃度、滴注速度和投給劑量。一般第1日用1/4總需要量,營養液濃度可稀釋1倍,如患者耐受良好,第2日可增加至1/2總需要量,第3、4日增加至全量。EN的輸注速度開始宜慢,一般為25~50ml/h,隨后每12~24小時增加25ml/h,最大速率為125~150ml/h,如患者不耐受應及時減慢輸注速度或停止輸注。此外,在輸注過程中應注意保持營養液的溫度。

腸內營養液的濃度和溫度,調配好的標準腸內營養液的能量密度一般為1kcal/ml,應用時宜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過渡,在增加濃度時,不宜同時增加容量,二者的增加可交錯進行,溫度可視患者的習慣而定,一般以接近體溫為宜。

腸內營養輸注泵是專門為腸內營養治療所設計的一種設備。采用管飼方式進行腸內營養時,推薦使用專用輸注泵進行輸注。

1.腸內營養輸注泵使用原則

(1)采用管飼方式進行腸內營養時,推薦使用專用輸注泵進行輸注。

(2)腸內營養輸注應使用腸內營養專用輸注泵,而不應該用其他輸注泵替代。

(3)輸注泵的設計和功能因公司而異,應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4)輸注泵使用者應接受專門培訓,合格后才能使用。

2.腸內營養輸注泵適應證

(1)輸注較稠厚的腸內營養液時,如高能量/高營養密度配方。

(2)十二指腸或空腸輸注。

(3)須嚴格控制輸注速度與持續時間者。

(4)為防止短時間內輸入過量的營養液。

(5)若輸注過快,可能發生腹脹、腹瀉等并發癥者。

3.輸注泵主要操作步驟

(1)操作者須仔細清洗雙手,準備清潔操作空間。

(2)仔細檢查輸注泵及相關各種設備。

(3)用溫開水沖洗喂養導管。

(4)連接腸內營養泵管與輸注泵。

(5)按照輸注泵的說明書調節輸注模式(包括總量、速度、溫度等)。

(6)泵管輸注端與喂養管連接。

(7)開始EN制劑輸注。

(8)輸注結束后,關閉輸注泵,取下輸注泵管。

(9)用溫開水沖洗喂養管道(目前市售有帶沖洗功能的營養泵,在每次喂養前后或給藥前后都可以自動沖洗管道),封閉喂養管口,護士應嚴密觀察管道的固定情況。

4.注意事項

(1)腸內營養輸注泵是專門為腸內營養治療所設計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如藥物輸注),也不能被其他用途的輸注泵所替代。由于腸內營養輸注泵的設計具有專門性,因此,使用腸內營養輸注泵的有關人員必須接受專門的培訓。

(2)正常使用情況下,輸注泵以交流電源供電,但同時也配有備用蓄電池。注意使蓄電池一直處于充滿電能狀態。

(3)不同的腸內輸注泵因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在輸注速率和輸注總量方面存在差異。在使用前,應注意校正其輸注速率和輸注總量。

(4)輸注泵應定期維護,保持清潔,以確保設備正常工作。

(5)一般每24小時更換1次泵管。

(6)應特別強調,護士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及患者對腸內營養液輸注的反應,以上工作沒有任何輸注泵及相關設備可以取代。

四、一些輸注系統的介紹和注意事項
1.輸液系統由儲液器和輸液管組成

(1)對于商品化的瓶裝液態營養液,容器即為儲液器;對于需要調配的營養液,輸注袋即儲液器。

(2)輸液管應包括調速開關及可供選擇的給藥口。

2.連接

輸液管一端與儲液器相匹配連接;另一端無需轉接管,直接與喂養管相連接。

3.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操作前洗手制度。

(2)每個患者使用一套設備,做到專人專用。

(3)輸注系統中盡可能減少轉接點,形成儲液器-輸液管-喂養管直接連接。

(4)輸液管每24小時更換1次。在某些病例中,特別是患者處于極易被感染的情況下,則須每次換1根輸液管。

(5)儲液器每24小時須徹底清洗消毒1次。

(6)長期管飼腸內營養的患者,須考慮輸液管與儲液器的材質。

聚氯乙烯(PVC)輸液管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輸注管,其中添加二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酯(DEHP)作為增塑劑。長期應用時,導管中的DEHP可以析出至營養液中。大劑量DEHP可導致雄性實驗動物生殖系統損害并引發惡性腫瘤。

2002年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發布了對含DEHP增塑劑PVC醫療設備的警示文件,其中把腸內營養列為可能導致高劑量DEHP暴露的臨床操作之一,并建議在有其他材質導管可用時選用不含DEHP導管。

4.胃腸內置管的操作

(1)鼻胃管

適應證:

①燒傷患者、某些胃腸道疾病、短腸及接受化放療的患者。②由全腸外營養過渡至腸外加腸內營養及由腸內營養過渡至自主口服進食者。③因神經或精神障礙所致的進食不足及因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進食者。

禁忌證:

①胃腸道功能衰竭。②腸梗阻。③急腹癥。④消化道活動性出血。

操作方法:

將鼻飼管光滑的頭端自患者最寬大的一側鼻孔插入鼻咽部,如果患者能吞咽,讓其吞咽,使鼻飼管進入胃內。

注意事項:

①為避免發生堵管并確保管道長期正常使用,每次暫停輸液時,用25~50ml無菌生理鹽水或無菌水沖洗管道,平時每隔8小時沖洗管道1次。②最好只用于腸內營養液輸注,如須通過鼻腸管給患者喂藥,在給藥前后務必對管道進行清洗(至少用30ml無菌鹽水或無菌水),以免堵管。③每次更換腸內營養液,或對管道是否處于正常位置有疑問時,可通過內容物pH測定法檢查鼻胃管的位置,每天應至少進行3次。④拔出管道之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或無菌水沖洗管道,為避免在撤出管道的過程中有殘余液體進入氣管,關閉導管連接頭處的防護帽或夾住管道外段,隨后小心平穩地撤出。⑤生產商一般建議最長使用時間為6~8周。

(2)鼻空腸管

適應證:

①需要通過鼻飼且直接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的患者。②腸道功能基本正常而存在胃排空障礙的患者。

禁忌證:

同鼻胃管。

操作方法:

①放置鼻空腸管者,讓患者向右翻身,借助胃的蠕動將管的頭端推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或借助透視和內鏡的幫助,將鼻飼管直接放入十二指腸或空腸。②目前有一種螺旋形鼻腸管,導管遠端成螺旋狀。在胃動力正常情況下,只須按鼻胃管置管的方式將導管放置入胃內,取出導引鋼絲后,在8~12小時內鼻腸管可自行通過幽門。

注意事項:

①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數日內往往出現胃排空障礙,建議手術患者可在術前1天預先放置。②在沒有胃動力的情況下,可在X線透視下或在內鏡幫助下通過幽門。③其余同鼻胃管注意事項。

(3)經皮內鏡引導下胃造口術(PEG)

適應證:

胃腸道功能正常,但存在吞咽障礙或不愿進食的患者,病程1個月以上。①吞咽反射損傷(多發性硬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腦血管意外),中樞性麻痹,意識障礙(重癥監護的患者)。②癡呆。③耳鼻咽喉科腫瘤(咽部、喉部、口腔)。④頜面部腫瘤。

禁忌證:

①不可進行透視檢查,食管阻塞,不可能將胃壁和腹壁貼近者(胃大部切除、腹水、肝大等)。②急性胰腺炎或腹膜炎。③以下情況放置PEG管十分困難或危險,應慎用:胃腫瘤、膿毒癥、凝血障礙(如血友?。?。

操作步驟:

嚴格按生產廠商提供的操作說明進行操作。

導管移除:

推薦在內鏡下移出導管。

注意事項:

①護理醫療記錄中必須記錄置入體內的胃造口管的品牌、管徑和長度。②在放置經皮內鏡引導下胃造口管6~8小時后,最好24小時后再開始進行營養液的輸注。③每次更換新的腸內營養液,或對管道是否位于正確位置有任何懷疑時,應用pH試紙來確定管道的位置,且每天至少檢查3次。④在管飼喂養及給藥前后都應用25ml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且至少每小時沖洗1次以防止管道阻塞。⑤每天檢查造口部位皮膚有無發紅或腫脹,并進行皮膚局部消毒。造口完全愈合后,造口周圍皮膚即可清洗,并保持皮膚干燥。每天將胃造口管旋轉180°,防止發生“包埋”綜合征。⑥8~10個月后用內鏡核查胃造口管的狀況及位置。⑦長期PEG喂養患者若需要更換PEG導管,可選用球囊型胃造口管經皮進行原位置換,無須重新經內鏡置管。

(4)經皮內鏡引導下空腸造口管(PEJ)

適應證:

①需要通過鼻飼且直接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的患者。②腸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排空障礙,例如手術后早期階段的患者。③可用腸內營養,也可適用于對阻塞的胃腸道進行引流減壓。④放置PEJ可以解決誤吸問題,對于進展期腫瘤非手術患者,放置PEJ不僅可以建立梗阻部位遠端行腸內營養的途徑,也可以從胃造口管進行引流減壓。

禁忌證:

腸道吸收障礙、麻痹性腸梗阻、急腹癥。

操作步驟:

嚴格按生產商提供的操作說明進行操作。

注意事項:

①每次更換營養液時均應檢查管道是否處于正確位置,如果有懷疑時應進行檢查,另外每天至少檢查不少于3次。②每次更換營養液以及給藥前后,每隔8小時均應用10~25ml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以免堵塞。③PEJ在體內可放置>6周。④采用腸內營養輸注泵控制營養液的輸送速度。

(5)手術放置胃造口管

適應證:

①胃腸道功能完好,須長期使用腸內營養輸注管道。②胃減壓。

禁忌證:

對放置胃造口管有禁忌的患者,如胃部感染、腹水、腹膜癌。

操作步驟:

嚴格按生產商提供的操作說明進行操作。

注意事項:

①胃造口管的放置和撤除應依據產品的壽命,須在醫師指導下進行。②每天檢查造口處是否有紅腫現象,消毒皮膚。當造口愈合后可沖洗并擦干皮膚。③每天將管道旋轉180°。④每次更換輸注器,對管道位置有疑問時均應用pH試紙檢查管道位置是否正確,并每天檢查至少3次。⑤每次喂養前及喂養后均應用10~25ml無菌生理鹽水或滅菌水沖洗管道,并每隔8小時至少沖洗1次,以防堵塞。⑥當對管道的位置有任何懷疑時,應用X線檢查或內鏡檢查以確定管道是否在正常位置。⑦營養液輸注可在置管后立即開始。

(6)空腸造口管

適應證:

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腹部手術遺留暫時胃動力不足時。①食管手術。②胃部分切除術。③胰腺切除術。④結腸部分切除術。

禁忌證:

腹部手術禁忌證、腹水、腹膜炎。

操作方法:

嚴格按生產商提供的操作說明進行操作。

注意事項:

①不要扭曲導管的軸心。腸內營養起始治療時輸注速度宜緩慢,推薦使用腸內輸注泵,控制輸注速度。②每次更換腸內營養輸注裝置時,或當懷疑造口管的位置不正確時,請檢查造口管的位置,每天至少3次。③避免從空腸造口管中給藥。必須通過空腸造口管給藥時,應確保藥物能被小腸吸收。④輸注腸內營養液或藥物前后,應用10~25ml無菌生理鹽水或無菌水對管道進行清洗,至少每8小時應沖洗1次,以防止堵管。⑤每天檢查造口管腹壁入口處有無紅腫,并用殺菌劑消毒皮膚。⑥造口管的拔除和重新放置取決于導管的狀況,并且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拔除時,須拆除外部固定片,再將造口管小心拉出。⑦勿用注射針或鋼絲疏通喂養管,以免損壞導管。

五、腸內營養的并發癥及預防

腸內營養并發癥主要有5個方面:

1.胃腸道并發癥

(1)惡心、嘔吐、胃潴留:

原因有營養液氣體難聞,濃度過高,速度太快,脂肪含量及比例過高及治療原有疾病時使用了抑制胃腸蠕動的藥物等,經查找原因,作相應處理可預防本并發癥。

(2)腹脹、痙攣性腹痛、腸瀉:

常見原因有患者腸道功能未恢復,輸液過快,滲透壓過高,藥物性腹瀉,感染性腹瀉,過涼等。預防在功能未完全恢復前易少量低濃度、低脂肪逐漸向大量、高濃度、高脂肪過度,配液及輸注過程強調無菌操作,溫度不宜過低。

(3)胃、食管反流及誤吸:

這是潛在而嚴重的并發癥,反流常出現于嚴重疾病及各種藥物性胃排空延遲,使用粗腔鼻飼管,或伴有下端食管括約肌功能不全或裂孔疝者,誤吸多發生于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減弱,胃排空延遲,上述并發癥雖極少見,但不乏報道,應引起注意。預防可在滴注時將患者床頭抬高45°,定期檢查管道位置及胃內殘留量,必需時減慢或停止輸液。

(4)便秘:

多由于腸內營養液配方中纖維含量少,長期使用易致便秘。新配方中能全力含有豐富的大豆纖維,臨床使用證明可控制便秘。

(5)過敏:

少見,與配方成分及患者體質有關。

2.代謝并發癥

在嚴密監測下,胃腸內營養代謝并發癥發生率并不很高,有高滲性脫水,高糖性非酮性脫水,水分過多,高血糖或低血糖;高血鈉或低血鈉高血鉀或低血鉀,高血磷或低血磷、低鎂;鋅、銅血癥,維生素K缺乏,必需脂肪缺乏等。多因早期營養液配方不當,輸注方式不合理或伴有嚴重的腸功能異常,內分泌功能失調及肝腎功能異常等。隨著配方的改進尤其近期的針對各種器官功能異常的特殊配方的出現,以及對輸注的循序漸進和配液及輸注的無菌原則,代謝并發癥已很少出現。

輸入水分過多:

心、腎及肝功能不良的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每千克體重給30ml水即可滿足需要。為避免發生輸入水分過多,在胃腸內營養治療中,應從小劑量、低速度開始并加強監測。

脫水:

常見的是高滲性脫水,這種并發癥多發生在氣管切開、昏迷和虛弱的老年患者中,對這些患者應用高滲和高蛋白的配方營養液作胃腸內營養治療則更易發生脫水,原因是這些患者腎功能往往欠佳,這種情況重在預防。這種并發癥一旦發生,除適當在胃腸營養液中加入水分外,更重要的是監測血漿內電解質并做相應調整。

非酮性離滲性高血糖:

主要發生在糖尿病急性發作期或過去有過隱性糖尿病的患者,有時使用的組件式營養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太高,輸入速率過快也可能導致非酮性高滲性高血糖。在嚴密監測下,非酮性高滲性高血糖大多可預防。一旦發生這種并發癥,應立即停用原營養液,用外源性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待血糖穩定后,再重新起用胃腸內營養治療。

水、電解質和微量元素的異常:

最常見的是血鉀的異常,主要為某些營養液中鉀含量過高,或患者腎功能欠佳而引起高血鉀。有些患者因需用胰島素而未能及時補充鉀而引起低血鉀。某些患者因本身疾病的需要可能發生微量元素的缺乏,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后很容易糾正。一般每天胃腸內滴注1 500~2 000ml營養液能滿足患者對能量和電解質的需求,也能滿足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

肝功能異常:

在進行胃腸內營養治療時,常伴有轉氨酶升高,但一旦停用胃腸內營養治療,肝功能即可恢復。

3.感染方面并發癥

(1)吸入性肺炎:

老年人由于全身組織結構的萎縮和退行性變,常有吞咽障礙,誤吸增加、咳嗽反射減弱,加之老年人胃腸功能逐漸減弱,吞咽肌力下降,食管肌的松弛更易發生胃內容物反流而引起誤吸,特別是老年人在入睡中不易被自己或家人發現,無意中誤吸反流的胃內容物引起肺部炎癥。

(2)吸入性肺炎的預防:

①將患者置于半臥位,使床傾斜35°防止胃潴留及反流,進行胃腸內營養滴注。②經常檢查胃潴留情況,若胃內潴留液體超過150ml,必要時停止滴注營養液或減慢速度。③原有呼吸道病變時,可考慮行空腸造口,進行胃腸內營養治療。④必要時選用滲透壓低的營養液。

4.精神心理方面并發癥

進行胃腸內營養治療通常采用置入鼻胃管的方式,部分患者對此不易接受。患者自感口渴、失去對味覺的體會或是對營養液的味道感覺異常都會引起患者對胃腸內營養治療耐受力的下降。由于管飼患者失去咀嚼食物、吞咽食物的感覺,限制了咀嚼運動,見到食物后有饑餓感,由于鼻胃管的存在,患者常經口呼吸,引起口干,流鼻涕,對這類患者應及時補充水分,鼓勵用鼻呼吸,改進置管的方式和管的質量,在營養液中加一些佐料,使其有一種特殊的可口味道,病情允許時應鼓勵患者進行咀嚼運動,多活動,以滿足心理要求。

5.機械方面并發癥

主要包括:①鼻喉部不適;②鼻部糜爛和壞死;③鼻中隔小膿腫;④急性鼻竇炎、中耳炎、腮腺炎;⑤喉部水腫引起聲嘶;⑥腦外傷時插管易引起顱內感染;⑦由于管道的壓迫、創傷和胃食管反流而易形成食管炎、食管潰瘍和氣管食管瘺;⑧長期置鼻胃管后有時管道在胃內扭轉,不易拔出;⑨胃、空腸造口處理不當有進引起腹膜及管道周圍溢出胃腸液,引起腹膜炎和傷口感染;⑩輸液泵失去正常工作性能使輸液速度不均勻或造成輸液管道破損營養液外溢。以上并發癥的預防主要在于加強護理監測,積累臨床管理經驗,及早發現,及時處理方可減少患者的痛苦。

(趙振寰 張獻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巨野县| 海宁市| 抚松县| 英山县| 亚东县| 河北省| 许昌县| 新乡县| 中牟县| 诸暨市| 怀仁县| 丰台区| 台北市| 浪卡子县| 鱼台县| 白城市| 大关县| 桂平市| 荆门市| 蒙城县| 新闻| 云阳县| 长乐市| 黎平县| 香河县| 饶阳县| 乐业县| 融水| 虹口区| 长寿区| 车致| 万安县| 南华县| 安溪县| 冕宁县| 东海县| 揭西县| 大荔县| 虹口区|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