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核醫學與多模態影像
- 張永學 蘭曉莉主編
- 1523字
- 2022-04-24 11:05:36
主編簡介

張永學
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北省核醫學質控中心主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理事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核醫學裝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7—2016年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曾先后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核醫學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長、協和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影像醫學系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副理事長、理事長。湖北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三、四、五屆主任委員、湖北省核學會副理事長兼核醫學分會理事長、《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副總編等。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獲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先后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湖北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華中科技大學教學名師、特聘教授、“華中學者特聘教授”,2014年獲中國醫師協會頒發的“中國醫師獎”,2018年獲人民網及健康時報“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
主編學術專著或教材15部,副主編18部,參編28部。擔任多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副主編,包括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研究生規劃教材《實驗核醫學》和《核醫學》第1版、第2版主編、第3版主審,臨床醫學八年制規劃教材《核醫學》第1版、第2版主編、第3版主審,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本科生“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核醫學》教材第1~3版主編等。曾先后擔任《中華醫學雜志》等10余種雜志編委、常務編委。
發表學術論文285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目標導向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子項目、原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學科項目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各1項,申請技術發明專利4項。培養核醫學研究生80余人,其中博士生36人,培養博士后2人。

蘭曉莉
三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教研室主任,華中科技大學醫學影像系副主任。
2003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獲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裴著果教授。其后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合作導師張永學教授、安銳教授。200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008—2009年先后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及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晉升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全國委員,湖北省核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擔任Americ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中國醫學影像技術》《中國臨床醫學影像學雜志》等雜志常務編委。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及第七屆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18年獲人民網及健康時報“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獎,2019年榮獲“武漢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長期從事核醫學臨床診療工作,以PET/CT、PET/MR多模態影像診斷為專長。科研方面,在多模態分子影像、報告基因顯像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4項,以副組長主持國家863計劃目標導向類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各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80篇(其中SCI收錄80余篇);主編、副主編、參編專著及全國規劃教材等18部。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多次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二等獎,曾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