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熱實錄
- 周仲瑛 金妙文主編
- 588字
- 2022-04-24 11:42:11
一、疫情概況
自1963年江蘇省首次有出血熱疫情報告以來,疫區不斷擴大,發病人數不斷增多。丹陽湖農場1966—1971年度(當年7月至次年6月),共發現流行性出血熱病人278名,病死8名[2]。1972年,新沭河進行第一期開拓工程,曾發生過出血熱的流行,工程所在地的兩個縣分別自1963、1965年以來,都曾有過出血熱發生或流行[3];1974年冬季,高淳縣淪溪鄉組織大批群眾至丹陽湖灘進行水利工程和滅螺,在工地暴發出血熱疫情,6 230名民工發病169人,發病率高達2.6%,死亡4人[4]。1970—1980年,研究人員對城西湖、丹陽湖、滆湖三農場進行了調查,結果是:9、10月份黑線姬鼠密度高時,10月出血熱病人數明顯增多,11、12月達高峰;9、10月該鼠密度低時,則10、11、12月僅有少數病人發生[5]。足以表明這些地區所暴發是黑線姬鼠等野鼠型出血熱。1983年3月至6月,江蘇省沛縣流行性出血熱暴發流行,此次發現病人臨床癥狀輕,病死率較低,男、女發病率接近,兒童發病率占10%左右,病例分布沒顯著的邊緣性、分散型特征,經檢測當地褐家鼠肺出血熱抗原陽性率為11.72%,而黑線姬鼠為1.54%,證實這是一次以褐家鼠為主要傳染源的家鼠型出血熱暴發流行[6]。綜上所述,最常見的出血熱流行類型包括野鼠型和家鼠型,野鼠型多發生在有大型野外工程,如興修水利等人員密集、帳篷住宿、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之下,家鼠型與野外勞動、帳篷住宿無關,多與破損的皮膚接觸家鼠及其分泌物,進食家鼠污染的食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